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器乐教学工作已有十余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感触和经验,但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的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小文是我校三年级竖笛教学试验班的一名普通学生,一个内向、腼腆的小姑娘,从她上课的平时表现中我认为她不算聪明,但很用功,小文的竖笛演奏水平在班中处于中上等,但我知道她学的很努力,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并没有刻意的去注意她,开学了,同学们都有了新的面貌,而那一天小文的右手上却缠着洁白的纱布来到了学校……
她的手有很长时间都不好,一直缠着厚厚的纱布,让我总是牵挂着,在和班主任的一次谈话中意外得知她在假期里由于自己的不小心,使得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被做蛋糕的机器齐刷刷的掩掉了。我当时听完就是一惊,心里一阵寒颤,更多的是惋惜和担忧,因为要知道这样不但对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便,对于竖笛的学习更是难以想象的困难,我心中不禁想到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放弃吧。
新学期的课正式开始了,有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汇报在假期中练习的乐曲,但有几个学生出现了练习不够、不带竖笛的现象,我特意关注了小文,她看着竖笛不知所措,我想象的出她心里的难受,现在的她比以前更内向了,看着她自卑的眼神中,我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她,决不能放弃。在一节竖笛的练习课中,我突然想到,学生学的是六孔笛,只要拿好竖笛能把六个孔按住,也能演奏,虽然这样的指法会非常吃力,但也可以演奏,为了让她有自信心,我在讲课中对同学们说:老师以前交给大家的是一种最方便简单的指法,其实演奏竖笛的指法还有很多,比如:这种指法也可以,我特意把右手的无名指替换成了左手的食指,最后一个孔用左手的小指完成,当我为学生们做完这个示范动作时,我看见小文眼中略过一丝光亮,她按照我刚说的指法做了起来,看着她的动作我心里真是又高兴又辛酸,我知道她还是有兴趣并且渴望学习的,在接下来练习中,为了让她重新找到自信,我降低了演奏乐曲的难度和要求,巩固复习的同时留一些速度慢,短小的歌曲让大家进行练习,并且进行检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她有进步了,虽然很慢,但只要她有一点成绩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她,并且经常在课下和她聊天,询问她的练习情况,在检查竖笛作业时,我仍然像以前一样念她的名字,不论她演奏的如何我都加以鼓励,尽量让她不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让她造成心理压力,给她更多的时间,渐渐的我发现她的进步显著了,能够熟练的演奏一些短小的乐曲了,如:《新年好》、《生日快乐》等,只是速度有些慢,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知道这对于她来说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我依然像以前一样鼓励她,而且在课下专门为她留一些速度慢的歌曲,并单独进行辅导,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指法已经运用的相当熟练了,演奏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而且我发现她对音乐的感觉很好,每次演奏很少出错,而且能在演奏中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于是在课上我尽量为她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她为全班同学演奏,在她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完成演奏一首歌曲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到她悦耳的笛声我激动的说:“老师为你骄傲!”小文的进步让其他学生也兴趣倍增,以前经常出现忘带竖笛学习困难的学生渐渐的少了,同学们的竖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班中的学习氛围很浓,现在小文已经是班中竖笛演奏的小老师了,同学们遇到问题时都愿意让她帮助,她反而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爱笑了 ,在这次的六一儿童节上她还代表全班进行了竖笛独奏《歌声与微笑》,看着她激情四溢、满怀信心的演奏,我心里由衷的喜悦……
这个孩子的事例一直在启发并感动着我,也让我对义务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义务教育不仅仅要面对全体学生,更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达成每一个孩子的成功体验,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不适应教育的学生,只有不适应学生的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特点、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期望和要求,既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必须为成功做出较大的努力。
小文同学的进步还使我深深的感到教师的关心体贴、真诚的鼓励与期待对于孩子有多么重要,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的一丝渺小的鼓励就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努力和追求,甚至产生奇迹,这个鼓励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教师以亲切、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支持是会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教师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从教师爱护和鼓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温家宝总理曾在讲话中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教师的爱更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的In their own way被翻译成《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并不牵强,因为作者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小文是我校三年级竖笛教学试验班的一名普通学生,一个内向、腼腆的小姑娘,从她上课的平时表现中我认为她不算聪明,但很用功,小文的竖笛演奏水平在班中处于中上等,但我知道她学的很努力,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并没有刻意的去注意她,开学了,同学们都有了新的面貌,而那一天小文的右手上却缠着洁白的纱布来到了学校……
她的手有很长时间都不好,一直缠着厚厚的纱布,让我总是牵挂着,在和班主任的一次谈话中意外得知她在假期里由于自己的不小心,使得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被做蛋糕的机器齐刷刷的掩掉了。我当时听完就是一惊,心里一阵寒颤,更多的是惋惜和担忧,因为要知道这样不但对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便,对于竖笛的学习更是难以想象的困难,我心中不禁想到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放弃吧。
新学期的课正式开始了,有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汇报在假期中练习的乐曲,但有几个学生出现了练习不够、不带竖笛的现象,我特意关注了小文,她看着竖笛不知所措,我想象的出她心里的难受,现在的她比以前更内向了,看着她自卑的眼神中,我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她,决不能放弃。在一节竖笛的练习课中,我突然想到,学生学的是六孔笛,只要拿好竖笛能把六个孔按住,也能演奏,虽然这样的指法会非常吃力,但也可以演奏,为了让她有自信心,我在讲课中对同学们说:老师以前交给大家的是一种最方便简单的指法,其实演奏竖笛的指法还有很多,比如:这种指法也可以,我特意把右手的无名指替换成了左手的食指,最后一个孔用左手的小指完成,当我为学生们做完这个示范动作时,我看见小文眼中略过一丝光亮,她按照我刚说的指法做了起来,看着她的动作我心里真是又高兴又辛酸,我知道她还是有兴趣并且渴望学习的,在接下来练习中,为了让她重新找到自信,我降低了演奏乐曲的难度和要求,巩固复习的同时留一些速度慢,短小的歌曲让大家进行练习,并且进行检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她有进步了,虽然很慢,但只要她有一点成绩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她,并且经常在课下和她聊天,询问她的练习情况,在检查竖笛作业时,我仍然像以前一样念她的名字,不论她演奏的如何我都加以鼓励,尽量让她不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让她造成心理压力,给她更多的时间,渐渐的我发现她的进步显著了,能够熟练的演奏一些短小的乐曲了,如:《新年好》、《生日快乐》等,只是速度有些慢,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知道这对于她来说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我依然像以前一样鼓励她,而且在课下专门为她留一些速度慢的歌曲,并单独进行辅导,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指法已经运用的相当熟练了,演奏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而且我发现她对音乐的感觉很好,每次演奏很少出错,而且能在演奏中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于是在课上我尽量为她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她为全班同学演奏,在她第一次在大家面前完成演奏一首歌曲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到她悦耳的笛声我激动的说:“老师为你骄傲!”小文的进步让其他学生也兴趣倍增,以前经常出现忘带竖笛学习困难的学生渐渐的少了,同学们的竖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班中的学习氛围很浓,现在小文已经是班中竖笛演奏的小老师了,同学们遇到问题时都愿意让她帮助,她反而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也爱笑了 ,在这次的六一儿童节上她还代表全班进行了竖笛独奏《歌声与微笑》,看着她激情四溢、满怀信心的演奏,我心里由衷的喜悦……
这个孩子的事例一直在启发并感动着我,也让我对义务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义务教育不仅仅要面对全体学生,更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达成每一个孩子的成功体验,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不适应教育的学生,只有不适应学生的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特点、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期望和要求,既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必须为成功做出较大的努力。
小文同学的进步还使我深深的感到教师的关心体贴、真诚的鼓励与期待对于孩子有多么重要,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的一丝渺小的鼓励就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努力和追求,甚至产生奇迹,这个鼓励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教师以亲切、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支持是会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教师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从教师爱护和鼓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温家宝总理曾在讲话中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教师的爱更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的In their own way被翻译成《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并不牵强,因为作者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