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从“对话”再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wx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生1:(朗读)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轻轻”一词读得很轻)
  生2:听了她的朗读,我感觉到春风姐姐是“轻轻”地吹了一口气。
  师:是啊,春风姐姐那么温柔,小朋友读得那么好,连老师都想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吗?
  (教师边读边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3:老师的声音甜甜的,真好听!
  生4:老师也像春风姐姐那样温柔。
  生5:老师,我要像你一样读!
  师:那就请你来读。
  (该生读得很投入,“轻轻”一词读得柔柔的。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读)
  
  [反思]
  
  上述案例中,对话在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展开,让课堂充满人性的魅力,使师生沉浸在和谐的氛围中,彼此感受相互沟通的快乐,感受心灵契合的愉悦。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作为交往、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一个“生态条件”,即建立在双方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怀揣一颗平常心,或者更应该说是怀揣一颗童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才能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让心灵碰撞心灵。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能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让学生在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维。可见,只有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对话才得以展开。
  更关键的是,案例中生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奴隶”。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清除自己的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钻研教材,开拓对话
  要实现课堂上教师、文本、学生三者有效的对话,除了尊重学生的体验之外,还必须建构在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于永正也曾经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才敢走进课堂。”可见,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对话,先要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开拓对话空间,这样才能使师生双方与文本的契合程度越深,对话水平就会越高、越有效。
  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案例,中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轻轻”、感受春风时,充分展开对话,这样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通过不断的“视界融合”,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掺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原来的视界,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个新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出“教材至上”的泥沼,把教材也视作“活的生命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课文直接对话。
  
  三、推进生成,创设对话
  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应该是渐进式的、生成式的,其间需要三者间不断地融合、激活。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形成了不同的平台:先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然后经历“体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言语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再经历“发现”阶段,引导他们对课文进一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并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言语实践。
  对话过程中,还可把学生带入“情境场”:上下文语言情境,现实生活情境,作者及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神游于这“三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激活对话欲望,诱发情感体验,使学生全心沉浸于“对话”中。
  
  四、赏识学生,提升对话
  如果对话的最后结果仅仅是形成师生之间唯一的一种标准答案,那么就失去了对话的真正意义。课堂中的对话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既有其一般性,更有其特殊性,不可否认教师在知识水平、能力经验、思维方法等方面占有优势。但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功能有一种弱化的趋势,她把自己从学生学习的“主人”降至“奴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这才是给教育者最为丰厚的回报。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的心,点燃对话中的闪光点,引发新的遐想。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要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淡化分析、创设情境、活化体验等相应策略,引领学生理解诗意、读出诗韵、体悟诗情。如此,便可以将古诗教学的课堂打造成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命课堂,让学生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意;诗韵;诗情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意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这是一篇题为《牧童评画》的课文,针对新的编排体例和要求,究竟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在特级教师赖正清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  学习文言文最传统、最无趣的方法是一字一句的解释,这是一种令人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探索  整本书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进程。如何让课外阅读有机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使阅读效益最大化,成为整本书阅读的探索方向之一。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期特选编一组文章:有的站在宏观层面,依托校本课程的建设,打造全方位的导读体系;有的针对经典名著,量身定制阅读课程,多维度探索阅读实践活动;有的深耕原著,注重趣味;有的重组文本,突出主题。期望读者
【摘 要】“导读—推进—总结”是一个完整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其中,“推进”是最重要的阅读引领环节。以《三国演义》为例,教师可通过“画、评、讲、演、赛”等一系列的阅读推进策略,把逐章阅读古典名著的单调形式化为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阅读整本書。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多样化 阅读推进策略  关于整本书阅读,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身边同行的引领方式中,笔者发现,教师会以“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描述自身外貌特点、师生交流特型人物等方式,学生能明确抓住外貌的写作角度,能简明地介绍自身外貌的特点。  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交流,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能将总起句写丰富。  3.通过师生范文交流,学生懂得用概括事例和具体事例描述人物的写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自己的性格或爱好。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寒暄笑先闻  师:初次见面,老师向大家作一下自我介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年第5期刊发了浙江安吉田星老师的一篇文章——《把握特点 分层实践——谈〈最大的“书”〉一文中的问句教学》。笔者涉猎的范围有限,在杂志上读低段问句教学的文章,这是第一篇。读后的感觉是,田老师在教学上是个有心人,问句教学有独到之处,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下面提出几个问题与田老师商榷,若议论有错误,敬请指正。  一、将问句分属疑问句与反问句两大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的话。本单元第一课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下面,笔者撷取教学本课时的几个片段展开评析。  【片段一】自由浏览,畅聊“新鲜感”  师:读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对哪些地方感到新鲜呢?  生:我觉得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挺新鲜,给人感觉树很大,学校很小。  师:哦,有点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领,尊重学生的朗读学习体悟,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找到“我与珍珠乌渐行渐近”的语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融入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故事,让作者谱写的“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深深震撼学生心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十白到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相信每一个80后,对寒号鸟的这句台词都印象深刻。寒号鸟的懒惰,寒号鸟的借口,以及寒号鸟最终被冻死的结局都在告诫着我们不能懒惰,不能得过且过。但是寒号鸟究竟长什么样呢?我没有深究过,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凭直觉猜测,寒号鸟就是一种鸟。  当我拿到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后,发现目录里有《寒号鸟》这篇课文,十分惊喜。小时候喜欢的课文又回到了教材里,我能把这篇课文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学生语文实践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有助于学生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不少教师尽管重视作业的设计,但偏重于静态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