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斌教授“解剪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剪刀步态20例疗效观察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儿脑瘫的康复中,中医传统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洪学斌教授在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脑瘫患儿下肢部肌张力高、肌力差、表现出特殊的病理性剪刀步态,严重时甚至导致步行功能障碍等问题。将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规范、总结,提出了“解剪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剪刀步 脑性瘫痪 推拿治疗 解剪法
  
  1 概述
  
  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定义脑性瘫痪是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供给失调型、混合型和其他,包括墙刚型、迟缓型、振颤型等。根据肢体受影响的范围分为:单肢瘫、偏瘫、三肢瘫、四肢瘫、截瘫、双瘫。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病死率的降低,本病呈现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儿童主要的致残原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及儿科医生的重视。
  针对本病而采取的康复手段越来越多,中医的康复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北京按摩医院儿童康复科更是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患儿,在应用西医先进康复技术的同时,注重发挥中医特色,最早开创了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先河。脑瘫患儿由于肌力和肌张力的异常,病理反射的出现,原始反射的持续存在以及继发的挛缩畸形等因素,其步行常表现出特殊的病理性步态,严重时甚至导致步行功能障碍,帮助脑瘫儿童建立和改善步行能力是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主要目的之一。
  北京按摩医院特色专家、主任医师洪学斌教授近五十年来,在按摩治疗适用于儿科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小儿脑性瘫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按摩手法。1990年于《中国医药学报》第一期发表的论文《推拿治疗100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获国际论文证书,先后著述出版了《婴童按摩要术》、《婴童按摩图谱》,参与编写《按摩全书》、《按摩驻颜全书》、《按摩治疗学》;曾在各报刊杂志发表过30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到波兰、挪威等国家讲学,深受广大学员、读者及国际友人的好评,为按摩疗法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洪学斌教授针对脑瘫患儿下肢剪刀步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推拿方法‘解剪法’,并将之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的20例病例总结汇报如下。
  
  2 临床资料
  
  2.1诊断标准①明确的妊娠期、新生儿期的高危因素。如早产、难产、产后窒息、黄疸等。②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或相应的并发症。如肢体瘫痪、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失语、斜视等。③体检有相应的异常体征,姿势反射异常,病理反射阳性、畸形等。④CT、MRI示脑组织有异常。⑤特殊检查:快速分腿法,患儿仰卧位,医者双手置于患儿两膝内侧,快速向外分腿,内收肌痉挛的患儿可感明显阻力,难于外展。
  2.2操作程序与方法解剪法是针对大腿内收肌痉挛而创建的一组疗效突出的特色手法,具体操作如下:患儿仰卧位,一助手固定一侧下肢,医者对另一下肢进行操作。双下肢交替进行。
  2.2.1医者将患儿第一足趾屈曲,顺势屈膝屈髋,大腿外展,尽量使膝关节贴近床面,医者掌根或拇指拨揉痉挛紧张的大腿内收肌群。
  2.2.2在感大腿内收肌略有松弛时,将屈曲的膝关节被动伸直固定于外展位,重复拨揉痉挛紧张的大腿内收肌群。
  2.2.3在感内收肌略有松弛时,将下肢的外展角度逐步被动加大,当外展有抵抗时,再屈膝拨揉紧张的大腿内收肌。
  2.2.4被动加大外展角度后再重复以上第2、3组手法,直至最大限度,以患儿耐受为度。
  2.3疗效判定显效:双下肢内收肌肌张力下降,股角趋于正常;下肢肌力增加,主动运动增多,联合反应消失。有效:双下肢内收肌肌张力下降,股角增大,下肢肌力增加。无效: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3 治疗结果
  
  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
  
  4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瘫儿童中下肢痉挛呈剪刀样在双瘫及四肢瘫的儿童占有较大比例,多见于痉挛型及混合型脑瘫儿童。主要因为下肢肌张力高,以大腿内收肌痉挛为主则两下肢内收,难于外展,股角变小;以腓肠肌痉挛为主则表现尖足,足背屈障碍,足背角增大;以股四头肌痉挛为主则下肢伸直,髋、膝关节屈曲运动障碍,髋部肌肉痉挛,屈髋运动障碍,双下肢痉挛还常存在联合反应,直接影响到脑瘫儿童的站立、行走功能。
  洪老在长期诊治脑性瘫痪儿童中摸索出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快速分腿法”,儿童仰卧位,医者手推儿童双膝内侧迅速外展,正常儿可自然外展,脑瘫儿童则因内收肌紧张,而外展阻力增大。这一方法不仅具有诊断意义还可预测患儿的预后,如脑瘫儿童快速分腿试验可达900以上,则具备行走条件而预后佳。反之则不具备行走条件,很难完成独立行走,预后差。
  通过解剪法的应用患儿下肢功能改善。以大腿内收肌群张力下降,股角增大最为明显。因肌张力的下降,下肢运动阻力减小,患儿可自主支配运动并逐渐能够抑制双下肢的病理性联合反应而获得步行能力。本组复合性的手法采用了中医推拿的拨、揉、拔伸、运动等手法。
  4.1拨法具有一定的刺激,在一定的肌肉组织上失术可激发被失术肌肉组织的功能,产生主动运动。
  4.2揉法特点和缓渗透,软坚散结,可促进痉挛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4.3拔伸法可直接牵张痉挛的肌肉组织,在本组手法中虽没有直接加以描述,但贯穿始终,每一步操作都是在拔伸牵拉的基础上进行的。
  4.4运动法在本组手法中利用了下肢远端足趾关节的屈曲运动轻松避开了来自对抗肌群的阻力,而使下肢呈屈曲状态。这一方法医者操作轻松,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患儿关节的硬性损伤。反复的屈伸运动达到了滑利关节,防止关节挛缩的目的。两下肢交替进行固定一侧,活动另一侧可有效抑制患儿下肢的联合反应。
  以上手法综合作用,使紧张的肌肉组织得以放松,直接解决了下肢的尖足、剪刀样步态。另外本组手法的应用还刺激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根据神经系统的反射弧理论,手法刺激某一局部,局部感受器将刺激经传人神经发送至中枢神经(非损伤脑细胞),中枢神经在经过统合分析将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送达局部效应器(肌肉)而产生收缩运动。所以推拿按摩的反复刺激信号可以诱使脑瘫儿童的大脑皮层中逐步建立起一个新的反射模式。
  在20例临床资料中,双瘫儿童恢复好于四肢瘫儿童。原因是双瘫儿童可借助上肢完成扶站扶行动作。较比四肢瘫的儿童具有一定的主动运动优势。由此提示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要整体调节,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其他文献
说明: 本文是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校级课题《一期高血压按摩、腿浴治疗的临床研究》的总结。当初在选择治疗对象时, 限定在临界高血压或一期高血压病人,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符合条件的病例, 难以满足病例总数。因此, 将范围扩展到了原发高血压病不伴严重心肾疾患, 愿意接受治疗者即可。    摘要目的: 是对改善血压的按摩手法、腿浴疗法进行临床研究, 寻找出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或减少药物的辅助疗法。
期刊
关键词 增腰椎间盘突出症 按摩治疗    自2001 年~2006 年, 作者采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 例, 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成部分65 例, 男97 例, 女68例; 年龄18 岁以下2 例, 19~30 岁18 例, 31~60 岁141例, 60 岁以下4 例; 有长期从事腰部用力劳动史者145例, 有明显外伤史者17 例, 原
期刊
关键词 腰肌劳损 针刺治疗 按摩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8 例, 女71 例; 病程3~12 年, 其中5年以内138 例, 5 年~8 年48 例, 8 年以上33 例; 腰肌劳损158 例, 腰骶劳损61 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均采取针刺阿是穴(痛点), 留针20~30分钟, 并用95%酒精点燃温针。起针后在局部拨火罐10~20 分钟, 后立即在局部用拨法, 拿法,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总结推拿拔罐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中医经络穴位推拿拔火罐综合治疗。结果:72例中痊愈者28例( 39%) , 显效者25例( 35%) , 有效者13例( 18%) , 无效者6例( 8%) ,总有效率92%。结论: 推拿配合拔火罐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菱形肌损伤 推拿治疗 拔罐治疗    菱形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症, 现在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方
期刊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推拿治疗 中医药治疗 二陈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逆行入胃引起的胃粘膜刺激性炎症, 本病例属于中医学的“痞证”, “胃脘痛, 呕吐, 嘈杂”范畴。随着辅助检查的广泛应用, 本病的诊断更为明确。国内资料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胃炎的24.2%。笔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二陈汤随症加减, 治疗本病50 例与单纯用药治疗30 例作对比,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
期刊
关键词 膝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笔者从2001 年5 月~2006 年12 月自拟“痹康灵”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诊断标准  参照1986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膝关节疼痛在1 个月内≥14 天。(2)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声; (3)X 线片示: 膝关节断边有骨赘形成; (4) 膝关节周围肿胀; (5) 膝关节晨僵≥30min;
期刊
摘要 对21例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予以推拿治疗,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通过刺激人体十二皮部和十二经筋以及经络穴位, 引起局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并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脏腑功能, 从而促进脑外伤患者肢体康复。  关健词 脑外伤 肢体功能障碍 推拿 肢体康复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3 年5 月~2007 年3 月份治疗21 例,男性16 例, 女性5 例, 年龄3
期刊
关键词 踝管综合征 按摩治疗    踝管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 临床以患者患侧跟骨内侧和足底麻木感、或蚁行感、重者可出现足趾皮肤干燥、发亮, 汗毛脱落及足部肌肉萎缩为特征,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按摩治疗踝管综合征的手法, 疗效十分显著,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计观察治疗69 例, 其中男性47 例, 女性22例; 年龄最大的69 岁, 最小的27 岁; 病程最长
期刊
关键词 后遗痛, 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治疗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 部分患者在疱疹结痂脱落后仍遗留有强烈的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目前中西医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9例中, 男18 例, 女11 例; 年龄30~76 岁, 平均43 岁; 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6 今月, 平
期刊
关键词 按摩 用力法手法感悟    在现行中医学大专院校的《按摩推拿学》教材中,对按摩用力提出了十字诀的要求,即“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五大要点。虽然教材对十字诀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对它的不同理解。如梁军提出:整体用力,刚柔相济:钟书涛认为:在按摩时,用力应从轻到重,再从重到轻,轻重结合,刚柔相济,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均匀柔和,持久有力,使患者轻松怡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