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写作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思维和语言智慧的教育,即通过改变学生语言区的结构,使之能够通过观察、想象、理解与分析等步骤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而后利用文字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适当点缀,进而写出语言优美、内容饱满、逻辑通顺的文章。小学语文中段的写作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看图写话能力,又要让学生将简短的习作片段组成完整的文章,这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发展逻辑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段;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053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其中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的主要体现形式,语文写作主要依托于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然而这也是小学生普遍缺失的能力。语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与学生的语文素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逻辑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浅薄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语文写作中常出现语言匮乏、内容空洞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的阅读积累较少,在写作中难以灵活运用语言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小学语文中段写作教学要遵循序列性与整体性统一、目的性与生成性并进的原则,兼顾学生的写作兴趣、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一、短小结合,让课后的小练笔精准发力
小学中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表现出语言表达内容零散、逻辑性较差的问题,以至于他们在写作中较为倾向短篇幅练习。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运用“短篇幅+小练笔”的结合,确保练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此才能使课后的小练笔精准发力,达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的目的。
其一,可通过借鉴典型段落,进行仿写的小练笔。仿写是指一个促进学生迁移运用的过程,通过模仿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描述事物、抒发情感,并从所仿照的范例中掌握语言特点、表达顺序等写作技能。这个过程旨在于使学生在模仿中逐步掌握语言运用规律,而后进行创造性表达。其二,可通过渲染情感语境,进行延伸的小练笔。情境语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机结合,情境化作文教学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并促使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欲望,从而有效改善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缺失灵感、语言匮乏等问题。
二、导评结合,让大作文的训练提升品质
导评结合是指教师要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三次指导,并通过将三种评价方式融入审题、构思、写作、修改的过程中。三次指导分别是指写作前对选题立意、选择素材的指导;写作中对思路偏离主题的纠正指导;写作后对批注内容、修改方式的指导。三种评价是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运用学生有参与感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使评价内容兼具主客观因素,还能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与修改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写作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情境预设让学生思考他们眼中的世界都有什么,然后阅读教材中的写作要求进行审题立意,接下来学生提出了美好的植物、可爱的小动物、优美的景色等写作素材,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带领学生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如,从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在写作完成后,运用鼓励性与建议性结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修改。
三、读写结合,让习作专项训练落地生根
语文课程强调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即四种基本能力的相互联系,其中读与写组成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输入与输出环节,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程性质。目前普遍存在教师对教材中写作模块低效利用的问题,并且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将写作教学局限在专门的习作课中。写作的过程等同于学生将已输入语言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这便需要教師意识到读写结合的效应,通过习作专项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掌握习作方法。
基于读写结合的写作练习主要分为四步:研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与写作特点;初试身手,小组讨论观察成果;挖掘例文,分析获取写作方法;逐步深入,进行专题实践训练。例如:在教学“续写故事”的习作练习模块时,让学生先回顾本单元课文,经过对课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理解课文大意与故事中人物的基本特点,这事便可展开想象,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这种基于阅读心得的写作专项训练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习惯,更是奠定他们语言表达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建立起理论创新、易于操作的写作模式。从写作灵感来看,写作内容应是现实与内心的真实反映,应表达出真切的思想情感;从写作技巧来看,写作教学应将学生置于真实或虚拟化的情境中,运用生活素材更得心应手得进行写作。在小学语文中段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读写结合能力与情境观察能力,保证过程完整性的基础上兼顾目的、内容、方法、实施和评价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刘薇.小学中段写作教学的方法探索[J].科普童话,2018(42):64.
[2]刘广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83-84.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段;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053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其中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的主要体现形式,语文写作主要依托于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然而这也是小学生普遍缺失的能力。语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与学生的语文素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逻辑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浅薄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语文写作中常出现语言匮乏、内容空洞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的阅读积累较少,在写作中难以灵活运用语言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小学语文中段写作教学要遵循序列性与整体性统一、目的性与生成性并进的原则,兼顾学生的写作兴趣、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一、短小结合,让课后的小练笔精准发力
小学中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表现出语言表达内容零散、逻辑性较差的问题,以至于他们在写作中较为倾向短篇幅练习。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运用“短篇幅+小练笔”的结合,确保练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此才能使课后的小练笔精准发力,达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的目的。
其一,可通过借鉴典型段落,进行仿写的小练笔。仿写是指一个促进学生迁移运用的过程,通过模仿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描述事物、抒发情感,并从所仿照的范例中掌握语言特点、表达顺序等写作技能。这个过程旨在于使学生在模仿中逐步掌握语言运用规律,而后进行创造性表达。其二,可通过渲染情感语境,进行延伸的小练笔。情境语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机结合,情境化作文教学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并促使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欲望,从而有效改善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缺失灵感、语言匮乏等问题。
二、导评结合,让大作文的训练提升品质
导评结合是指教师要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三次指导,并通过将三种评价方式融入审题、构思、写作、修改的过程中。三次指导分别是指写作前对选题立意、选择素材的指导;写作中对思路偏离主题的纠正指导;写作后对批注内容、修改方式的指导。三种评价是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运用学生有参与感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使评价内容兼具主客观因素,还能增强学生的鉴赏水平与修改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写作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情境预设让学生思考他们眼中的世界都有什么,然后阅读教材中的写作要求进行审题立意,接下来学生提出了美好的植物、可爱的小动物、优美的景色等写作素材,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带领学生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如,从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在写作完成后,运用鼓励性与建议性结合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修改。
三、读写结合,让习作专项训练落地生根
语文课程强调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即四种基本能力的相互联系,其中读与写组成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输入与输出环节,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程性质。目前普遍存在教师对教材中写作模块低效利用的问题,并且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将写作教学局限在专门的习作课中。写作的过程等同于学生将已输入语言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这便需要教師意识到读写结合的效应,通过习作专项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掌握习作方法。
基于读写结合的写作练习主要分为四步:研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与写作特点;初试身手,小组讨论观察成果;挖掘例文,分析获取写作方法;逐步深入,进行专题实践训练。例如:在教学“续写故事”的习作练习模块时,让学生先回顾本单元课文,经过对课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理解课文大意与故事中人物的基本特点,这事便可展开想象,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这种基于阅读心得的写作专项训练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习惯,更是奠定他们语言表达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建立起理论创新、易于操作的写作模式。从写作灵感来看,写作内容应是现实与内心的真实反映,应表达出真切的思想情感;从写作技巧来看,写作教学应将学生置于真实或虚拟化的情境中,运用生活素材更得心应手得进行写作。在小学语文中段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读写结合能力与情境观察能力,保证过程完整性的基础上兼顾目的、内容、方法、实施和评价等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刘薇.小学中段写作教学的方法探索[J].科普童话,2018(42):64.
[2]刘广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