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越发重视。音乐学科是中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强化音乐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最终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下文就围绕着音乐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中学音乐;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科目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曲调、节奏来把握音乐的本质,体会音乐的情感,由此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并拓展自己的实践技能。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过去受到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思想的制约,我国长期施行的都是“应试型”的教学策略。这使得当前的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也受到影响,认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升学。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关注,仅仅按照预先规划好的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概与自己无关。这对于课堂成效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2.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初中音乐教师所采用的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会极大程度地压抑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启迪思想,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1]。机械听讲的学习模式将课堂氛围也变得无比沉闷,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疲惫感以及厌倦感,从而促使教师始终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师生关系不和谐
音乐教师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把自己视为“权威者”甚至于“主导者”。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发号施令,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会拉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反感情绪,从而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策略
1.渗透人文精神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之外,也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体会歌词与旋律之中所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悟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音乐旋律能够通过不同的变化来反映出事物的美丽与丑陋,并展现出不同的人文内涵。
比如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创作者使用慷慨激昂的旋律来凸显了中國人民以及中华民族在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时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传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自由的新生活,将自己投身于祖国建设中的热烈情感。如果单独听取这首歌曲,有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恐怕还不能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这意味着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利用网络资源库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为学生播放一些讲解抗战时期历史事件的纪录片,以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歌曲创作的情境当中,从而全面了解歌曲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助益。
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初中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环节,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歌词接龙”的活动。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人数基本等同的数个小组,以某一小组为开始进行接力游戏。下一组歌词的第一个字需要与上一组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发音相同。哪一小组接力得又快又准确哪一小组即取得胜利。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课堂的魅力,从而有助于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到这一点,并做到尊重学生的喜好与观点,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化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有些学生的歌唱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唱歌的机会。而有些学生的乐理知识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尝试着自主创作歌曲。
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并大力推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连接在一起,从细节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感知水平,从而实现“以情育人”[2]。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音乐教师需要认知到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围绕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之下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强化自己的审美感知。
参考文献
[1] 朱维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9(24):164.
[2] 郭建伟.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48-49.
关键词:中学音乐;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科目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曲调、节奏来把握音乐的本质,体会音乐的情感,由此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并拓展自己的实践技能。然而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过去受到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思想的制约,我国长期施行的都是“应试型”的教学策略。这使得当前的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也受到影响,认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升学。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关注,仅仅按照预先规划好的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概与自己无关。这对于课堂成效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2.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初中音乐教师所采用的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会极大程度地压抑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启迪思想,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1]。机械听讲的学习模式将课堂氛围也变得无比沉闷,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疲惫感以及厌倦感,从而促使教师始终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师生关系不和谐
音乐教师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把自己视为“权威者”甚至于“主导者”。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发号施令,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会拉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反感情绪,从而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策略
1.渗透人文精神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之外,也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体会歌词与旋律之中所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悟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音乐旋律能够通过不同的变化来反映出事物的美丽与丑陋,并展现出不同的人文内涵。
比如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创作者使用慷慨激昂的旋律来凸显了中國人民以及中华民族在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时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传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自由的新生活,将自己投身于祖国建设中的热烈情感。如果单独听取这首歌曲,有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恐怕还不能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这意味着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利用网络资源库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并为学生播放一些讲解抗战时期历史事件的纪录片,以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歌曲创作的情境当中,从而全面了解歌曲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助益。
2.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初中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环节,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歌词接龙”的活动。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人数基本等同的数个小组,以某一小组为开始进行接力游戏。下一组歌词的第一个字需要与上一组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发音相同。哪一小组接力得又快又准确哪一小组即取得胜利。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课堂的魅力,从而有助于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到这一点,并做到尊重学生的喜好与观点,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化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有些学生的歌唱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唱歌的机会。而有些学生的乐理知识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尝试着自主创作歌曲。
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并大力推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连接在一起,从细节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感知水平,从而实现“以情育人”[2]。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音乐教师需要认知到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围绕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之下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强化自己的审美感知。
参考文献
[1] 朱维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9(24):164.
[2] 郭建伟.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