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美妙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把语文课本中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离较远的和抽象难懂的教学画面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课文中较为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化,从而使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变得更容易解决。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上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能力增强,优化教学课程,提高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深度融合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深度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融合进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有关于课堂内容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些问题展示在PPT上,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深度融合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巨大作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才能得以进行,教学才会有效果。兴趣对于学生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巨大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教育活动变得多元化,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容易被视频所吸引,视频中有画面,有声音,有故事情节,这对于人们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想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发展时期。因此,对于初中的语文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这个“好帮手”来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利用PPT在电脑上向学生展示百草园是什么样的,三味书屋又是什么样。通过这种图片的直观展示,学生可以看到百草园和三位书屋的全貌。通过对比图片,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明显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图片的展示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文章,体会鲁迅先生对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描写手法,和其中赋予的一样的真挚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置疑问
学生是否能把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变成自己主动探究的行为,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教师设计问题能力,提出问题的时间,对于学生的答案点评角度,都会直接影响整堂课教学效果。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它转化为一种自主探究的行为,多媒体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余光中先生所写的现代诗《乡愁》时:教师先让同学对课文进行朗读,提出问题: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却把“乡愁”写的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乡愁”这种愁苦的滋味,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问,学生再去观看诗文的朗读视频,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教师这时再把作者在将乡愁所做的比喻的具体物体展示在课件上,使得学生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这些诗文中出现的具體物象都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物体的展示使学生回答出教师所提的问题,使得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乡愁”这种滋味是有多么难受与难以排解。
二、挖掘审美功能,使教学走向审美化
(一)图文结合,体验语言文字美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优美的图片与生动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到课文中的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变成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形象,使得初中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例如,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杜甫所作千古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这篇古诗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杜甫大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形象深入人心,杜甫心系天下苍生的形象在这篇古诗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茅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但尽管杜甫处于一个自身难保的境地中,他仍然心系天下百姓,并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的千古名句。教师再播放范读,使得学生在范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奉献出自己最大力量。
(二)声像结合,感受思想情操美
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生动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声音、图画共同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振。例如,在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时,给学生观看陕北人民跳安塞腰鼓时那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场面,使得学生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的美感。教育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且走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发挥电教优势,提高教学成效
(一)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声音和图像,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优美的境界中去,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完备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它将教师难以用口头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计算机模拟程序就可以表达出来。一些东西过于复杂,如果仅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懂,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使得学生失去了兴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将要讲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既方便又快捷,学生可以听懂,教师又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十分方便。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将它们整理在一张PPT上,使得学生更清楚直观地明白本堂课教学重点。在课下也便于学生复习,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把知识扩展,延伸,使得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能获得能更多地知识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方法更加的简单、明了,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找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回答,判断对错,使得学生在练与学之间巩固了知识,以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
三、结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科学的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学与练结合,教与学融合在一起,从外在上改变了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学过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语文改革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边菁玉.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8(25):157-158.
[2]郑军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25):142-143.
[3]张惠芬.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国新通信,2017,19(12):135.
[4]李颖伟.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10):162-163.
[5]马丽英.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18(06):9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深度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融合进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有关于课堂内容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些问题展示在PPT上,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深度融合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巨大作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才能得以进行,教学才会有效果。兴趣对于学生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巨大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教育活动变得多元化,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容易被视频所吸引,视频中有画面,有声音,有故事情节,这对于人们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想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发展时期。因此,对于初中的语文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这个“好帮手”来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利用PPT在电脑上向学生展示百草园是什么样的,三味书屋又是什么样。通过这种图片的直观展示,学生可以看到百草园和三位书屋的全貌。通过对比图片,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明显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图片的展示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文章,体会鲁迅先生对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描写手法,和其中赋予的一样的真挚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置疑问
学生是否能把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变成自己主动探究的行为,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教师设计问题能力,提出问题的时间,对于学生的答案点评角度,都会直接影响整堂课教学效果。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它转化为一种自主探究的行为,多媒体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余光中先生所写的现代诗《乡愁》时:教师先让同学对课文进行朗读,提出问题: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却把“乡愁”写的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乡愁”这种愁苦的滋味,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问,学生再去观看诗文的朗读视频,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教师这时再把作者在将乡愁所做的比喻的具体物体展示在课件上,使得学生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这些诗文中出现的具體物象都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物体的展示使学生回答出教师所提的问题,使得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乡愁”这种滋味是有多么难受与难以排解。
二、挖掘审美功能,使教学走向审美化
(一)图文结合,体验语言文字美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优美的图片与生动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到课文中的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变成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形象,使得初中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例如,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杜甫所作千古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这篇古诗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杜甫大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形象深入人心,杜甫心系天下苍生的形象在这篇古诗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茅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杜甫在创作这首诗时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但尽管杜甫处于一个自身难保的境地中,他仍然心系天下百姓,并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的千古名句。教师再播放范读,使得学生在范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奉献出自己最大力量。
(二)声像结合,感受思想情操美
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生动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声音、图画共同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振。例如,在学习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时,给学生观看陕北人民跳安塞腰鼓时那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场面,使得学生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的美感。教育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且走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发挥电教优势,提高教学成效
(一)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声音和图像,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优美的境界中去,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完备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它将教师难以用口头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计算机模拟程序就可以表达出来。一些东西过于复杂,如果仅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懂,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使得学生失去了兴趣,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将要讲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既方便又快捷,学生可以听懂,教师又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十分方便。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将它们整理在一张PPT上,使得学生更清楚直观地明白本堂课教学重点。在课下也便于学生复习,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把知识扩展,延伸,使得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能获得能更多地知识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方法更加的简单、明了,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找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回答,判断对错,使得学生在练与学之间巩固了知识,以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
三、结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科学的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学与练结合,教与学融合在一起,从外在上改变了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学过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语文改革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边菁玉.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8(25):157-158.
[2]郑军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25):142-143.
[3]张惠芬.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国新通信,2017,19(12):135.
[4]李颖伟.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7(10):162-163.
[5]马丽英.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18(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