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德”一词,以余浅见为古人所未及。1990年诸家合著之《茶与文化》,亦属缺如。此前,茶学宗师庄晚芳已有《中国茶德:廉美和敬》之题。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亦有“清敬怡真”之书。两公所述,共有七字,其中之“和、敬、清”,如加“寂”字即宋代白云山守端禅师所定之“茶道谛门”,后由入宋九年之日本高僧南浦昭明带回,遂形成为今日之“茶道四规”。文化为物质、精神两文明之综合。茶德应以物质为基础而以精神为重点。以余观之,“和敬清寂”为茶道精神文明之主体,实即茶德也。“和敬清寂”四字古已有之,今益以庄氏之“廉美”与吴氏之“怡真”,则茶德已有八项矣。
近年,国际郑重提倡之六种饮品,即以绿茶、红酒为冠。可知,饮茶为养生之一法,大有利于长寿健康。为此,兹提出“寿字”亦茶德之一,民俗有“米寿八十八,茶寿百零八”可证。此外,再增一“悟”字。若问何所本,则出于众所周知唐代从谂禅师“吃茶去”之故事也。其后,“吃茶去”遂成为禅林悟道之著名法语。茶可“久食益意思”(《食论》)、“能诵无忘”(《述异记》)。近代研究,茶有增进记忆及强化人之思维诸效,确与促悟有关。上文所述“和、敬、清、寂、廉、美、怡、真”,再加“寿、悟”则茶有十德也。
关于人类的寿命,古称天年。从文献上来说,古代学者对人类天年的数字主要有两个理论:一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书中说“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另一则是我国最古的文献《尚书》,书中说“以百二十岁为寿”。如此看来。关于“茶寿百零八”之说正介上述两书之中,不无道理。这三个数字,如从今日生物学、生物化学、卫生统计等看来,大体相当,或许还可以再提高些。
虽说生、长、壮、老、病、死是人类生命的普遍规律,谁也逃脱不掉,但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所有人类的共同愿望。在中国古代的医学、药学与道家经典中,都常谈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之类词汇。其实,神仙之说虽属子虚乌有,而相对的“长生不老”却还是我们可以追求的。“长生不老是绝不可能的,它违反生物学的普遍规律,而如果把它理解为最大的追求长寿与健康,那还是合理的。
其实,长寿与健康两者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寿命在古代文献中虽有100岁与120岁之说,事实上因各种疾病的摧残,还有天灾人祸的因素,大部分人都活不到这个天年。可见,防病保健是延长人类寿命的关键。在中医学中,有一系列学问是专讲防病保健的,那就是“养生学”。近来,张悟本、李一之流之所以能在一段时间内如日中天,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人们对养生学的重视。说白了,谁不想长寿健康呢?说到养生,其实最容易、最实惠也最合理的莫过于饮茶了。日本古代就有《吃茶养生记》专著。为此,余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茶寿”:
首先,引证古人经验,在中医药文献中,如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茶可“祛宿疾,当眼前无疾”;典籍中,如清俞洵庆《荷廊笔记》中提出,茶可“养生益寿”;茶书中,如明《茶录》称,茶可“抖擞精神,病魔敛迹”;诗词类书中,如苏轼名句“何须为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参考国外的文献,如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在其《吃茶养生记》中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诚哉斯言。
第二,从科学实验的资料来看,饮茶可以从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环节来达到长寿,例如,浙大医学院药理实验室用4组果蝇来做实验,分为对照、龙井、红茶、炒青四组。其结果证明:三种茶均可延长果蝇的寿命,其平均寿命延长率约在16%~20%之间。若从其化学成分来说,浙大农学院通过多种实验模型,研究茶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效率竟达90%以上,显著优于维生素E与维生素C。而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延缓细胞衰老与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又如,儿茶素可以使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也具有抵抗心、脑等器官缺氧并防衰老等效应。
第三,从临床上已经证实:饮茶及服用茶的各种有效成分,均能有效地防治当今人类第一杀手一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其症状与体征虽然完全不同,前者以循环系统现象为主,后者则以神经系统现象为主。然而,血管硬化、血栓形成、供血不足等病理却是共同的,而且还可能都与肥胖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有关。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茶对上述各类疾病的多个环节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若从茶中有效成分分析,当然是以茶多酚最为重要(其中约20%是儿茶素)。它具有降脂、降压、降糖、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癌、抗辐射、抗血管硬化以及杀菌、消炎、增强毛细血管等功能。此外,茶中的甾醇(如菠菜甾醇等)、卵磷脂、肌醇、黄酮、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都有保健抗老功能。
第四,汇总大量的民间经验。都认为茶(尤其是绿茶)的饮用有益于人类的长寿与保健。因此,远销海外的六大饮品中就以绿茶与红酒为冠。世界上有五大著名的长寿之乡:我国的南疆与广西的巴马县、巴基斯坦的世外桃源罕萨、前苏联的山中乐土景洲和厄瓜多尔的圣谷毕路卡帮,这些长寿之乡各有特点,但寿星们长期嗜茶却是共性。南疆的维族同胞,每日三餐都要喝用茶叶、桂皮和胡椒煮成的香茶;而巴马县总结的长寿秘诀,就是“粗茶淡饭,饮茶不断”。一般说来,热带人的寿命不如寒带人长,而地处热带的广东省却是我国长寿省之一,学界普遍认为这与他们的嗜茶有关。据1990年-1994年的统计,广东每年售茶4万吨,比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多一倍。
近年,国际郑重提倡之六种饮品,即以绿茶、红酒为冠。可知,饮茶为养生之一法,大有利于长寿健康。为此,兹提出“寿字”亦茶德之一,民俗有“米寿八十八,茶寿百零八”可证。此外,再增一“悟”字。若问何所本,则出于众所周知唐代从谂禅师“吃茶去”之故事也。其后,“吃茶去”遂成为禅林悟道之著名法语。茶可“久食益意思”(《食论》)、“能诵无忘”(《述异记》)。近代研究,茶有增进记忆及强化人之思维诸效,确与促悟有关。上文所述“和、敬、清、寂、廉、美、怡、真”,再加“寿、悟”则茶有十德也。
关于人类的寿命,古称天年。从文献上来说,古代学者对人类天年的数字主要有两个理论:一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书中说“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另一则是我国最古的文献《尚书》,书中说“以百二十岁为寿”。如此看来。关于“茶寿百零八”之说正介上述两书之中,不无道理。这三个数字,如从今日生物学、生物化学、卫生统计等看来,大体相当,或许还可以再提高些。
虽说生、长、壮、老、病、死是人类生命的普遍规律,谁也逃脱不掉,但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所有人类的共同愿望。在中国古代的医学、药学与道家经典中,都常谈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之类词汇。其实,神仙之说虽属子虚乌有,而相对的“长生不老”却还是我们可以追求的。“长生不老是绝不可能的,它违反生物学的普遍规律,而如果把它理解为最大的追求长寿与健康,那还是合理的。
其实,长寿与健康两者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寿命在古代文献中虽有100岁与120岁之说,事实上因各种疾病的摧残,还有天灾人祸的因素,大部分人都活不到这个天年。可见,防病保健是延长人类寿命的关键。在中医学中,有一系列学问是专讲防病保健的,那就是“养生学”。近来,张悟本、李一之流之所以能在一段时间内如日中天,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人们对养生学的重视。说白了,谁不想长寿健康呢?说到养生,其实最容易、最实惠也最合理的莫过于饮茶了。日本古代就有《吃茶养生记》专著。为此,余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茶寿”:
首先,引证古人经验,在中医药文献中,如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茶可“祛宿疾,当眼前无疾”;典籍中,如清俞洵庆《荷廊笔记》中提出,茶可“养生益寿”;茶书中,如明《茶录》称,茶可“抖擞精神,病魔敛迹”;诗词类书中,如苏轼名句“何须为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参考国外的文献,如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在其《吃茶养生记》中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诚哉斯言。
第二,从科学实验的资料来看,饮茶可以从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环节来达到长寿,例如,浙大医学院药理实验室用4组果蝇来做实验,分为对照、龙井、红茶、炒青四组。其结果证明:三种茶均可延长果蝇的寿命,其平均寿命延长率约在16%~20%之间。若从其化学成分来说,浙大农学院通过多种实验模型,研究茶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效率竟达90%以上,显著优于维生素E与维生素C。而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延缓细胞衰老与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又如,儿茶素可以使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也具有抵抗心、脑等器官缺氧并防衰老等效应。
第三,从临床上已经证实:饮茶及服用茶的各种有效成分,均能有效地防治当今人类第一杀手一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其症状与体征虽然完全不同,前者以循环系统现象为主,后者则以神经系统现象为主。然而,血管硬化、血栓形成、供血不足等病理却是共同的,而且还可能都与肥胖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有关。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茶对上述各类疾病的多个环节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若从茶中有效成分分析,当然是以茶多酚最为重要(其中约20%是儿茶素)。它具有降脂、降压、降糖、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癌、抗辐射、抗血管硬化以及杀菌、消炎、增强毛细血管等功能。此外,茶中的甾醇(如菠菜甾醇等)、卵磷脂、肌醇、黄酮、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都有保健抗老功能。
第四,汇总大量的民间经验。都认为茶(尤其是绿茶)的饮用有益于人类的长寿与保健。因此,远销海外的六大饮品中就以绿茶与红酒为冠。世界上有五大著名的长寿之乡:我国的南疆与广西的巴马县、巴基斯坦的世外桃源罕萨、前苏联的山中乐土景洲和厄瓜多尔的圣谷毕路卡帮,这些长寿之乡各有特点,但寿星们长期嗜茶却是共性。南疆的维族同胞,每日三餐都要喝用茶叶、桂皮和胡椒煮成的香茶;而巴马县总结的长寿秘诀,就是“粗茶淡饭,饮茶不断”。一般说来,热带人的寿命不如寒带人长,而地处热带的广东省却是我国长寿省之一,学界普遍认为这与他们的嗜茶有关。据1990年-1994年的统计,广东每年售茶4万吨,比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多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