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更加亲切、自然。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的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抽象过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介绍“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先承认“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而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的”这个事实,再借助这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生活事例,抽象出数学概念“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再比如在介绍“轴对称图形”时,可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如何将眼前的蛋糕均匀地切成两半”,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在脑海中产生“轴对称图形”的具体形象,再结合具体形象,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用生活实例来加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
既然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那么生活中必然存在数学概念的许许多多的现实原型。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教师介绍完数学概念后,可引导学生寻找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原型,举例说明数学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介绍完“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概念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也是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再比如介绍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提问: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还遇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用生活实践来验证数学规律
经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律也不例外。学生如果不明白数学规律的由来,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事实,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规律,这比单纯地抽象介绍结论要好上千倍、万倍。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随机事件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是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数学事实,特意安排学生分组做了两次实验“投一枚硬币”、“投两枚硬币”,并分别统计出“硬币出现正、反两面的次数”。让学生在实践后,通过分析结果,归纳出结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规律,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也在于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生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用广泛性的理解。比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木门上斜钉一个木条?”又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可问学生:“为什么活动铁门要做成那种形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各种社会现象。
总之,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越来越焕发生命的活力。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抽象过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介绍“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先承认“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而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的”这个事实,再借助这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生活事例,抽象出数学概念“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再比如在介绍“轴对称图形”时,可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如何将眼前的蛋糕均匀地切成两半”,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在脑海中产生“轴对称图形”的具体形象,再结合具体形象,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用生活实例来加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
既然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那么生活中必然存在数学概念的许许多多的现实原型。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教师介绍完数学概念后,可引导学生寻找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原型,举例说明数学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介绍完“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概念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也是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再比如介绍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提问: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还遇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用生活实践来验证数学规律
经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律也不例外。学生如果不明白数学规律的由来,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事实,更谈不上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规律,这比单纯地抽象介绍结论要好上千倍、万倍。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随机事件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是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数学事实,特意安排学生分组做了两次实验“投一枚硬币”、“投两枚硬币”,并分别统计出“硬币出现正、反两面的次数”。让学生在实践后,通过分析结果,归纳出结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规律,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也在于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生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用广泛性的理解。比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木门上斜钉一个木条?”又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后,可问学生:“为什么活动铁门要做成那种形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各种社会现象。
总之,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越来越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