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例:一天中午,我发现班干部小B扒在座位上哭得伤心。边上的同学轻轻地告诉我,她与另一名班干部小A发生了矛盾。我正欲找小A问问情况,见小A的眼圈也是红红的,我明白其中必有隐情,便暂时离开了。让她俩冷静以后来找我谈谈。原来,上英语课时老师又表扬小A:英语测验成绩好……,而小B的英语成绩这次却不好。课上老师让她们两个合作朗读英语对话,小B坚决不与小A友好合作,导致两人的英语口语测验成绩都不好。小A觉得委屈。小B说:“谁让老师老表扬她,这好,那好……为什么总是不表扬我,我不是就这次测验没考好吗?她也感到委屈与不服。细细一查,其中还有“煽风点火”者在两人之间搬弄是非。再回头一想,甲乙两人的矛盾也似乎不是第一次了。同样是班干部,小A似乎处处胜甲一筹,小B嘴上不说,心里是不服气的。细想想有时班上的事,我总是让小A去做,而小B的心理有些不平衡,小B的妈妈还特地私下找过我,显然家长没有平息小B的不满情绪。另外班级里以他俩为中心,还有些“小集团”。今天的“英语课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了!
班会上,我给学生讲了高士其和周培源的故事,讲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与成败的关系。说到关键问题时,有意让她俩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她俩对老师的用意也心知肚明。接着,我引导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当身边的同学取得成绩时,自己该怎么做?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又该怎么做?为什么?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得到了统一,明白了嫉妒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人又伤己,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超过自己时,更要学会为别人喝彩,也可以虚心向别人讨教,迎头赶上。课后,我又与她俩谈话,肯定了她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再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终于,两人都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么,握握手吧!”我轻松地提议。两只小手握到了一起,两张小脸又绽开了天真的笑容。
分析: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常常发生在两者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偏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互相积怨,这种积怨会使许多人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
一、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二、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引导学生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嫉妒别人成功是从自我的视野中把别人成功看成自己的障碍,因此其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自己不好也不许别人好的自私心理。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就表明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具有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三、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四、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教育小学生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气氛的学习生活中客观地对待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把学习中最优秀的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仅仅拿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比较,而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会有长进。
另外,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嫉妒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给学习、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小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迅速成长,可塑性很强。如果让这种不健康的苗头蔓延开来的话,会危害无穷。作为班主任,更要细细留心,及时予以教育和引导。上述两位同学的合好,无疑为全班同学如何消除嫉妒心理作了一个典范。此外,班干部轮换制也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并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团结,展开正常的竞争,学会为他人喝彩。当然,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那几个搬弄是非的同学,也应是教育的重点,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优良的班风中,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班会上,我给学生讲了高士其和周培源的故事,讲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与成败的关系。说到关键问题时,有意让她俩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她俩对老师的用意也心知肚明。接着,我引导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当身边的同学取得成绩时,自己该怎么做?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又该怎么做?为什么?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得到了统一,明白了嫉妒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人又伤己,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超过自己时,更要学会为别人喝彩,也可以虚心向别人讨教,迎头赶上。课后,我又与她俩谈话,肯定了她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再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终于,两人都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么,握握手吧!”我轻松地提议。两只小手握到了一起,两张小脸又绽开了天真的笑容。
分析: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常常发生在两者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偏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互相积怨,这种积怨会使许多人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
一、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二、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引导学生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嫉妒别人成功是从自我的视野中把别人成功看成自己的障碍,因此其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自己不好也不许别人好的自私心理。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就表明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具有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三、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四、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教育小学生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气氛的学习生活中客观地对待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把学习中最优秀的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仅仅拿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比较,而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会有长进。
另外,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嫉妒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给学习、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小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迅速成长,可塑性很强。如果让这种不健康的苗头蔓延开来的话,会危害无穷。作为班主任,更要细细留心,及时予以教育和引导。上述两位同学的合好,无疑为全班同学如何消除嫉妒心理作了一个典范。此外,班干部轮换制也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并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团结,展开正常的竞争,学会为他人喝彩。当然,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那几个搬弄是非的同学,也应是教育的重点,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优良的班风中,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