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土革的空袭区、在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的激战地、在难民撤离的边境线……伴着炮火与硝烟,战地记者哈桑·阿巴斯冲在火线。与英勇赴叙利亚报道的欧美战地记者不同,对哈桑而言,他脚下就是自己苦难的祖国,他别无去处。
故乡成血泪深渊
上世纪90年代的叙利亚是中东相对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哈桑回忆说,那时的叙利亚没有战争,经济繁荣,人们过着富足平静的生活。就如当地歌谣传唱的:“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上,大马士革必与它齐名。”而大马士革正是哈桑的故乡。
1990年,19岁的哈桑来到北京,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了四年中文。学成归国的哈桑先是在叙利亚新闻处公关联络处工作,后来辞职做了导游。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各国游客对当地星罗棋布的景点流连忘返,哈桑的导游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好景不长,2011年年初,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并逐渐演变升级为武装冲突,随着国际各方势力的介入,政府军与反对派的内战爆发,战火在全国蔓延。冲突开始仅一周,因时局动荡,叙利亚的游客数量遽减,哈桑失业了。
噩耗接踵而来,在内战中,哈桑失去了亲人。哈桑的侄子在当地开了一家牙医诊所,在叙利亚,医生是最受尊重的职业,从医的侄子一直是哈桑的骄傲。哈桑的侄子借医行善,常为穷人免费治疗,在当地居民中口碑颇好。但在当地反政府示威游行队伍路过诊所门口时,哈桑的侄子无意参与,随口说了句:“这不是改革,改革不是这样的。”第二天,哈桑的侄子在诊所正在给患者检查牙齿,一个陌生人闯进来,用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质问:“你是不是反对改革?”哈桑的侄子最终命丧枪下。
叙利亚成为欧美与俄罗斯等国在中东军事博弈的棋盘,无休止的战乱让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牛奶、面包等食品和生活用品价格疯涨,约七成平民的生活跌到贫困线以下。政府军、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武装三方陷入混战,杀戮还在继续,内战将这个拥有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摧残得满目疮痍,人民被迫流离失所,歌谣里传唱的“人間天堂”在炮火与硝烟中跌入了血与泪的深渊。
在炮火中追寻真相
在动荡的叙利亚找不到工作,哈桑不得不来到中国义乌做进出口贸易翻译。虽然哈桑一直以中国为第二故乡,也曾想过携妻带女到中国定居避难,但现实抉择远比想象艰难。看到电视中千里之外的祖国在战火中千疮百孔,宛如地狱一般,在异乡谋生的他时刻担心妻女的安危。当人们都恨不得尽快逃离的时候,哈桑选择回到战火中的故乡。通过中国朋友的介绍,他得到凤凰卫视特约战地记者的工作机会。
哈桑对西方媒体过分宣扬政府军的不人道、反对派的揭竿而起很愤慨,作为当地人,只要看脸就能区别政府军和反对派,“面相善良的是政府军,一看就很凶的是反对派,基本不会错了。”他说,“国外很多媒体都不报道叙利亚的真实情况,我觉得虽然把事实传达给中国朋友们很冒险,但事实比生命更重要。”
哈桑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新闻一线,他时而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在战区报道,时而披着毛毯出现在难民家中,他见过太多战火中的不安、恐惧和愤怒。年迈的父亲在汽车炸弹中失去唯一的孩子,携家带口的难民试图翻越边境线的隔离铁丝网逃亡,衣衫褴褛、满面愁容的男人为了养活女儿艰难谋生……哈桑拿起话筒在内战现场认真地用中文报道。
危险就在身边,在大马士革的街头谁也说不准反动派发射的炮弹会在哪里爆炸,谁也说不准马路上停放的车辆是不是汽车炸弹,哈桑也害怕,但他问自己:“呆在家就安全吗?第一天没事,那第二天会安全吗?”
有时候哈桑和同事不得不互相打气,每天早上出去采访前都会彼此祝福平安,然后义无反顾地端着摄像机走上街头。当大马士革战火的硝烟散去,商店开门做生意,人们上街采购日用品,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哈桑觉得:“我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就是对战争和恐怖分子最好的反抗。”
但危险就在身边发生着。2015年4月,哈桑的二女儿所在的中学被炮弹袭击,正是上课时间,女儿的一个同学在袭击中丧生,两三个同学受了伤。孩子们惊慌失措,学校当即停课叫车,组织学生各自疏散回家。那天哈桑急忙赶回家,看着一言不发的女儿,他毫无办法,只能寄托给时间疗愈。哈桑不愿女儿再被伤害,他把家人送到黎巴嫩安置,自己则留在叙利亚坚持工作。
战地记者是高危职业,哈桑的好几位媒体同行被绑架或暗杀,但哈桑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得知叙利亚反对派被指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时,他报道的语气斗志昂扬;当叙利亚政府军连传捷报时,他现场报道时语气亢奋、情绪高涨;当在报道叙利亚政府军收复最大城市阿勒颇,居民在教堂举行弥撒庆祝时,他深邃的眼睛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在新闻报道中,哈桑以平民视角关注战事动态,他不站在政府军或反对派任何一方的立场上,他不关心谁上台谁下台,也不为任何教派教义狂热,作为一介平民,他关心的是战火什么时候能平息,以及战火中人民的生活状态。在哈桑的现场播报中,说得最多的是“长久以来市民遭受着战争威胁,希望恢复安全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大的期望”,“叙利亚人民确实很需要精神支持,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用新闻歌唱和平
2016年1月,叙利亚反对派向大马士革市中心发射了一次迫击炮袭击,虽然非常危险,但哈桑为了不耽误一条重要新闻,还是选择出去了。采访还不到三十秒,一枚迫击炮弹就在附近爆炸,离他仅15米。他播报新闻刚说了几句话,轰一声巨响,画面里人不见了,伴随着一声下意识的叫喊,镜头开始抖动。“一开始你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受伤的,爆炸后有很多散弹。”他双手聚拢又倏地张开,“所以我就边跑边低头看自己有没有受伤。”哈桑做出边摆动双臂逃跑边迅速低头左右瞅的动作,胳膊、大小腿、腹部没有异物,只是手受了点轻伤,他舒出一口气。此时画面里已空镜头了近十秒,就在观众以为报道中止时,突然远远地从画面外传来坚韧的结语:“哈桑·阿巴斯叙利亚大马士革报道!”
每当播报最后,哈桑总会很认真地说出那句标志性的新闻报道结束语:“哈桑·阿巴斯叙利亚大马士革报道。”短短十四个汉字,被哈桑说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独特的发音让观众忍不住要笑出来。笑的那一刻,甚至有点忘了自己在看一条置身战火的中东新闻。虽然哈桑的新闻播报自带“笑”果,但他坚守报道的那片土地以及他播报的新闻内容,往往会让人流下眼泪。有好事者把哈桑这一句经典台词的不同版本剪辑集锦放到网上,网友观众竟然也能从镜头中感受到哈桑展露的乐观与充满乐趣的一面,哈桑那句抑扬顿挫的个人介绍,让中国网友称他为“被报道新闻耽误的歌唱家”。哈桑虽然远在叙利亚,却成了中国的网红,更被评为凤凰卫视年度最佳特约记者。
2017年5月,由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提议的“冲突降级区”协议开始生效,为叙利亚的和平带来了一丝曙光。哈桑来到北京参加“叙利亚的安全形势与重建机遇”会议,代表叙利亚人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和欢迎。“冲突降级区”协议的生效,让叙利亚部分地方已在考虑战后重建,他们希望向中国企业传达潜在的投资信号。“你问我战争是什么,我告诉你,战争就是毁灭。”回答中国朋友的问题时,哈桑有点激动,伸出食指在空气中重重指点,“毁灭一切。”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故乡成血泪深渊
上世纪90年代的叙利亚是中东相对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哈桑回忆说,那时的叙利亚没有战争,经济繁荣,人们过着富足平静的生活。就如当地歌谣传唱的:“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上,大马士革必与它齐名。”而大马士革正是哈桑的故乡。
1990年,19岁的哈桑来到北京,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了四年中文。学成归国的哈桑先是在叙利亚新闻处公关联络处工作,后来辞职做了导游。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各国游客对当地星罗棋布的景点流连忘返,哈桑的导游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好景不长,2011年年初,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并逐渐演变升级为武装冲突,随着国际各方势力的介入,政府军与反对派的内战爆发,战火在全国蔓延。冲突开始仅一周,因时局动荡,叙利亚的游客数量遽减,哈桑失业了。
噩耗接踵而来,在内战中,哈桑失去了亲人。哈桑的侄子在当地开了一家牙医诊所,在叙利亚,医生是最受尊重的职业,从医的侄子一直是哈桑的骄傲。哈桑的侄子借医行善,常为穷人免费治疗,在当地居民中口碑颇好。但在当地反政府示威游行队伍路过诊所门口时,哈桑的侄子无意参与,随口说了句:“这不是改革,改革不是这样的。”第二天,哈桑的侄子在诊所正在给患者检查牙齿,一个陌生人闯进来,用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质问:“你是不是反对改革?”哈桑的侄子最终命丧枪下。
叙利亚成为欧美与俄罗斯等国在中东军事博弈的棋盘,无休止的战乱让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牛奶、面包等食品和生活用品价格疯涨,约七成平民的生活跌到贫困线以下。政府军、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武装三方陷入混战,杀戮还在继续,内战将这个拥有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摧残得满目疮痍,人民被迫流离失所,歌谣里传唱的“人間天堂”在炮火与硝烟中跌入了血与泪的深渊。
在炮火中追寻真相
在动荡的叙利亚找不到工作,哈桑不得不来到中国义乌做进出口贸易翻译。虽然哈桑一直以中国为第二故乡,也曾想过携妻带女到中国定居避难,但现实抉择远比想象艰难。看到电视中千里之外的祖国在战火中千疮百孔,宛如地狱一般,在异乡谋生的他时刻担心妻女的安危。当人们都恨不得尽快逃离的时候,哈桑选择回到战火中的故乡。通过中国朋友的介绍,他得到凤凰卫视特约战地记者的工作机会。
哈桑对西方媒体过分宣扬政府军的不人道、反对派的揭竿而起很愤慨,作为当地人,只要看脸就能区别政府军和反对派,“面相善良的是政府军,一看就很凶的是反对派,基本不会错了。”他说,“国外很多媒体都不报道叙利亚的真实情况,我觉得虽然把事实传达给中国朋友们很冒险,但事实比生命更重要。”
哈桑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新闻一线,他时而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在战区报道,时而披着毛毯出现在难民家中,他见过太多战火中的不安、恐惧和愤怒。年迈的父亲在汽车炸弹中失去唯一的孩子,携家带口的难民试图翻越边境线的隔离铁丝网逃亡,衣衫褴褛、满面愁容的男人为了养活女儿艰难谋生……哈桑拿起话筒在内战现场认真地用中文报道。
危险就在身边,在大马士革的街头谁也说不准反动派发射的炮弹会在哪里爆炸,谁也说不准马路上停放的车辆是不是汽车炸弹,哈桑也害怕,但他问自己:“呆在家就安全吗?第一天没事,那第二天会安全吗?”
有时候哈桑和同事不得不互相打气,每天早上出去采访前都会彼此祝福平安,然后义无反顾地端着摄像机走上街头。当大马士革战火的硝烟散去,商店开门做生意,人们上街采购日用品,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哈桑觉得:“我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就是对战争和恐怖分子最好的反抗。”
但危险就在身边发生着。2015年4月,哈桑的二女儿所在的中学被炮弹袭击,正是上课时间,女儿的一个同学在袭击中丧生,两三个同学受了伤。孩子们惊慌失措,学校当即停课叫车,组织学生各自疏散回家。那天哈桑急忙赶回家,看着一言不发的女儿,他毫无办法,只能寄托给时间疗愈。哈桑不愿女儿再被伤害,他把家人送到黎巴嫩安置,自己则留在叙利亚坚持工作。
战地记者是高危职业,哈桑的好几位媒体同行被绑架或暗杀,但哈桑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得知叙利亚反对派被指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时,他报道的语气斗志昂扬;当叙利亚政府军连传捷报时,他现场报道时语气亢奋、情绪高涨;当在报道叙利亚政府军收复最大城市阿勒颇,居民在教堂举行弥撒庆祝时,他深邃的眼睛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在新闻报道中,哈桑以平民视角关注战事动态,他不站在政府军或反对派任何一方的立场上,他不关心谁上台谁下台,也不为任何教派教义狂热,作为一介平民,他关心的是战火什么时候能平息,以及战火中人民的生活状态。在哈桑的现场播报中,说得最多的是“长久以来市民遭受着战争威胁,希望恢复安全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大的期望”,“叙利亚人民确实很需要精神支持,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用新闻歌唱和平
2016年1月,叙利亚反对派向大马士革市中心发射了一次迫击炮袭击,虽然非常危险,但哈桑为了不耽误一条重要新闻,还是选择出去了。采访还不到三十秒,一枚迫击炮弹就在附近爆炸,离他仅15米。他播报新闻刚说了几句话,轰一声巨响,画面里人不见了,伴随着一声下意识的叫喊,镜头开始抖动。“一开始你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受伤的,爆炸后有很多散弹。”他双手聚拢又倏地张开,“所以我就边跑边低头看自己有没有受伤。”哈桑做出边摆动双臂逃跑边迅速低头左右瞅的动作,胳膊、大小腿、腹部没有异物,只是手受了点轻伤,他舒出一口气。此时画面里已空镜头了近十秒,就在观众以为报道中止时,突然远远地从画面外传来坚韧的结语:“哈桑·阿巴斯叙利亚大马士革报道!”
每当播报最后,哈桑总会很认真地说出那句标志性的新闻报道结束语:“哈桑·阿巴斯叙利亚大马士革报道。”短短十四个汉字,被哈桑说得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独特的发音让观众忍不住要笑出来。笑的那一刻,甚至有点忘了自己在看一条置身战火的中东新闻。虽然哈桑的新闻播报自带“笑”果,但他坚守报道的那片土地以及他播报的新闻内容,往往会让人流下眼泪。有好事者把哈桑这一句经典台词的不同版本剪辑集锦放到网上,网友观众竟然也能从镜头中感受到哈桑展露的乐观与充满乐趣的一面,哈桑那句抑扬顿挫的个人介绍,让中国网友称他为“被报道新闻耽误的歌唱家”。哈桑虽然远在叙利亚,却成了中国的网红,更被评为凤凰卫视年度最佳特约记者。
2017年5月,由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提议的“冲突降级区”协议开始生效,为叙利亚的和平带来了一丝曙光。哈桑来到北京参加“叙利亚的安全形势与重建机遇”会议,代表叙利亚人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和欢迎。“冲突降级区”协议的生效,让叙利亚部分地方已在考虑战后重建,他们希望向中国企业传达潜在的投资信号。“你问我战争是什么,我告诉你,战争就是毁灭。”回答中国朋友的问题时,哈桑有点激动,伸出食指在空气中重重指点,“毁灭一切。”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