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酒店设计是一门系统科学,已经不是一家装饰设计公司或者简单的由规划、建筑、室内、陈设、灯光等设计的简单叠加。它对酒店建设及营运成本高低、投资与经营成功与否关系十分重大。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酒店设计,多数都以装饰性为首要命题,功能性与装饰性发生矛盾时,大多要让位于装饰效果。至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更是近些年来才刚刚兴起的新名词,大家都在大谈特谈这些新名词的同时,真正将之贯彻到酒店设计中的实例则是少之又少,但这一定会成为今后酒店设计的主流。
关键词:功能性;装饰性;节能;绿色;低碳
一、酒店设计中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博弈还是共赢?
(一)功能性的重要和设计师的误区
国内酒店设计团队中的很多装饰设计师,在设计酒店过程中,大多考虑的都是酒店呈现给顾客的外在表现形式,酒店的主题、酒店的人文环境,酒店的星级标准等等。当然,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酒店设计这个复杂体系中,只考虑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对酒店经营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会造成许多酒店在设计完成并竣工之后,在日常维护和经营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浪费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比如,酒店大堂的喷水池一直是大多数设计师的最爱,但是它带来的水的噪音问题、大堂地面湿滑问题、水循环系统不畅造成的喷水池异味问题……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由于欠缺这方面的思考和认知而很少考虑的。这样也不是说在酒店中就不能用水景或喷水景观,噪音方面,可以考虑静水流淌或者静水喷涌;地面湿滑问题可以考虑水景区的透明玻璃隔离、或者喷水柱的玻璃柱体泳口等等;水循环系统问题要与设备厂家和设备设计师反复沟通协调,选取最优方案。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知识就很难去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对入住酒店顾客群的定位和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的了解不细致,会造成设计师不能有的放矢的去实现最适合本酒店的性价比最合理的设计。比如我们公司之前做过的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度假型酒店,在大多数客房的卫生间里就把浴缸和淋浴间做了开放式设计,视觉效果非常好,顾客反映也比较好。但是一方面对空调的室温要求无形中提高很多,能耗增大;另一方面,作为清洁维护人员来说,即使客人只使用淋浴和浴缸的其中之一,他们就必须两者都打扫,造成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如果这是一个高端的商务酒店或者是一个以服务细致为特色的酒店来说都不是问题,反之则不能成为亮点而变成掣肘。
由于对直接使用者的感受关注度不够,会造成很多功能看似先进的诸多设备,实际使用却让顾客摸不着头脑。比如很多酒店客房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控制灯光和其他设备的开关,但是由于大多数顾客对这种系统的不了解以及集中控制面板的说明文字不足,造成客人要么入住后要潜心学习一番、要么就胡乱摁键,结果会对使用者心理造成畏难情绪,下次入住本酒店的信心打了折扣。尤其在夜间起来控制灯光如果不方便就是事实上的不便利了。还有就是具体什么开关放在什么高度和什么位置才适合顾客的使用;哪些插座设计在什么位置既方便使用又便于查找;冰箱和保险柜放在什么高度或什么位置才是最适合本酒店顾客的定位人群;窗帘的控制方式和窗户的开启位置以及开启高度如何设计才能既照顾顾客隐私又使用方便……这些都需要设计师的细心体会和精心设计才能实现。
由于对结构、空调、给排水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不强,造成许多装饰效果很美观但是使用起来功能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大堂设计采光顶或者酒店大部分空间都是以玻璃围合为主,对光线和周围景观的引入效果非常理想,但是空调能耗非常高,且效果还很难实现。再比如,为了提高吊顶高度而强迫给排水管道以最低坡度来走管,使得酒店营业后客房卫生间排水不是十分顺畅,造成硬伤。
综上,功能性在酒店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还需要业主和设计师们在思想中逐步树立起基本观念;同时,上述基本囊括了目前国内设计公司的许多设计师的误区和不足的表现。这些说明,要想做好酒店设计,设计师还需要苦练内功并广泛吸取相关范围的知识,比如酒店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酒店定位和规模以及市场方面的知识。设计师结构设备等专业可以不必非常精通但是要做到了解并掌握些基础知识,以利于跟各专业的顺利合作和相互提示补足漏项。
(二)系统地理解酒店设计
酒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想要成为酒店设计专家,就不但要了解设计师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酒店设计前端和后端的诸多常识,最好做到能对酒店经营出谋划策,能对酒店管理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见解,这样才能真正在酒店设计中游刃有余。
酒店设计前,必须先完成市场调研、酒店选址、酒店定位、酒店规模档次确定、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在这一阶段,设计单位最好就先期介入到酒店筹建中来。
建筑规划和能源方案阶段。在可行性报告出台并获得通过之后,酒店的建筑规划开始,各种伴随建筑规划而产生的能源方式也在此时需要经过反复论证以求得针对本酒店最适宜的能源和建筑方案。因为节能环保日益成为我们社会提倡的观念,所以,在酒店设计的各個阶段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而在这一阶段中,它又是重中之重。另外,在建筑规划和设备能源方案进行论证的同时,如果室内设计能够及时地与业主、酒店管理公司和建筑设计、设备能源设计各方沟通并通力合作,一定会让酒店设计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减少建筑落成后再进行室内设计而对完工建筑进行大量拆改。
在建筑方案完成后,进入室内设计阶段。在此阶段,要将设备与照明设计、厨房设计纳入统一设计范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沟通流程,加快效率并提高室内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准确率。
随后是室内陈设软装设计和VI设计的阶段。此阶段在时间上是最后展开进行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到这时候才开始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大的想法实际是在调研、规划之初就考虑过的,这时候是集中精力更加完整的进行这两个单项设计。
(三)功能性与装饰性能否融合
通过充分考虑功能性而不断变革的装饰设计,是可以达到功能性与装饰性的融合的。这也是我们探讨的最终目的。
例如:布局人性化,卫生间移到窗边,扩大视野,采用玻璃隔断等,将“黑洞”式的卫生间透亮化,将枯燥单一寂寞的洗浴、坐厕多元化。
客房卫生间地漏严密,防止异味串入房间。
客房窗户的设计将窗台下落,采用落地窗,既能观赏室外有景,又能多采室外自然光、多吸室外自然风。
落地窗要配可伸缩的遮阳棚或可调节的百叶窗帘,既美观又节能。
窗户要能适度打开,便于客人和服务员每天能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去除房间异味和利用阳光进行消毒,减少机械通风,既省电又可大大降低室内有害气体。
插座的位置、高低、电压等恰当。
空调风口工艺化. 且不直接对床吹。
屋顶采用性能好的轻质隔热材料,涂浅色反射涂料或景观化,有效减少能耗。
功能商务化——随着宽带接入客房,可以考虑将商务中心取消,将职能融入客房运营中,使酒店客房增加远程通讯、收发传真、远程办公等功能,“写字楼化”。如采用网络传真技术,将传真收入互联网服务器上,客人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浏览、接收、单发或群发传真。
客房服务中心职能扩大化——可24小时提供传真、电脑租借、打印、复印、食品用品售卖等服务。
放大保险箱尺寸——要以能放进去手提电脑为宜,满足重要商务客人保管的需要。
服务简便化——房间的小冰箱、电水壶等电器不仅耗电,易产生噪音,而且还是房间的热源。除了豪华商务间、行政套间等之外,其他房间取消小冰箱,学习国外饭店的做法,在客房楼面配置制冰机、饮水机、自动售卖机,需者自便。还简化了客人退房、服务员查房的手续,缩短办理离店手续时间。
关键词:功能性;装饰性;节能;绿色;低碳
一、酒店设计中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博弈还是共赢?
(一)功能性的重要和设计师的误区
国内酒店设计团队中的很多装饰设计师,在设计酒店过程中,大多考虑的都是酒店呈现给顾客的外在表现形式,酒店的主题、酒店的人文环境,酒店的星级标准等等。当然,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酒店设计这个复杂体系中,只考虑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对酒店经营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会造成许多酒店在设计完成并竣工之后,在日常维护和经营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浪费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比如,酒店大堂的喷水池一直是大多数设计师的最爱,但是它带来的水的噪音问题、大堂地面湿滑问题、水循环系统不畅造成的喷水池异味问题……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由于欠缺这方面的思考和认知而很少考虑的。这样也不是说在酒店中就不能用水景或喷水景观,噪音方面,可以考虑静水流淌或者静水喷涌;地面湿滑问题可以考虑水景区的透明玻璃隔离、或者喷水柱的玻璃柱体泳口等等;水循环系统问题要与设备厂家和设备设计师反复沟通协调,选取最优方案。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知识就很难去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对入住酒店顾客群的定位和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的了解不细致,会造成设计师不能有的放矢的去实现最适合本酒店的性价比最合理的设计。比如我们公司之前做过的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度假型酒店,在大多数客房的卫生间里就把浴缸和淋浴间做了开放式设计,视觉效果非常好,顾客反映也比较好。但是一方面对空调的室温要求无形中提高很多,能耗增大;另一方面,作为清洁维护人员来说,即使客人只使用淋浴和浴缸的其中之一,他们就必须两者都打扫,造成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如果这是一个高端的商务酒店或者是一个以服务细致为特色的酒店来说都不是问题,反之则不能成为亮点而变成掣肘。
由于对直接使用者的感受关注度不够,会造成很多功能看似先进的诸多设备,实际使用却让顾客摸不着头脑。比如很多酒店客房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控制灯光和其他设备的开关,但是由于大多数顾客对这种系统的不了解以及集中控制面板的说明文字不足,造成客人要么入住后要潜心学习一番、要么就胡乱摁键,结果会对使用者心理造成畏难情绪,下次入住本酒店的信心打了折扣。尤其在夜间起来控制灯光如果不方便就是事实上的不便利了。还有就是具体什么开关放在什么高度和什么位置才适合顾客的使用;哪些插座设计在什么位置既方便使用又便于查找;冰箱和保险柜放在什么高度或什么位置才是最适合本酒店顾客的定位人群;窗帘的控制方式和窗户的开启位置以及开启高度如何设计才能既照顾顾客隐私又使用方便……这些都需要设计师的细心体会和精心设计才能实现。
由于对结构、空调、给排水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不强,造成许多装饰效果很美观但是使用起来功能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大堂设计采光顶或者酒店大部分空间都是以玻璃围合为主,对光线和周围景观的引入效果非常理想,但是空调能耗非常高,且效果还很难实现。再比如,为了提高吊顶高度而强迫给排水管道以最低坡度来走管,使得酒店营业后客房卫生间排水不是十分顺畅,造成硬伤。
综上,功能性在酒店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还需要业主和设计师们在思想中逐步树立起基本观念;同时,上述基本囊括了目前国内设计公司的许多设计师的误区和不足的表现。这些说明,要想做好酒店设计,设计师还需要苦练内功并广泛吸取相关范围的知识,比如酒店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酒店定位和规模以及市场方面的知识。设计师结构设备等专业可以不必非常精通但是要做到了解并掌握些基础知识,以利于跟各专业的顺利合作和相互提示补足漏项。
(二)系统地理解酒店设计
酒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想要成为酒店设计专家,就不但要了解设计师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酒店设计前端和后端的诸多常识,最好做到能对酒店经营出谋划策,能对酒店管理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见解,这样才能真正在酒店设计中游刃有余。
酒店设计前,必须先完成市场调研、酒店选址、酒店定位、酒店规模档次确定、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在这一阶段,设计单位最好就先期介入到酒店筹建中来。
建筑规划和能源方案阶段。在可行性报告出台并获得通过之后,酒店的建筑规划开始,各种伴随建筑规划而产生的能源方式也在此时需要经过反复论证以求得针对本酒店最适宜的能源和建筑方案。因为节能环保日益成为我们社会提倡的观念,所以,在酒店设计的各個阶段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而在这一阶段中,它又是重中之重。另外,在建筑规划和设备能源方案进行论证的同时,如果室内设计能够及时地与业主、酒店管理公司和建筑设计、设备能源设计各方沟通并通力合作,一定会让酒店设计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减少建筑落成后再进行室内设计而对完工建筑进行大量拆改。
在建筑方案完成后,进入室内设计阶段。在此阶段,要将设备与照明设计、厨房设计纳入统一设计范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沟通流程,加快效率并提高室内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准确率。
随后是室内陈设软装设计和VI设计的阶段。此阶段在时间上是最后展开进行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到这时候才开始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大的想法实际是在调研、规划之初就考虑过的,这时候是集中精力更加完整的进行这两个单项设计。
(三)功能性与装饰性能否融合
通过充分考虑功能性而不断变革的装饰设计,是可以达到功能性与装饰性的融合的。这也是我们探讨的最终目的。
例如:布局人性化,卫生间移到窗边,扩大视野,采用玻璃隔断等,将“黑洞”式的卫生间透亮化,将枯燥单一寂寞的洗浴、坐厕多元化。
客房卫生间地漏严密,防止异味串入房间。
客房窗户的设计将窗台下落,采用落地窗,既能观赏室外有景,又能多采室外自然光、多吸室外自然风。
落地窗要配可伸缩的遮阳棚或可调节的百叶窗帘,既美观又节能。
窗户要能适度打开,便于客人和服务员每天能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去除房间异味和利用阳光进行消毒,减少机械通风,既省电又可大大降低室内有害气体。
插座的位置、高低、电压等恰当。
空调风口工艺化. 且不直接对床吹。
屋顶采用性能好的轻质隔热材料,涂浅色反射涂料或景观化,有效减少能耗。
功能商务化——随着宽带接入客房,可以考虑将商务中心取消,将职能融入客房运营中,使酒店客房增加远程通讯、收发传真、远程办公等功能,“写字楼化”。如采用网络传真技术,将传真收入互联网服务器上,客人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浏览、接收、单发或群发传真。
客房服务中心职能扩大化——可24小时提供传真、电脑租借、打印、复印、食品用品售卖等服务。
放大保险箱尺寸——要以能放进去手提电脑为宜,满足重要商务客人保管的需要。
服务简便化——房间的小冰箱、电水壶等电器不仅耗电,易产生噪音,而且还是房间的热源。除了豪华商务间、行政套间等之外,其他房间取消小冰箱,学习国外饭店的做法,在客房楼面配置制冰机、饮水机、自动售卖机,需者自便。还简化了客人退房、服务员查房的手续,缩短办理离店手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