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诗歌鉴赏大多以单首诗歌的形式出现,其实,诗歌鉴赏的考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较考查鉴赏能力、考察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查方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比较成功地命制了不同形式的诗歌比较鉴赏题。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有课外诗句与课内诗句的比较,有直接给出两首诗的比较;有的求同,有的求异。诗歌比较鉴赏直接引入高考试卷,这是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飞跃,扩大了诗歌鉴赏命题的范围,提升了诗歌鉴赏的高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平时进行一些比较鉴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技法点拨】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白许”说明壮志未酬。下旬“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来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1 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2 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3 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4 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三、不同诗人同一描写景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3: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彩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表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昊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土。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氏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对比问题:(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__之感。(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试题解析:本题采用了诗、词、曲三种体裁同时比较赏析的设题方式,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什么是意象?象即物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寄托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我们必须从把握诗歌意象人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伤离别的情怀。这三篇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燕子+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这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第(2)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不能用大而空的语言来回答,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等,因为任何一首诗都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平时掌握的一些表述语言特色的用语,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去答题,选择自己认为最为突出的那一点进行鉴赏就行了。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参考答案:(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解答要领:1 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 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3 结合全诗描写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鉴赏。
四、不同诗歌相同描写对象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士: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重在考查不同诗人对同一描写景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我们知道,同一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同一问题,在不同作者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们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传递的信息不一样,透露的情怀不一样,诗歌的内容无不打上各自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吕本中笔下的“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恰似闲庭信步,体现出了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范成大的笔下的“木芙蓉”则不同,木芙蓉虽内心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参考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美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答要领:1 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2 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3 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五、不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优劣的比较
例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八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0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①谪仙:李白。
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解析:苏轼的观点非常明显,扬李贬徐,说徐凝的诗是“恶诗”,写瀑布“惟有谪仙辞”。其实两诗各有其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评价它们的优劣就要看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凝用“白练”来比喻瀑布,李白用“银河”来比喻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银”比用“白”显得更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出了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比起白练来更显得真切;再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但说徐凝的诗是“恶诗”,也有些过分。徐凝诗中“千刃直”的形象,“雷奔入江”的声势,“白练飞”的比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它不是“恶诗”。
参考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解答要领:1 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2 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3 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六、不同诗歌相同用词和描写对象仿例比较鉴赏
例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乌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对比问题: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题干中交代了两位诗人写诗的背景,并明示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不同的。笫一道题对两诗中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望”进行鉴赏,例子就李诗中的“望”字的位置、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要求考生仿照示例,鉴赏柳诗中“望”字的位置、写法、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柳诗写的如能身化千亿,则散向峰头望故乡,是虚写。用在结尾,其作用是收束全篇。“望故乡”三字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再结合题目。可知这首诗是写给京华亲故的,“化身千亿~望故乡”的描写中,又表达了对京华亲故援手帮助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二道题就两诗中都写到的“山”进行鉴赏。示例中对李诗中的“青山留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鉴赏:一是含义,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表达情感。要求对柳诗中的“尖山似剑”也从这三个方面鉴赏。尖山割愁肠,表明诗人思家念国的愁肠如剑割般痛楚,表现手法上是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抒发自己被贬后的万千愁绪。
参考答案:(1)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敌多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以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写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答题要领:1 读清题干,认准鉴赏点;2 读懂示例,分析示例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赏析,归纳出要点。3 理解分析要求鉴赏的诗句,对照示例,逐 一落实各个要点。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客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楱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对比问题: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呜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予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对比问题:(1)这两酋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3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对比问题: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闭门万事非,同采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对比问题:(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眷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对比问题:(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隶,点点杨花八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手落灯花。
对比问题:(1)“闲坐小窗”和“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析。
(2)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点?请简析。
7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行秋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请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①嗾,“教唆”的意思。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徐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未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缸他枫叶白人头。
对比问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旬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重赠乐天
元稹
体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
自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乐天,即白居易。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③元九,即元稹。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__________________,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而白诗
10 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蓣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挑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熙,犹恐相逢是梦中。
对比问题:(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
【考考答案】
1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对“绿窗犹唱”花落”“莺无 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3 ①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一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
②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
4 (1)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苏词直抒胸臆,纵情放笔,淋漓酣畅;贺词情感物化,情景交融。
5 (1)喜悦、赞美;贬斥、嘲讽。(2)前者由柳条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条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6 (1)不相同。“闲坐小窗”之“闲”是一种悠闲喜悦之情;“闲敲棋子约客”之“闲”似闲不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
(2)这两首诗表达技巧上的相同点有:①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补静。《暮》诗中慢行的麻雀、轻飘的杨花为闲坐静读作铺垫和映衬。《约客》中青草池塘的声声蛙鸣和闲敲棋子的声音更衬托了夜半时分的宁静,反衬出内心的焦虑之情。②以细节描写表情达意。《暮》诗中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特写,很能表现一种闲适自在的情趣;《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动作细节渲染了诗人雨夜等侯客人的焦躁,含蓄而有韵味。③对仗修辞手法。
7 (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
(2)刘诗:手法: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分析: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
徐诗:手法: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分析: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
8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9 (1)两人聚少离多
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悲愤难抑的心情。
10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蒴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下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2分)《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以及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作者单位:河北魏县一中)
【技法点拨】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解答要领: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白许”说明壮志未酬。下旬“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来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1 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2 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3 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4 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三、不同诗人同一描写景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3: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彩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表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昊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土。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氏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对比问题:(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__之感。(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试题解析:本题采用了诗、词、曲三种体裁同时比较赏析的设题方式,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什么是意象?象即物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寄托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我们必须从把握诗歌意象人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伤离别的情怀。这三篇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燕子+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这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第(2)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不能用大而空的语言来回答,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等,因为任何一首诗都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平时掌握的一些表述语言特色的用语,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去答题,选择自己认为最为突出的那一点进行鉴赏就行了。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参考答案:(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解答要领:1 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 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3 结合全诗描写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鉴赏。
四、不同诗歌相同描写对象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士: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重在考查不同诗人对同一描写景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我们知道,同一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同一问题,在不同作者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们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传递的信息不一样,透露的情怀不一样,诗歌的内容无不打上各自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吕本中笔下的“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恰似闲庭信步,体现出了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范成大的笔下的“木芙蓉”则不同,木芙蓉虽内心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参考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美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答要领:1 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2 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3 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五、不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优劣的比较
例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八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人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0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①谪仙:李白。
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解析:苏轼的观点非常明显,扬李贬徐,说徐凝的诗是“恶诗”,写瀑布“惟有谪仙辞”。其实两诗各有其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评价它们的优劣就要看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凝用“白练”来比喻瀑布,李白用“银河”来比喻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银”比用“白”显得更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出了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比起白练来更显得真切;再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但说徐凝的诗是“恶诗”,也有些过分。徐凝诗中“千刃直”的形象,“雷奔入江”的声势,“白练飞”的比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它不是“恶诗”。
参考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解答要领:1 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2 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3 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六、不同诗歌相同用词和描写对象仿例比较鉴赏
例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乌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对比问题: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题干中交代了两位诗人写诗的背景,并明示两人的处境和心境是不同的。笫一道题对两诗中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望”进行鉴赏,例子就李诗中的“望”字的位置、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要求考生仿照示例,鉴赏柳诗中“望”字的位置、写法、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柳诗写的如能身化千亿,则散向峰头望故乡,是虚写。用在结尾,其作用是收束全篇。“望故乡”三字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再结合题目。可知这首诗是写给京华亲故的,“化身千亿~望故乡”的描写中,又表达了对京华亲故援手帮助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二道题就两诗中都写到的“山”进行鉴赏。示例中对李诗中的“青山留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鉴赏:一是含义,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表达情感。要求对柳诗中的“尖山似剑”也从这三个方面鉴赏。尖山割愁肠,表明诗人思家念国的愁肠如剑割般痛楚,表现手法上是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抒发自己被贬后的万千愁绪。
参考答案:(1)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敌多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以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写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答题要领:1 读清题干,认准鉴赏点;2 读懂示例,分析示例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赏析,归纳出要点。3 理解分析要求鉴赏的诗句,对照示例,逐 一落实各个要点。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客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楱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对比问题: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呜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予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对比问题:(1)这两酋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3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对比问题: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闭门万事非,同采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对比问题:(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眷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对比问题:(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隶,点点杨花八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手落灯花。
对比问题:(1)“闲坐小窗”和“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析。
(2)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点?请简析。
7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行秋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请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①嗾,“教唆”的意思。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徐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未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缸他枫叶白人头。
对比问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旬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重赠乐天
元稹
体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
自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乐天,即白居易。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③元九,即元稹。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对比问题:(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__________________,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而白诗
10 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蓣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挑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熙,犹恐相逢是梦中。
对比问题:(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
【考考答案】
1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对“绿窗犹唱”花落”“莺无 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3 ①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一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
②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
4 (1)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苏词直抒胸臆,纵情放笔,淋漓酣畅;贺词情感物化,情景交融。
5 (1)喜悦、赞美;贬斥、嘲讽。(2)前者由柳条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条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6 (1)不相同。“闲坐小窗”之“闲”是一种悠闲喜悦之情;“闲敲棋子约客”之“闲”似闲不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
(2)这两首诗表达技巧上的相同点有:①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补静。《暮》诗中慢行的麻雀、轻飘的杨花为闲坐静读作铺垫和映衬。《约客》中青草池塘的声声蛙鸣和闲敲棋子的声音更衬托了夜半时分的宁静,反衬出内心的焦虑之情。②以细节描写表情达意。《暮》诗中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特写,很能表现一种闲适自在的情趣;《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动作细节渲染了诗人雨夜等侯客人的焦躁,含蓄而有韵味。③对仗修辞手法。
7 (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
(2)刘诗:手法: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分析: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
徐诗:手法: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分析: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
8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9 (1)两人聚少离多
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悲愤难抑的心情。
10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蒴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下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2分)《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以及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作者单位:河北魏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