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谈话策略赏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总理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谈话不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而且知识渊博、智慧超常、思维敏捷。常常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谈话策略:
  一、以此释彼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不无揶揄地问周恩来:“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呢?”这一问明显带有侮辱性质,周恩采随即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简称马路。”周恩来巧借谐音,以此释彼。不仅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美国记者自以为得意的诘难,使其无言以对,而且表明了中国人民的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真是幽默风趣,令人叹服。
  二、针锋相对抗战期问,国民党人问周恩来:“三民主义就是三民主义,为什么要加上‘革命的’三个字?”周恩来答道:“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这部书的开头就说‘余所著之三民主义乃革命之三民主义’,我们把‘之’改成‘的’有什么不对?”此人又问“你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好,马克思是外国人、是舶来品。不合中国国情。”周恩来回答:“你们说马克思是外国人不合中国国情,这就大错特错了,日本在天空扔炸弹,地上老太婆听了念阿弥驼佛,这里的‘飞机’‘炸弹’‘阿弥驼佛’都是外国货,从来没有人说不合情的。”周恩来的回答可谓针尖对麦芒,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假革命、真反共、不抗日的本质,令对方无法申辩。
  三、避实就虚周恩采有一次答记者问时,一位西方的记者问他:“中国发行了多少人民币?”这一问题涉及到国家机密,他如实回答肯定不行:他不回答又可能会被讥笑为不了解国情。周恩来避开问题的实质,诙谐地回答:“拾捌圆捌角捌分,一张拾圆的,一张五圆的,一张贰圆的,一张壹圆的,还有五角的、贰角的、壹角的、五分的、贰分的、壹分的,加起来是捌拾圆捌角捌分。”他的回答不仅打发了对方,又没有泄露国家机密,可谓答而不答、不答而答,妙不可言!
  四、怪问歪答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都仰着头走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低着头走路呢?”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走路的习惯,周恩来完全可以不理睬这种毫无根据、毫无价值和毫无道理的奇怪的问题。但是,这一提问明显不怀好意,周恩来要借题发挥,要让他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便哈哈大笑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美国人走下坡路,当然是仰着头走。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周恩来倚怪就歪。巧借“上坡路”(比喻向好的或繁荣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下坡路”(比喻向衰落的或灭亡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向美国记者表达了中国正在走向兴旺、美国正在走向衰落的信号。让美国记者讨了个没趣,再也不敢吱声了。
  五、视同为异1959年国庆赫鲁晓夫亲自到中国来谈判。在会谈中休息时,赫鲁晓夫自作聪明地对周恩来说:“我们两人有共同之处,都是国家的总理。但是,我们两人也有不同之处:我出身于工人家庭,而你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这不是挺有意思的吗?”赫鲁晓夫想让对方难堪,周恩来莞尔一笑。不加思索地说:“我们两个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赫鲁晓夫想以同中觅异来使周恩来尴尬,殊不知周恩来视同为异的幽默倒使他下不了台:自己出身虽好,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对方出身虽不好,也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对比之下,谁反动谁革命,就不言而喻了。
  六、旁敲侧击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面对美国记者的讥讽,周恩来没有正面回击,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战术,由这支笔引出了抗羡援朝战争这段美国人不愿提及的历史,达到了回击对方的效果。
  七、巧借停顿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在谈判桌上大发谬论。我党首席代表周恩来义正词严,一一反驳。国民党的代表非常恼火,竟然说同共产党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罢微微一笑,立即接过话茬,还了一句:“对牛弹琴!”此处周恩来巧借停顿。将成语“对牛弹琴”分解成两部分:首先表示赞同对方的说法,然后马上说刚才是牛在弹琴,这样,羞辱了不尊重人的国民党代表。在场的人听罢,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八、妙用数字周恩来在对待不怀好意的谈话对象时,总会予以合适的反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在对待友人时,他的话是春风般的诙谐。1965年11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定居在上海的美国记者斯特朗寿届八旬,周恩来在上海展览大厅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寿宴。斯特朗的朋友都在北京,她很想请这些朋友来与她一同过生日,周恩来十分体谅他的心愿,派专机把这些国际友人接到了上海。寿宴开始,周恩来在祝酒词中说:“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在场的国际女人闻之在为诧异,斯特朗明明是80岁,为什么周恩来却说是40公岁。周恩来接着解释说,在中国“公”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40公斤等于80市斤。因此。40公岁就等于80岁,言罢,全场爆发出爽心的欢笑声,斯特朗也会心地笑了。周恩来独创“公岁”之意,原来是希望斯特朗永远年轻,表达了中国人民美好的祝愿。
其他文献
雨美人的裙摆一拂过,天空就如同扯上一张罗网。暗了。淅淅沥沥的雨丝不期而至,眼前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水帘。可在这空灵的帘子后隐藏着的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佳人呢?我怎么没听见她铃铛作响?怎么没嗅到她荷裾飘香?  那带有暮气的水杉也在雨的感染下变得活泼起来。绿绿的叶子像流光的翡翠,美极了。天空中,一群归鸟飞过,急急忙忙的。不知是怕淋湿了自己的羽毛,还是急着回去照看巢中的孩子?雨点打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像被蜻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诗歌鉴赏大多以单首诗歌的形式出现,其实,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较考查鉴赏能力、考察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查方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比较成功地命制了不同形式的诗歌比较鉴赏题。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有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比较,有直接给出两首诗的比较;有的求同,有的求异。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高考试卷
期刊
语言运用中,数量短语使用频率高,也特别容易造成各种语病。  那么,与数量短语使用相关的语病有哪些呢?下面以近几年来的高考题为例加以总结分析。    一、数量短语与修饰对象自身的使用错误    数量短语是由数词与量词构成的短语,主要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动量短语除外),但是有时它与修饰对象内部也因以下原因导致误用。  1、数量短语与名词“相思”成病  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有一定习惯,如1996全国高考卷
期刊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结构凝练的具体表现之一。作状语的名词,在语义表达上或者是介宾词组,或者是动宾词组,或者是名词的重叠形式。    一、名词翻译成介宾词组    1、(以/用)+名词  [例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解析]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即“以箕畚”,翻译为“用土筐”。  [例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茏养之。(《促织》)  [
期刊
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诗歌语言是高考诗歌鉴赏拟制题目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古人写诗很注重词语的锤炼。刻苦求工,因此诗歌鉴赏也注重对词语妙用的欣赏。综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词语赏析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相关题目多设置为诗眼、炼字等,结合语境考查词语或生动传神,或细致传情,或创设佳境,或凸现人物性格,或比较探究等。  一、词语能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
期刊
一看句中并列语 结构复杂设误易    并列短语的出现,往往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大家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不易察觉“病根”,命题者往往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设置障碍。在看到并列短语时要从以下四方面人手进行分析,看有无设误。  1、并列短语作定语。不分种属相包容  [例1](2009年高考湖北卷C项)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
期刊
一、语言要“简明”    [概念阐述]  所谓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    [解题注意点]  1、看语句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删去后是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替。  2、看语句在表意时,是否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
期刊
科技类文章分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种。社会科学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教育学、美学、伦理学等;自然科学类是指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动植物学、矿物学、天文学、医学等。“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因此它们也成为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由于受试卷容量的限制,这类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但试
期刊
期刊
美文欣赏    喝茶的日子 叶倾城  喝水的日子,是清纯无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潇洒随意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寞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  好像是乏善可陈,又好像是一言难尽。  第一口茶,是苦的,在办公室的桌前。办公室里永远是秋天的幽静,看见窗外夏天的阳光,常常会想起学生时代。并没有什么人来告诉我那只是年少轻狂,我自己知道,几乎是一瞬间,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我便知道。有时我会想:我所憧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