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156-01
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着极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同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效果。微课作为一种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教学手段,其灵活度和适用性非常之高,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就应该抓住其整—分—整的教学思路,进而结合微课理念,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探究未知、分析思考以及反馈和交流。
1.微课在课前阅读环节中的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导致教师必须要占据课堂时间,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和普及课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重点字词的教学以及课文大概内容的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影响了正常课程的开展课时,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内容,师生之间的交互和反馈难以达到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
但是微课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微课进行设计和制作,将课文的预习流程进行组织和安排,然后通过微课平台发放给学生,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课余时间,就能快速完成预习阶段,并且还能进行预习反馈,让教师发现学生们的不足,用以调整课堂教学的重心,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这首现代诗歌时,笔者就设计了课前微课,为学生们预习做好规划。微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关于长江的资料,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其发源地、流经区域以及长江周边的风土人情;第二部分以介绍作者为主,讲述了王世光的创作过程,并让学生欣赏这首《长江之歌》;第三部分以知识性内容为主,让学生们能够识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大概理解课文含义,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赞颂长江的诗歌,进行对比和欣赏。通过上述三部分碎片化的內容,以一段视频为载体,将其整合归纳,这就能够让学生在任意时间,完成这节课程的预习,为课上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微课在课堂阅读环节中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语文阅读课程的关键与核心,这也是将整体扩展到部分的过渡阶段,教师需要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关键节段出发,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中心,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语言、思想、审美和情感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能够敏感地发现作者在表达时的奥妙与规律。
利用微课教学,则能够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和鲜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完成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从而促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度和逻辑思维,将课文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内容,再通过多感官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比如,在《安塞腰鼓》这一课中,笔者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穿插,利用其在课文中出现的四次,将课上微课分成了四个阶段,首先,从整体描写出发,学习其壮阔、豪放的腰鼓场面;其次,从细节描写入手,探究其击鼓后生的形象与动作;再次,以声音描写入境,让学生感受六个“隆隆”带来的强烈刺激,最后,则由此设计一个学生互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描述成为一幅画面,以体现学生对于本课情感的领会。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能够从面到点,从现实到想象的多角度理解课文,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技巧。
3.微课在课后阅读环节中的设计
为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完整度,课后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为学生们扩展视野和思路的重要机会,也是让学生具备延伸能力的关键。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对于本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需要通过其它相似课文的检验,才能让课上学习的经验,成为学生真正的实力和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的兴趣和意愿,采用微课手段是教师必须要学会的技巧,通过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视频来展现课后阅读的内容,能够让课后阅读的过程更加具有实际效果。
比如,在学习了《桂花雨》一课后,笔者根据本课的中心思想,寻找了关于故乡、乡愁以及母亲等方面的优美散文,让学生一边聆听优美的背景音乐,一边品读《家乡味》、《烟愁》以及《写作回顾》等散文片段,通过课上学习到的阅读技巧,从而理解这些文章的思想与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品质。
综上所述,微课在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后,为教师提供了便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准,让语文课堂迸发出生命的色彩和智慧的星光,指引着学生一直向前。
参考文献
[1]李凌.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5(03)
[2]石雅茹.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