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资源给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资源的运用为语文阅读教学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能提高课堂效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学习创造条件。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词汇和情感体验的途径。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语文教学课堂越来越重视朗读,小学高段语文朗读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就针对数字化辅助语文朗读教学,谈谈个人粗浅认识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一、数字资源让朗读课堂充满趣味
  1.情境激发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他们的参与性很强。于是,在执教《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我用欢快的语气对大家说:“大家好!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游览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那里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语音未落,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我要求大家扮作导游,并指出想做一个合格的导游,必须熟悉风景区的特点。学生们为了做好导游,积极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他们熟悉课文,揣摩语气,那认真的劲头真令人感动。“旅游”开始了,小“导游员”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地走上讲台,手拿课本(我允许学生们拿着课本做导游)绘声绘色地边读边讲,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给人以安谧静美的享受的九寨沟是那么令人神往……。结束后,许多学生还要求给大家表演朗读。
  2.范读指引
  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许多喜欢听老师的范读,模仿老师的表情、语气、语调去诵读。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进行了范读,孩子们好像都陶醉了,有的说:“老师,我好像看到了瀑布从高处泻下来,一串串乳白色的珍珠闪着光亮镶嵌在高山之中……”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被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所感染,在富有诗意的范读引导下,学生就容易激发起朗读的欲望。
  3.朗读表演
  表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感悟语言。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的方式训练朗读。我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指导学生结合配乐进行朗读,以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读起来会入情入境。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话剧、寓言故事等,边表演边朗读。就学完《西门豹》一课后,我在学生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以“惩治巫婆、官绅”这一情节为重点,让学生边读边体会,逼真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扮演“新娘”的学生用眼药水来制造“泪流满面”的形象,“西门豹”一本正经地对“巫婆”说:“这个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下一次给他找个漂亮的新娘送去。”“巫婆”吓得浑身发抖,瘫软在地上,嘴里不停地说:“天灵灵,地灵灵……”孩子们用自己想象出来的语言、神态,动作形象地勾画了巫婆、官绅的丑恶嘴脸,同时表现出西门豹的机智。大家在笑声中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同时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朗读能力。
  二、数字资源让课堂朗读多姿多彩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即使评价与延时评价,直接评价与启发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而别人无法参与、体会。因此,学生可以自评。他人评价则是通过听,用“点睛”之语来“指点迷津。”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2.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学生读后马上给予评价,对于朗读水平好一些的孩子来说不失是一个鼓励的好办法,而对于读得不好的孩子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你没读出人物的语气”“你读得不流利”,冷冰冰的话也许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于使他失去读书的信心。这无疑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应当让他们在练读中体味,听读中比较,等读出自己的体验后再做评价。
  3.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直接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但教学中也应适当地运用启发评价。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完“救助车夫”这个故事后,一个学生读“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时,语气平淡。他读完后我问他:“鲁迅先生的脸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他在想什么?”我又请他结合课前老师讲的时代背景来考虑。这个孩子很快意识到鲁迅先生当时一定想了很久,由于受伤的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受苦人,想到黑暗的社会。当她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我请他再读。这次,他的语调低沉、缓慢。“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神情。”这次,我给予他肯定的评价。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即评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
  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数字资源发挥了它充分的作用,不仅调动了教师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字资源的运用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作业是为了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学生作业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教师检验学生对所传播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反馈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为教师更好地知道学生提供重要依据。作业从功能上分为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以往作业注重知识的获得与巩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改知识型为
一、初高中化学课标要求的不同,导致学生化学知识体系上的隔裂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成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教育战线轰轰烈烈地兴起,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应该说教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有的地方,有的学科效果不如人们预期的乐观。比如: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多数还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尽快地解决。语文教学中“垃圾知识”泛滥,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却教的太多。语文教学的无效劳动、效率低下;语文教学疲于赶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稍不小心就容易使学生觉得这门科目说教味浓、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所以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喜欢、乐于听课,一直是政治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有些自己的看法,现供同行共勉。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