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看来,古城最美丽的风景在大石桥。
大石桥其实并不大,却是古城唯一的一座双孔石桥。岁月的足迹早已将它打磨得光滑圆润,
堆积而成的每一块五花石都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
在落日的余晖里闪闪发亮,
放映着每一段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桥下,玉河水缓缓淌过,一条条红色的小金鱼在游人多情的目光里簇拥,各自逍遥。
顺水而下,拐过一道弯,不到一百米的距离是另外一座石桥——百岁桥。见证百年风雨的桥,在饱经风霜后并不显得苍老,而更添内敛和沉稳。古城有上百座木桥,但石桥屈指可数,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对望着两座上了年纪的石桥,深藏着古城的魅力和底蕴。每次我都避开旁边人潮涌动的四方街,选择从这条路经过,只因偏爱这里别致的风景和小桥流水的味道。
在这两座石桥之间还横跨着四座小木桥,其中一座小木桥的彼端是一家名为“泓桥水岸”的餐吧。它和这一排其它的餐吧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和桥相连的地方并不是房子的围墙,而是一块露天空地,空地进去才是精致的两层小楼。
外面空地上摆放着四套桌椅,一侧撑了两把白色的帆布伞,伞下布置了一排绿色的盆景;一侧用树皮搭了一个简易的雨棚,藤蔓缠绕。靠水种着一棵山茶树,也是古城里唯一的一棵山茶树,当山茶花开,艳丽的红色会给整个水岸平添一份美丽。
小楼一层摆放着黑色的桌子,深沉庄重;沙发是纯纯的红色,激情张扬,两种对立的颜色在这里却是如此和谐。左面是书架,往里是陈列茶叶的柜子,再往里是一些特色菜肴的展示台。正对面是吧台,上面放着一台平板电视。吧台上面和右面墙上的灯光都用红色的布遮掩,撒下柔和浪漫的气氛。吧台后面被酒柜挡住的就是厨房了。
小楼的左侧有台阶上二楼,楼梯口种着一排翠竹,清新优雅。二楼靠外面的位置仍然是餐桌,里面是一间封闭的茶室,正面墙上是一个壁炉,壁炉上面挂着东巴文化的保护神——大鹏鸟“修曲”。天冷的时候在这里一边烤火,一边品茶,一边聊天,那应该就叫做享受。
起初发现这个地方的时候,只是心存幻想,并没有想过会和这里结缘。后来在束河古镇的村上春墅客栈认识了熊姐,因为某些事情需要和她沟通,她就约我去她自己开的餐吧。当我寻着指示找到那里,沿大石桥顺流而下第三座小木桥,抬头看,居然就是我曾经无数次留意过的泓桥水岸。巧合也好,缘分也罢,反正就是遇上了。从那以后,又多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寻求平静的舒适空间。
熊姐的事业在昆明,她是注册会计师,又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认识之后她带着我出去跑过两次项目,分别对矿业公司和电力公司做项目评估。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曾经渴望过去会计事务所工作,以为那才叫工作,才称得上锻炼,出去跑过两次之后,确实觉得累,整天坐在车上颠簸得受不了,呕吐得一塌糊涂,到了项目点还要立刻投入工作状态,一次项目做完,只有憔悴两个字可以形容。这才幡然省悟,幸好当初没有入了这行。可毕竟这个当初的渴望,也是在丽江,在泓桥水岸才得以实现的。
熊姐的老公俞总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目前在策划做自己的事情。我经常去餐吧跟他聊天,跟他咨询很多问题,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拿出来和他商量。现在和餐吧的员工也都混熟了,时不时的去跟他们喝杯茶,嗑嗑瓜子,蹭顿饭吃。总是想象着可以有那么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做,就整天寄生在这里,坐在舒适的藤椅上,看云的色彩,听风的声音,像鱼儿一样享受小桥流水的惬意,管他路边是不是有人在笑我痴呆。
之所以有今天的泓桥水岸,其实也源自熊姐和俞总对古城的热爱,他们都不是古城居民,费了很大周折才在05年买下了这块宝地,老板的心愿就是能够为朋友和游人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空间,这份心意比之那小桥流水更令人温暖入怀。还记得自己因为念大学去到北京的时候,在踏上那片土地的第一天,就萌生了一个愿望:要在北京人的家里像家人一样和他们一起吃顿饭。毕业后,又继续留在北京工作,七年一晃而过,当我即将离开北京,去到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的时候,竟然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在一个传统的北京人之家,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和所有长辈晚辈一起,度过元宵。他们就真的待我像家人一样,不管是鼓励和唠叨。要问我在北京那么多年都得到了什么,没有别的,就是这顿饺子了。来到丽江,倒没有这样去奢望过,哪知泓桥水岸同样给了我那深埋于心的感觉——温暖如家。
泓桥水岸的菜做得很不错,门口挂着“云南江湖菜”的牌子,我现在也经常会带朋友过去品尝。一开始的时候,餐吧的菜价定位很高,翻翻菜谱,让我有些咋舌。后来价格全面下调,很实在,我也期望这样的好味道能够让更多人来享用。入座,即可品尝到淡淡的普洱茶;碗碟洁净,都是认真消毒过的,会让人食欲大增⋯⋯这样沁心的环境,加上这样可口的菜肴,再配上这样细致周到的服务,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来到丽江的人们,很多会选择去喧闹的酒吧街释放豪情,但那并不是古城的全部。在这里,在泓桥水岸,聆听舒缓温柔的音乐,和着旁边细腻的水声,在淡淡的烛光里静静注视着对面女生粉红的脸颊,同样是另一道难得的古城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