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而现代远程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优化农村教育、以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提供了重要途径。现代远程教育是集面授、电视、网络等教育各自的优势于一身,融入了文本、音频、视频等信息传播媒介,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创造出师生可以相互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从而实现在远距离的环境中推行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环节的目的。现代远程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育平台、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如何利用好远程教育这个优势的教育平台是摆在广大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工作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的农村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让更多的优质资源服务到广大农村的学生。丰富我们的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现代远程教育优化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平衡。
不管是那一门学科,恰当地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无疑都是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充了信息、提高了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板书上,有重要的知识点要写在黑板上,有重要的练习题也要抄在黑板上,需要改动时擦了又写,因此非常麻烦,而且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就很少,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将知识点、练习题等事先制作好,需要的时候展示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识记。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信息量,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丰富了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延伸。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上复习课的时候,这种大容量的信息输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是在好不过了。在对初中英语时态复习时,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有关时态的各种精选题,在通过自己的整合,恰当的应用到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化难为易,成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关键的是看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掌握。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在讲。学生感受又不深,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感到很枯燥。特别是英语语法,是学生最头疼的。感到枯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生动、形象、具体地去了解学习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生动更容易理解。在教条件状语从句时,利用课件,通过情景画面把从句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感受理解,并把事先选好的练习题,展现出来进行巩固练习。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开阔了学生视野
教学中同学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些教学内容还不太熟悉,但又有很大的兴趣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时就可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查找到相关的学科资源,满足学生的未知欲望。在英语课上,同学们对异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借助于远程教育平台。使这些资源很容易走进课堂。培养了跨文化意识交流。
四、尊重了学生水平差异,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德国科学家布莱尼说:同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同样,一个班的学生没有英语水平完全相同的。只有照顾到了这种差异,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形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呆板,使那些学习上意志薄弱、思想较懒惰、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但是远程教育优势资源进入课堂以来,大大改观了这种现状,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只有感兴趣了才乐于去学,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所以,他们开始参与课堂活动,上课积极发言,更可喜的是他们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上也有了明显进步。对于一个生源较差的普通农村中学来说,面对的是三分之一这样的学生,如果还是过去的传统教学,将面临教育的失败。实践证明,远程教育的实施,尊重了学生水平差异,真正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五、促进了教育平衡,缩小了城乡差距
在过去,很多农村孩子不远千里到城市去上学,有的远离父母,有的寄住在亲戚家里,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究其原因是因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实施了远程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样就很大程度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也为广大农村学生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
六、突现教学成果。积累了校本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由于它能够将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很多有经验、优秀的教师或是善于做课件的青年教师都把自己的优质资源以资料包的形式发送到校资源库,让其他教师资源共享。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兴趣,教师教起来也感到轻松,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远程教育以来,教学成绩明显有所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有所改观。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必将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更多的新活力。只要在教学中能够善于运用远程教育提供的丰富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最佳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相信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只要得到充分的应用,必将会为农村教育注入活水。正如一首诗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管是那一门学科,恰当地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无疑都是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充了信息、提高了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板书上,有重要的知识点要写在黑板上,有重要的练习题也要抄在黑板上,需要改动时擦了又写,因此非常麻烦,而且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就很少,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将知识点、练习题等事先制作好,需要的时候展示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识记。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信息量,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丰富了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延伸。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上复习课的时候,这种大容量的信息输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是在好不过了。在对初中英语时态复习时,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有关时态的各种精选题,在通过自己的整合,恰当的应用到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化难为易,成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关键的是看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掌握。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在讲。学生感受又不深,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感到很枯燥。特别是英语语法,是学生最头疼的。感到枯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生动、形象、具体地去了解学习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生动更容易理解。在教条件状语从句时,利用课件,通过情景画面把从句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感受理解,并把事先选好的练习题,展现出来进行巩固练习。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开阔了学生视野
教学中同学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些教学内容还不太熟悉,但又有很大的兴趣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时就可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查找到相关的学科资源,满足学生的未知欲望。在英语课上,同学们对异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借助于远程教育平台。使这些资源很容易走进课堂。培养了跨文化意识交流。
四、尊重了学生水平差异,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德国科学家布莱尼说:同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同样,一个班的学生没有英语水平完全相同的。只有照顾到了这种差异,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形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呆板,使那些学习上意志薄弱、思想较懒惰、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但是远程教育优势资源进入课堂以来,大大改观了这种现状,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只有感兴趣了才乐于去学,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所以,他们开始参与课堂活动,上课积极发言,更可喜的是他们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上也有了明显进步。对于一个生源较差的普通农村中学来说,面对的是三分之一这样的学生,如果还是过去的传统教学,将面临教育的失败。实践证明,远程教育的实施,尊重了学生水平差异,真正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五、促进了教育平衡,缩小了城乡差距
在过去,很多农村孩子不远千里到城市去上学,有的远离父母,有的寄住在亲戚家里,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究其原因是因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实施了远程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样就很大程度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也为广大农村学生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
六、突现教学成果。积累了校本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由于它能够将文本、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很多有经验、优秀的教师或是善于做课件的青年教师都把自己的优质资源以资料包的形式发送到校资源库,让其他教师资源共享。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兴趣,教师教起来也感到轻松,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远程教育以来,教学成绩明显有所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有所改观。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必将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更多的新活力。只要在教学中能够善于运用远程教育提供的丰富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最佳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相信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只要得到充分的应用,必将会为农村教育注入活水。正如一首诗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