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诗教学中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新诗教学,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品味诗歌。
  《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到了首位,“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要求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引导学生导入新诗学习
  一般导入往往是教师给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材料,向学生简介该诗的主题、情感。但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向学生介绍,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诗歌教学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导法也应生动活泼多样。教材所选的诗歌,大多是一些名家之作,现在学生手里有关这些作家和作品背景方面的资料很多:教参(我从不反对学生手里拥有语文教参)、课外书籍、网上资料,比比皆是。应激发学生自己做课前准备,自查资料,课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查得的成果,大多数学生都有极强烈的表现欲,做起来非常起劲。学生自查资料,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应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资料来源。导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也可以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些诗歌,教师一上来就可以范读,将学生导入诗歌的意境中。范读,教师范读,尤非讲究不可。教师的精彩的范读,常常会使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模仿。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应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让学生去读书、查资料、动脑思考的方法,灵活运用。
  二、引导学生学新诗的方法
  读是熟悉诗歌。任务是大体把握诗意,初步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读文章一样,学习诗歌也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构思,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读,可以是学生自读,也可以是教师的范读。
  悟”是感悟诗歌。感悟诗歌的形象,感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诗歌的特点——凝练性、跳跃性、模糊性,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产生障碍。诗歌往往是跳跃式的,要由读者凭想象去联系起来。好的有分量的诗,往往只说出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没有说出来,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就不容易看了。咱们必须把可以体会的体会出来,才算真能了解。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是学习诗歌的关键。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反复琢磨品味,激发学生自己去想象,去发挥,通过想象领悟诗歌形象,猜测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走进诗歌的情境,去感悟、去体验,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述要强化形象描述,让学生深切感受诗的形象。可以是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有响声有光彩的语言形象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更应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在“导”时,要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言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的展示诗的情境。对学生的述,教师应教给以方法,如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抒写入手,抓住具体的形象,用语言将这一形象描述出来;再如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自己头脑中那幅幅画面描绘出来。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述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
  品是领悟诗歌的神韵,品味语言。清代诗人吴修龄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喻之为米,认为一般的文章只是把米煮成饭,诗则是把米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诗歌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去品酒,在品中去发现、去把握、去挖掘、去想象、去发挥,从而领悟到诗歌的神韵,领悟到诗歌的美,这一点,和“悟”相一致。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师可示范性地讲一些精妙的词,让学生学会“品”的方法;更多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品,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评是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谈自己对诗句字句的看法,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入角色诵读诗歌。通过诗歌的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体味并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朗诵时要求朗诵者“进入到原作品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中去,即所谓‘进入角色,把原作品创作时燃烧着的思想感情,在朗诵中再一次燃烧起来。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味诗歌,真正进入诗歌的情境,再现诗歌的激情,和诗人产生共鸣,并用好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歌蕴含的美。学生在练习诵中进一步学会学习,大大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诗的评价
  传统的对诗歌的考查方法,也和其它文体一样,往往只停留在笔答试卷上。《新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并指出: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这一单元,我和学生商量,采用了非笔答的形式考查:全班同学,每人选一首新诗(可几人合诵,可分角色),自配音乐,利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进行。并由大家选出十位评委,制定了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标准如下:内容思想健康,流利背诵;普通话标准,声音清晰响亮;能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基调,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富有艺术感染力,准确、鲜明、形象地表现内容;注意到诗歌的节奏停顿,语音的高低轻重、抑扬顿挫,重音,拖音,颤音等;仪态举止(包括上下台)、表情自然大方,恰到好处地辅以动作语言;配乐恰当。学生兴味盎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知识积极准备。朗诵会上,较为准确地再现了诗歌意境。朗诵准备、台上表演以及相互评价,无疑使学生的理解、欣赏、表现、评价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诗歌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品味诗歌,教师适当的精当的“导”只是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是第一位的。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是一年级语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汉语拼音教学应该贯彻到全册的教学中去。  一年级学生刚走进学校,步入课堂,部分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听课,部分学生没有听课习惯和课堂纪律,这时,教师起到关键作用。那么,作为一名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永远保持一个童心。  一年级教师面对的是一年级学生,如果教师严肃而又机械,学生很难提
期刊
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在此,笔者就目前初中文言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引致中国金融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金融组织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市场结构等日渐丰富和多样化。相应地,货币政策实施的金融环境也有了很
摘 要:针对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出现的几种问题,我经过实践,树立了体验性、拓展性、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观,并提出了和这几个观点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引导学生体验性朗读、充分想象和体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 键 词:阅读教学 体验性朗读 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看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必须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要想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必要有效的朗读指导。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依照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是“美”教学,语文课应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收获。笔者从作品美的主题、作者美的情感、作品的艺术之美等方面探究了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美的教育,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欣赏到写作,实现语文课的最基本目标。  关键词:主题 情感 艺术美 形象美 意境美 自然美 科学美 创造力  在笔者看来,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无论是教材文本在主题思想方面,有亲情之美,哲理之
复叶槭(Acer negundo L.),属槭树科(Aceraceaue)槭树属(Acer),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性,为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L.),属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全国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它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语文观,优化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语文学科要深化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素质教育史根据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21世纪,知识经济
期刊
树冠是林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与林木的产量、材质、光合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如何提高人工林产量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以福建省德化县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是本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又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那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在质疑教学中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