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动控制原理》是介绍经典控制论的理论课程,是控制科学体系的基础。根据自动化与汽车电子等专业的建设需求,《自动控制原理》已经作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本文针对《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结合自身情况探讨了《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改进的方法,为《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的补充。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教学改革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授课对象专业的多样性
以我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该课作为专业选修平台课程,相关专业学生都可进行选修,以满足学分绩点。该课重修课开设对象为选修但未通过结课考试的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如何让专业不同的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明白课程与各自专业间的关联,已成为摆在大多数授课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1.2理论性强信息量大
日常授课过程中,许多老师对《自动控制原理》在专业应用背景并不熟悉,造成授课过程中很难以专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故采用多媒体通篇教学方式、课堂信息量过大、知识点零散、学生不易抓住重点、理解不透彻,难以跟上教师授课节奏,这成为许多基础薄弱学生重修此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基础弱兴趣低
《自动控制原理》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复变函数等[1]。而本课程中尤以数学类的大量推导、计算为主,加上抽象、枯燥、繁琐的专业理论,往往使对先修课程掌握薄弱的学生应接不暇,长此以往学生即失去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这是导致学生重修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教学方式的探讨
2.1专业实用性介绍
《自动控制原理》虽被多数电气类专业选作必修课程,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该课程的实际应用背景。重修课程应按照每个专业的特点,分门别类举例,参考企业所求,有的放矢,将专业、行业与学业有机结合,制定学科发展、行业需求的合理教学方案。做到行业背景与理论知识有效整合,重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行业发展的兴趣和认知,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其从自身兴趣出发重新完成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2.2条理清晰提高效率
作为重修课程的教师,应根据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在注意条理性的同时,突出课程重难点。使学生明确授课内容板块的教学顺序,相对轻松地跟上授课节奏。面对重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去分析教学过程。在问题释义难点分析时,注意给学生尽量举出一个与实际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有个宏观的理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注意在每节课的开始时总结回顾上节课的典型问题、作业难点。这样,一方面将一些学生的建议反馈回课堂,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3多动手加强理论理解
实验教学在本课程的非重修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但在重修课程中,更多的应将实验内容侧重在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的认知上。因此,需要根据授课对象自身的特点,适当调整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步骤,以及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理论学习的疑虑,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以此重新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欲望,再次锻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4加强交流突出团队
要使一门课程的教学得到真正发展,单由授课教师一人是不足以完成的。依靠教学团队的力量,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才能使课程不断完善。团队教师互相交流、互提意见和互相帮助,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研讨和教学成果分析几个方面共同商议,将重修课的授课经验补充进日常课程,以此改善课程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方案,日积月累将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潜力,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这将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学科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依靠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背景,利用教学团队优势,创建符合团队教学特质和风格的精品课程。
3.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传授经典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更是为学生建构整个控制理论体系的基础[3]。通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控制科学的发展传承,理解基本控制理论原理与应用,掌握常见控制系统的求解方法[4]。而针对重修课程而言,更应该为学生耐心讲解,阐明其中精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重新引领学生进入控制科学领域的大门,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试探性的探讨。总体来讲,《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科学体系的基础课程,是进入控制科学世界的金钥匙,其在实际应用特别是电机和力学系统的控制上有着广泛地应用背景。因此,加强《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非常特殊的专业意义。同时,由重修课程总结出的经验可反馈回常规课程,补充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成为团队内教师不断成长的营养液。
参考文献:
[1]徐颖秦,潘丰.自动控制原理立体化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2(2).
[2]李振龙,乔俊飞,孙亮,于建均,杨金福,陈梅莲.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探讨[J]. 教学研究, 2009(2).
[3]唐超颖,姜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07(6).
[4]周武能,石红瑞.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學研究, 2010(1).
基金项目:
本文受“基于网络流模型的动态场景视觉多目标跟踪框架研究”项目资助,受“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项目资助。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教学改革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授课对象专业的多样性
以我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该课作为专业选修平台课程,相关专业学生都可进行选修,以满足学分绩点。该课重修课开设对象为选修但未通过结课考试的自动化、汽车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如何让专业不同的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明白课程与各自专业间的关联,已成为摆在大多数授课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1.2理论性强信息量大
日常授课过程中,许多老师对《自动控制原理》在专业应用背景并不熟悉,造成授课过程中很难以专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故采用多媒体通篇教学方式、课堂信息量过大、知识点零散、学生不易抓住重点、理解不透彻,难以跟上教师授课节奏,这成为许多基础薄弱学生重修此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基础弱兴趣低
《自动控制原理》的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复变函数等[1]。而本课程中尤以数学类的大量推导、计算为主,加上抽象、枯燥、繁琐的专业理论,往往使对先修课程掌握薄弱的学生应接不暇,长此以往学生即失去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这是导致学生重修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教学方式的探讨
2.1专业实用性介绍
《自动控制原理》虽被多数电气类专业选作必修课程,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该课程的实际应用背景。重修课程应按照每个专业的特点,分门别类举例,参考企业所求,有的放矢,将专业、行业与学业有机结合,制定学科发展、行业需求的合理教学方案。做到行业背景与理论知识有效整合,重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行业发展的兴趣和认知,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其从自身兴趣出发重新完成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2.2条理清晰提高效率
作为重修课程的教师,应根据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在注意条理性的同时,突出课程重难点。使学生明确授课内容板块的教学顺序,相对轻松地跟上授课节奏。面对重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去分析教学过程。在问题释义难点分析时,注意给学生尽量举出一个与实际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有个宏观的理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注意在每节课的开始时总结回顾上节课的典型问题、作业难点。这样,一方面将一些学生的建议反馈回课堂,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3多动手加强理论理解
实验教学在本课程的非重修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但在重修课程中,更多的应将实验内容侧重在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的认知上。因此,需要根据授课对象自身的特点,适当调整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步骤,以及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理论学习的疑虑,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以此重新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欲望,再次锻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4加强交流突出团队
要使一门课程的教学得到真正发展,单由授课教师一人是不足以完成的。依靠教学团队的力量,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才能使课程不断完善。团队教师互相交流、互提意见和互相帮助,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研讨和教学成果分析几个方面共同商议,将重修课的授课经验补充进日常课程,以此改善课程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方案,日积月累将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潜力,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这将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学科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依靠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背景,利用教学团队优势,创建符合团队教学特质和风格的精品课程。
3.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传授经典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更是为学生建构整个控制理论体系的基础[3]。通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控制科学的发展传承,理解基本控制理论原理与应用,掌握常见控制系统的求解方法[4]。而针对重修课程而言,更应该为学生耐心讲解,阐明其中精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重新引领学生进入控制科学领域的大门,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试探性的探讨。总体来讲,《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科学体系的基础课程,是进入控制科学世界的金钥匙,其在实际应用特别是电机和力学系统的控制上有着广泛地应用背景。因此,加强《自动控制原理》重修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非常特殊的专业意义。同时,由重修课程总结出的经验可反馈回常规课程,补充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成为团队内教师不断成长的营养液。
参考文献:
[1]徐颖秦,潘丰.自动控制原理立体化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2(2).
[2]李振龙,乔俊飞,孙亮,于建均,杨金福,陈梅莲.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探讨[J]. 教学研究, 2009(2).
[3]唐超颖,姜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07(6).
[4]周武能,石红瑞.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學研究, 2010(1).
基金项目:
本文受“基于网络流模型的动态场景视觉多目标跟踪框架研究”项目资助,受“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