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这一良好的思维品质,但一切创新离不开基础,因此,根据学科交际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一种主体的全方位的全新教学,更是一种温馨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开发,教师利用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并把这种知识累积和技能当练习,当作实现创新教育的工具性的价值去追求,从而在此过程中开发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内容。
一、更新教师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概念、新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改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师要多读书,积累教学教学经验,多参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大有裨益。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轻松愉悦的氛围,学习是高效率的。愉快并不是教育目的,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手段,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改变那种死条框,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解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各种辅助工具进入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
三、不断改进教法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作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我有时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让学生作发挥性讨论,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把他们的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此外,我每节课抽出3-5分钟,让学生自由演说,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才能。总之,教学中不论从造句到看图说话,从讲故事到角色扮演,或即兴发表见解,都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增强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启发并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做到用中学、学中用。
四、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1.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教学评价活动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对教学评价的一种认识。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处于评价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评价的被动状态,评价不能有效地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常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学评价需要形成全面的认识,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其主要思想是: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重视教育价值的多元性。作为学生发展目标的各项内容的结构是不相同的,生成机理是不一样的,成果形态也是各异的,不能采取单一的试卷测试方法加以评价,人们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学的某一过程或学生的某一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主张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我们积极主张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中,要注意制订好评价方案,重点解决资料收集和分析的问题。积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辈评鉴)行动观察(班级语言分析、轶事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的方法,要做好观察现场的安排,充分讨论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收集到的资料的意义。要发扬民主的评价精神。消除评价中的教师特权,并要认真地研究评价报告的呈现方式以及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从而能真正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保护学生创造的激情
关心、爱护、鼓励、赞扬的言行会使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使创新达到最佳程度。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教师不能对其斥为异端,不能压抑,要鼓励并正确引导科学评价,这样才会使学生迸出思维的火花,保护学生创造的激情。
五、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民主氛围。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整体素质,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控制为协调,变指责为激励,起好主导作用。教师还要引导有方,点拔有方,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读引导学生善学;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实践表明每位学生都有着创新的潜在能力。教师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进行开发与开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趣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换取心灵。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多侧面发表不同的独立见解,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中斯基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求新求趣,尊重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不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开启创新潜能。
(三)展开想象翅膀,培养创新思维。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想象,智慧之门难以开启,离开了想象,生活学习如一潭死水。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动手操作和观察活动最能启发青少年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想象能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质疑争辩,寻求创新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惑,有所进取,教师要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原理,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创造为思维训练的基本。
1.指导学生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通向知识的桥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文章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让他们在浩瀚书海里遨游,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活动是想象创造的另一天地,学生可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进而锻炼创造能力,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板报、手抄报、编故事、演讲比赛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竞争、合作、愉悦的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学生课堂教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换言之,语文学习在社会大课堂广阔背景的有力衬托下,才更有活力。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关心时势,活跃思维,有现实生活作为依托才能使教育有源头活水。
总之,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不仅要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观念,勇敢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内容。
一、更新教师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概念、新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改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师要多读书,积累教学教学经验,多参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大有裨益。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轻松愉悦的氛围,学习是高效率的。愉快并不是教育目的,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手段,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改变那种死条框,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解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各种辅助工具进入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
三、不断改进教法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作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我有时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让学生作发挥性讨论,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把他们的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此外,我每节课抽出3-5分钟,让学生自由演说,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才能。总之,教学中不论从造句到看图说话,从讲故事到角色扮演,或即兴发表见解,都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增强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启发并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做到用中学、学中用。
四、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1.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教学评价活动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对教学评价的一种认识。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处于评价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评价的被动状态,评价不能有效地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常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学评价需要形成全面的认识,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其主要思想是: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重视教育价值的多元性。作为学生发展目标的各项内容的结构是不相同的,生成机理是不一样的,成果形态也是各异的,不能采取单一的试卷测试方法加以评价,人们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学的某一过程或学生的某一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主张对不同性质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我们积极主张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中,要注意制订好评价方案,重点解决资料收集和分析的问题。积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辈评鉴)行动观察(班级语言分析、轶事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的方法,要做好观察现场的安排,充分讨论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收集到的资料的意义。要发扬民主的评价精神。消除评价中的教师特权,并要认真地研究评价报告的呈现方式以及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从而能真正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保护学生创造的激情
关心、爱护、鼓励、赞扬的言行会使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使创新达到最佳程度。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教师不能对其斥为异端,不能压抑,要鼓励并正确引导科学评价,这样才会使学生迸出思维的火花,保护学生创造的激情。
五、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民主氛围。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充分挖掘其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整体素质,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控制为协调,变指责为激励,起好主导作用。教师还要引导有方,点拔有方,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读引导学生善学;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实践表明每位学生都有着创新的潜在能力。教师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进行开发与开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趣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换取心灵。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多侧面发表不同的独立见解,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中斯基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求新求趣,尊重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不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开启创新潜能。
(三)展开想象翅膀,培养创新思维。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想象,智慧之门难以开启,离开了想象,生活学习如一潭死水。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动手操作和观察活动最能启发青少年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想象能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质疑争辩,寻求创新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惑,有所进取,教师要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原理,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创造为思维训练的基本。
1.指导学生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通向知识的桥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文章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让他们在浩瀚书海里遨游,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活动是想象创造的另一天地,学生可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进而锻炼创造能力,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板报、手抄报、编故事、演讲比赛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竞争、合作、愉悦的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学生课堂教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换言之,语文学习在社会大课堂广阔背景的有力衬托下,才更有活力。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关心时势,活跃思维,有现实生活作为依托才能使教育有源头活水。
总之,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不仅要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观念,勇敢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