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个闲散的夜晚/沙枣花香的庭院里/紫须碧眼的胡人击鼓奏乐/他们的女人分外妖娆/就连王宫的花朵也醉了/国王也一边饮着红葡萄酒/一边梦想着幽会/那是和平的岁月/传说和爱情一样美丽/塔克拉玛干的沙暴/埋葬了城市、乡村及爱情/多少年后/太阳照在光秃秃的沙漠上/没有故事也没有传说
这是一首怀念楼兰的诗。曾几何时,作为塔克拉玛干最负盛名的绿洲之一的楼兰,不仅是东西通道上的重要枢纽,而且是稳定西域的定海神针。颇有握楼兰则拥西域,失楼兰则丧西域之意。当然,这不是狭义上的楼兰,而是指改为鄯善国后包括楼兰、若羌、且末、于阗在内的广义而言。
公元前99年,汉武帝的眼睛已看到了美丽的楼兰,在完成了河西走廊长城的修建后,武帝把长城从敦煌向西延伸至罗布泊。从敦煌北面玉门关开始,进入红柳井子,到哈密南部磁海喀什不拉克-苦泉沟-雅满苏泉-喀赫夏勒不拉克-南湖-哈密-伊吾卢-蒲类海,抵达罗布泊,也就是通过敦煌-哈密鼎鼎大名的五船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说:“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楼兰有11座烽火台,北面向东与哈密、敦煌遥相呼应,向西与西域都护府治所轮台县一带相望。这就是著名的西域长城。
1934年,斯文·赫定在孔雀河古墓地发现了一具干尸,为女性,葬在一个棺材式的独木舟里。斯文·赫定判断,用独木舟式的棺材,显然说明了古代罗布泊湖水的丰沛。斯文·赫定称这个女尸为“罗布女王”,经过考虑后,决定把她埋回原地。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楼兰也挖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年龄40~50岁,经人种分析属雅利安人,典型的欧洲人种,距今3 800年,很可能是斯文·赫定埋下的那具女尸。2005年,中国著名“古人复原大师”、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对这具女尸进行了复原,构图形成后,展现在大家眼中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欧罗巴美女形象,气质忧郁。在楼兰墓地,主要是孔雀河下游墓地还出土了一些欧洲人种干尸。由此看来,罗布泊蕴藏的秘密只露出了冰山一角。
到米兰36团时,向导说现在的154户罗布人已全部迁到了这里,编番号为民族连。我们拜访了两个罗布老人:110岁的热合曼和106岁的牙森,看到了他们用的独木舟。作为楼兰人的后裔,他们还知道多少自己的历史呢?果不其然,当我们问起他们祖先是什么人时,他们已很茫然了。罗布人是不是楼兰人的后裔呢?和挖掘出的“罗布女王”所下葬的方式一样,今天罗布人还保留着祖先的这一习俗,死后把尸体与独木舟一起下葬。这使我们确信罗布人正是地道的楼兰人,楼兰人的印记已在罗布泊腹地显现。
楼兰人和哈密有着深刻的联系。公元前2世纪左右,楼兰人(应该讲还是大月氏人)就已经深入到罗布泊腹地了,其中的一支走到了哈密、巴里坤,一小部分甚至走到了敦煌附近,也就是“小月氏”。小月氏以后与河西走廊其他民族逐步融合,哈密和巴里坤的大月氏被雄起的匈奴击败后先是到了新疆伊犁,以后又到了克什米尔,征服了印度,建立了和汉王朝、罗马帝国、波斯齐名的贵霜王朝。留在楼兰的到了后来由于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匮乏,分为三支,一支坚持留在家园,一支到了新疆洛浦,一支在一个叫鄯米的头领带领下,迁移到了哈密四堡。
古楼兰墓地、孔雀河下游古墓地出土的一批古人种和哈密出土的古人种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1979年,哈密五堡乡克孜尔确卡古墓出土了三具干尸,其中也有一具女尸。经碳14测定,距今3 200年,为欧洲白种人,比楼兰美女晚600年左右。而哈密焉不拉克出土的29个头骨中,其中属蒙古人种的占21个,欧洲人种的有8个。这8 个头骨分析和孔雀河古墓地的头骨分析相似,同是最早进入西域的原始欧洲人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分出现在东经93度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已经发现的,最东进的古代欧洲人种成分,这些人种的居民是不是就是活跃在哈密、巴里坤到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乌孙人呢?他们来自于遥远的里海,当迁徙的浪潮把他们推入到亚洲后,他们是不是就这样从西亚一步一步踏马而来,反认他乡是故乡了呢?
终于到了罗布泊镇。三间铁皮房就是新成立的罗布泊镇的全部建筑,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也许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镇,一共只有9个人和三间房,但是,罗布泊不再是死寂的荒野之地了。
站在古称盐泽的罗布泊向四周望去,高大起伏的沙丘寂寞无语,默默注视着我们。五月的阳光在沙漠上散射着金光。我们的第一感觉是除了灼热就是灼热。站在罗布泊干涸的盐碱地湖心,努力想象这里曾是水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漫游的生命嬉闹之地。
罗布泊,一个美丽的名字。在它的全盛时期,湖域面积超过5 300平方公里,即使到了汉代仍有“广袤三百里”之说,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楼兰文明。今天断流的罗布泊还能复活吗?
罗布泊和楼兰的教训够惨重了。现在新疆的绿色长廊,尉犁县到若羌县,若不是塔里木河水的重新注入,保证了台特玛的生机重现,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将和库鲁格沙漠汇拢,南疆将会成为永久寂静的死海。
罗布泊镇的三间办公室让我想到了楼兰古城还残存的官署衙地——三间房。这是个有趣的对比。楼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交汇地,被冠之以城市的美称,但人的巨大消耗加上罗布泊的断流,让这个城市的消失最终成为一个延续百年而争论不休的永久话题。
夯土打就的土坯,层层叠叠盖起了官衙,历经千年风霜依然保持着倔强的姿态,除了苍凉、悲壮,还有那么一些无奈。抚摸着这破败的残墙断垣,凭吊着曾经人声鼎沸、繁华喧嚣的城市故址,我忽然想到了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话:“新疆最能打动我的,就是这古城的残缺的美。这里的一切尽管是一去不复返,但留下的那种激动人心的过去却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走在楼兰,走在回忆里。”
我看到了太阳墓。那是楼兰先民的6座古墓。墓很奇特,每个墓有内外7圈的环形木桩环绕呈圆形,仿佛太阳。在7圈之外,是向四外放射的木桩行列,好像是太阳发射的光彩。楼兰先民是个崇拜太阳的部落,太阳是他们的图腾。作为古印欧人的印记更清楚不过了。据说,在阿富汗,现在还有一支崇拜太阳的印欧人部落,他们和罗布人一样,不与外人来往,也从不到外面旅行,阿富汗人称他们为“卡拉什人”。在新疆和田、洛浦,有一支被当地人称为“艾努”的人,他们说自己的祖先来自于伊朗高原。如此说来的话,单就血缘而言,艾努人和卡拉什人、罗布人或许是有些关系了,都是印欧人的后裔。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和刀与火的洗礼,历史还是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蛛丝马迹,一个看似偶然的痕迹蓦然间荡起了涟漪和波痕,历史的魅力恰恰在于这种寻找的艰辛。
这是一首怀念楼兰的诗。曾几何时,作为塔克拉玛干最负盛名的绿洲之一的楼兰,不仅是东西通道上的重要枢纽,而且是稳定西域的定海神针。颇有握楼兰则拥西域,失楼兰则丧西域之意。当然,这不是狭义上的楼兰,而是指改为鄯善国后包括楼兰、若羌、且末、于阗在内的广义而言。
公元前99年,汉武帝的眼睛已看到了美丽的楼兰,在完成了河西走廊长城的修建后,武帝把长城从敦煌向西延伸至罗布泊。从敦煌北面玉门关开始,进入红柳井子,到哈密南部磁海喀什不拉克-苦泉沟-雅满苏泉-喀赫夏勒不拉克-南湖-哈密-伊吾卢-蒲类海,抵达罗布泊,也就是通过敦煌-哈密鼎鼎大名的五船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说:“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楼兰有11座烽火台,北面向东与哈密、敦煌遥相呼应,向西与西域都护府治所轮台县一带相望。这就是著名的西域长城。
1934年,斯文·赫定在孔雀河古墓地发现了一具干尸,为女性,葬在一个棺材式的独木舟里。斯文·赫定判断,用独木舟式的棺材,显然说明了古代罗布泊湖水的丰沛。斯文·赫定称这个女尸为“罗布女王”,经过考虑后,决定把她埋回原地。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楼兰也挖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年龄40~50岁,经人种分析属雅利安人,典型的欧洲人种,距今3 800年,很可能是斯文·赫定埋下的那具女尸。2005年,中国著名“古人复原大师”、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对这具女尸进行了复原,构图形成后,展现在大家眼中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欧罗巴美女形象,气质忧郁。在楼兰墓地,主要是孔雀河下游墓地还出土了一些欧洲人种干尸。由此看来,罗布泊蕴藏的秘密只露出了冰山一角。
到米兰36团时,向导说现在的154户罗布人已全部迁到了这里,编番号为民族连。我们拜访了两个罗布老人:110岁的热合曼和106岁的牙森,看到了他们用的独木舟。作为楼兰人的后裔,他们还知道多少自己的历史呢?果不其然,当我们问起他们祖先是什么人时,他们已很茫然了。罗布人是不是楼兰人的后裔呢?和挖掘出的“罗布女王”所下葬的方式一样,今天罗布人还保留着祖先的这一习俗,死后把尸体与独木舟一起下葬。这使我们确信罗布人正是地道的楼兰人,楼兰人的印记已在罗布泊腹地显现。
楼兰人和哈密有着深刻的联系。公元前2世纪左右,楼兰人(应该讲还是大月氏人)就已经深入到罗布泊腹地了,其中的一支走到了哈密、巴里坤,一小部分甚至走到了敦煌附近,也就是“小月氏”。小月氏以后与河西走廊其他民族逐步融合,哈密和巴里坤的大月氏被雄起的匈奴击败后先是到了新疆伊犁,以后又到了克什米尔,征服了印度,建立了和汉王朝、罗马帝国、波斯齐名的贵霜王朝。留在楼兰的到了后来由于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匮乏,分为三支,一支坚持留在家园,一支到了新疆洛浦,一支在一个叫鄯米的头领带领下,迁移到了哈密四堡。
古楼兰墓地、孔雀河下游古墓地出土的一批古人种和哈密出土的古人种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1979年,哈密五堡乡克孜尔确卡古墓出土了三具干尸,其中也有一具女尸。经碳14测定,距今3 200年,为欧洲白种人,比楼兰美女晚600年左右。而哈密焉不拉克出土的29个头骨中,其中属蒙古人种的占21个,欧洲人种的有8个。这8 个头骨分析和孔雀河古墓地的头骨分析相似,同是最早进入西域的原始欧洲人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分出现在东经93度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已经发现的,最东进的古代欧洲人种成分,这些人种的居民是不是就是活跃在哈密、巴里坤到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乌孙人呢?他们来自于遥远的里海,当迁徙的浪潮把他们推入到亚洲后,他们是不是就这样从西亚一步一步踏马而来,反认他乡是故乡了呢?
终于到了罗布泊镇。三间铁皮房就是新成立的罗布泊镇的全部建筑,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也许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镇,一共只有9个人和三间房,但是,罗布泊不再是死寂的荒野之地了。
站在古称盐泽的罗布泊向四周望去,高大起伏的沙丘寂寞无语,默默注视着我们。五月的阳光在沙漠上散射着金光。我们的第一感觉是除了灼热就是灼热。站在罗布泊干涸的盐碱地湖心,努力想象这里曾是水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漫游的生命嬉闹之地。
罗布泊,一个美丽的名字。在它的全盛时期,湖域面积超过5 300平方公里,即使到了汉代仍有“广袤三百里”之说,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楼兰文明。今天断流的罗布泊还能复活吗?
罗布泊和楼兰的教训够惨重了。现在新疆的绿色长廊,尉犁县到若羌县,若不是塔里木河水的重新注入,保证了台特玛的生机重现,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将和库鲁格沙漠汇拢,南疆将会成为永久寂静的死海。
罗布泊镇的三间办公室让我想到了楼兰古城还残存的官署衙地——三间房。这是个有趣的对比。楼兰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交汇地,被冠之以城市的美称,但人的巨大消耗加上罗布泊的断流,让这个城市的消失最终成为一个延续百年而争论不休的永久话题。
夯土打就的土坯,层层叠叠盖起了官衙,历经千年风霜依然保持着倔强的姿态,除了苍凉、悲壮,还有那么一些无奈。抚摸着这破败的残墙断垣,凭吊着曾经人声鼎沸、繁华喧嚣的城市故址,我忽然想到了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话:“新疆最能打动我的,就是这古城的残缺的美。这里的一切尽管是一去不复返,但留下的那种激动人心的过去却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走在楼兰,走在回忆里。”
我看到了太阳墓。那是楼兰先民的6座古墓。墓很奇特,每个墓有内外7圈的环形木桩环绕呈圆形,仿佛太阳。在7圈之外,是向四外放射的木桩行列,好像是太阳发射的光彩。楼兰先民是个崇拜太阳的部落,太阳是他们的图腾。作为古印欧人的印记更清楚不过了。据说,在阿富汗,现在还有一支崇拜太阳的印欧人部落,他们和罗布人一样,不与外人来往,也从不到外面旅行,阿富汗人称他们为“卡拉什人”。在新疆和田、洛浦,有一支被当地人称为“艾努”的人,他们说自己的祖先来自于伊朗高原。如此说来的话,单就血缘而言,艾努人和卡拉什人、罗布人或许是有些关系了,都是印欧人的后裔。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和刀与火的洗礼,历史还是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蛛丝马迹,一个看似偶然的痕迹蓦然间荡起了涟漪和波痕,历史的魅力恰恰在于这种寻找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