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读课上,在一位学生桌面上发现了一句很特别的励志句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第一感觉判定: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汉语式英语。类似的还有: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money or life(要钱还是要命?),I’ll 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若将这种“经典”一一陈述,决不是一两天之功,因为只要有人用汉语思维表达,就会创造出这样的英语“典范”。但我心里清楚这位学生正欲进取,于是和蔼地告诉他正确的英语表达应是“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当我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及此事时,大家都颇有同感,都想尽快改变学生这种不良表达习惯。究其原因,英汉两种语言体系是不同民族在长期运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象与抽象、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析、本体与客体,顺向与逆向的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映。
在我还是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谈论起中西方文化思维,西方思维是“+”, 因为英美等西方国家信奉的是基督教,他们的思维也象基督教的图标一样直来直去。而中国的思维是“曲线”,如同中国“八卦图”,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因为中国人最早信奉的是道教,八卦图就显示出中国人的含蓄,婉转……例如,见面时彼此问候,中国人会客气地问“你吃饭了吗?”我们都清楚这只是一种问候语,并没有要请你吃饭的意思。但若是一个西方人他就会认为你是否想请客,会直接反馈给你去还是不去。在他们认为你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就不要这么问,所以他们见面只是谈及自然天气等气候现象,隐含问候之意。
事实上,我们的传统思维有许多优点,但缺乏微观分析,需在实证和精细方面获得补充。汉语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华人认识世界时更多地强调感悟、体验、想象。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事实、实验、分析、逻辑、推理,对具体事物强调切割、解剖、追根、溯源。汉语对单个事物也进行分析观察,比如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格物致知”,哲学家坐在一棵树底下三天三夜,不是观察、解剖,做物理、化学或是生物方面的实验,而是坐在那里体验、感悟,对细小的事情进行琢磨、推敲。显然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走的不是一条道路,西方更倾向于独立、张扬、挺拔、与上天紧密相接。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各有所长,不能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但是汉语确实更缺乏深入细致、精益求精的观念和精细化操作的作风,我们的传统思维似乎更适合于处理宏观问题、战略问题,更适合于某些艺术,不太适合应对战术性的细节性任务。我们办企业,办银行,如果仅仅秉承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大而化之、笼统模糊、不甚了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平常想问题办事情很少有美国人这种精神,缺乏连问几个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人不能办企业办银行,过去我们很多钱庄票号办得也很好,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不是说我们绝对没有关注过细节,而是从总体上讲我们比较欠缺。而六西格玛方法,正好触动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方式、思维方式。掌握这种方法,形成我们自己缜密的实证的思想和工作习惯,我们的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作为初中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会很敏感地联系到自己的教学,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交际能力,重视对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而单单通过语言材料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熟练地学会运用,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使用它们。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除了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传授准确的语言信息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别英汉语言异同的敏锐性,并能在关键处帮助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便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营造英语氛围。教师应积极营造英语氛围,坚持用英语授课,坚持用英语阐述课文长句、难句,坚持用英语评价学生的语言表现,坚持用英语做归纳总结。教师如果长期在课堂内做到“四坚持”,学生则能长期在英语语境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然的英语思维习惯。
2.指导应用实践。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英词典,学会以英语思维方式去理解用英文解释的单词或词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多读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作品,从原著的文字、文体中体会英语语句的神韵和情趣。
3.训练英语思维。当前音响、影像、电视、碟片等媒体辅助形式众多,学生可借助于这些传媒手段,收看收听英文节目,观赏VCD双语碟片。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收集英文字样的邮票、钱币、包装纸、卡片、商标、广告词等。总之,要以视听说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生活周围的点滴英文,逐渐以正确的英语思维方式,形成得体的英语表达式。
总之,训练学生英语思维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合作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英语思维训练与英语技能提高的对应关系,并着力加强课堂内外多元化的训练,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获得英语语言表达的精髓。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初级中学)
在我还是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谈论起中西方文化思维,西方思维是“+”, 因为英美等西方国家信奉的是基督教,他们的思维也象基督教的图标一样直来直去。而中国的思维是“曲线”,如同中国“八卦图”,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因为中国人最早信奉的是道教,八卦图就显示出中国人的含蓄,婉转……例如,见面时彼此问候,中国人会客气地问“你吃饭了吗?”我们都清楚这只是一种问候语,并没有要请你吃饭的意思。但若是一个西方人他就会认为你是否想请客,会直接反馈给你去还是不去。在他们认为你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就不要这么问,所以他们见面只是谈及自然天气等气候现象,隐含问候之意。
事实上,我们的传统思维有许多优点,但缺乏微观分析,需在实证和精细方面获得补充。汉语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华人认识世界时更多地强调感悟、体验、想象。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事实、实验、分析、逻辑、推理,对具体事物强调切割、解剖、追根、溯源。汉语对单个事物也进行分析观察,比如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格物致知”,哲学家坐在一棵树底下三天三夜,不是观察、解剖,做物理、化学或是生物方面的实验,而是坐在那里体验、感悟,对细小的事情进行琢磨、推敲。显然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走的不是一条道路,西方更倾向于独立、张扬、挺拔、与上天紧密相接。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各有所长,不能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但是汉语确实更缺乏深入细致、精益求精的观念和精细化操作的作风,我们的传统思维似乎更适合于处理宏观问题、战略问题,更适合于某些艺术,不太适合应对战术性的细节性任务。我们办企业,办银行,如果仅仅秉承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大而化之、笼统模糊、不甚了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平常想问题办事情很少有美国人这种精神,缺乏连问几个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人不能办企业办银行,过去我们很多钱庄票号办得也很好,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不是说我们绝对没有关注过细节,而是从总体上讲我们比较欠缺。而六西格玛方法,正好触动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方式、思维方式。掌握这种方法,形成我们自己缜密的实证的思想和工作习惯,我们的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作为初中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会很敏感地联系到自己的教学,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交际能力,重视对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而单单通过语言材料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熟练地学会运用,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使用它们。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除了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传授准确的语言信息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识别英汉语言异同的敏锐性,并能在关键处帮助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便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营造英语氛围。教师应积极营造英语氛围,坚持用英语授课,坚持用英语阐述课文长句、难句,坚持用英语评价学生的语言表现,坚持用英语做归纳总结。教师如果长期在课堂内做到“四坚持”,学生则能长期在英语语境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然的英语思维习惯。
2.指导应用实践。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英词典,学会以英语思维方式去理解用英文解释的单词或词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多读难度适中的英文原版作品,从原著的文字、文体中体会英语语句的神韵和情趣。
3.训练英语思维。当前音响、影像、电视、碟片等媒体辅助形式众多,学生可借助于这些传媒手段,收看收听英文节目,观赏VCD双语碟片。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收集英文字样的邮票、钱币、包装纸、卡片、商标、广告词等。总之,要以视听说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生活周围的点滴英文,逐渐以正确的英语思维方式,形成得体的英语表达式。
总之,训练学生英语思维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合作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英语思维训练与英语技能提高的对应关系,并着力加强课堂内外多元化的训练,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获得英语语言表达的精髓。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