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转换,就是从自由自在的女孩变成身负重任的母亲,而准妈妈阶段正是这一角色转换的缓冲期和准备期。
怀孕之初我心里常常惴惴不安,困扰于身体上的诸多不适和变化,又想着不久之后就要面对分娩的痛苦,新生儿的护理,孩子的教育等等问题,差一点就“抑郁”了。不过咱好歹是应试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应付考试可是最得心应手的了。于是我把这些问题都当做考试,把平时枕边案头的杂书闲书统统换成孕育、养育、教育孩子的书,努力学习,积极备考。渐渐地,我不再紧张,竞越来越享受于这难得的准妈妈阅读时光了!
我的书库大致由四类书构成:
(一)与孕产指导相关
这一类书大多是按照孕周或者孕月的顺序来组织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字典一样的工具书使用,到了哪个孕周或者孕月就把当周或当月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了解一下那些在自己身上出现的现象是否正常,饮食和保健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这种读法也便于把一本厚厚的大部头化零为整,吸收效果好。
《40周孕期全程手册》和《孕产期全程指导方案》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书。讲解比较深入浅出,介绍了每个阶段孕妇的身体特征以及注意事项等,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
《郑玉巧育儿经(胎儿卷)》是朋友送的。之前我只知道郑玉巧是著名的儿科大夫,不知道她也出了胎儿卷的育儿经。这本书内容很详实,不仅包含了孕期的常规内容,还包含了大量的孕妇与医生之间的问答实例,另外也介绍了常见的孕期疾病、孕期检查等,同时配有大量的图片。
《孕妈妈饮食40周》是几年前送给怀孕的朋友的,如今又流回我自己手里。这本书针对性强,主要介绍每周孕妈妈的饮食应侧重哪些,并给出了可操作的早中晚食谱。
《西尔斯怀孕百科》是搭配着西尔斯育儿经一起买的。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只是有些部分不太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而且没有太多的图片和色彩,比较枯燥,像理论书。
《怀孕圣典》和《怀孕圣经》都是外国人写的。书籍的印刷质量不错,而且配有大量的图片,内容深入浅出,最重要的是关于分娩的部分介绍也很详细,可以给准妈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Tips
以上这些书我都有参考,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内容上难免有重复雷同的部分。而且这类书类似于工具书,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所以建议新晋的准妈妈不要买这么多,手头只要准备两本(一本国内的一本国外的)比较经典的就够用了。
(二)与育儿养护相关
怎么照料宝宝,让它健康成长,在每个准妈妈看来都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虽然大多数妈妈身边都有母亲、婆婆、月嫂、保姆协助,但是她们的育儿观念与方法未必得当,而且与宝宝的沟通始终不如妈妈来得直接。准妈妈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怎么护理宝宝,尤其是新生儿,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偷懒儿的。即使没有机会实践,也要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积累。
《育儿百科》是日本的育儿圣经。同为亚洲人的我们,完全可以拿来参考。我大致翻看过此书,作者是一位细心而又负责任的儿科大夫,书的内容非常详实严谨。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斯波克育儿经》是西方的育儿经典,我认为主要是参考其中的育儿观念,吸取有价值的部分,西为中用。
《0~1岁宝宝养护使用指南》是朋友送给我的。我仔细看了第一个月的部分,每一周宝宝的变化,怎么照顾都写得特别详细,而且可操作性极强。正是我所缺少的操作指南类书籍。
《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郑玉巧育儿经(幼儿卷)》算得上是中国人自己的育儿圣经了,每个妈妈几乎人手一册。这大概也是市面上能找到的中国人写的最权威最实用的育儿著作了。
[Tips]
以上这些经典的育儿书我在怀孕初期就都买回来了,却没有急着阅读。孕早期最关心的是宝宝是否健康,并无心阅读这类书。只有到了相对稳定的孕中期,心态平稳了,才能静下心来,这时的阅读重点应该是育儿理念而非细节,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观念,对日后的具体实践大有裨益。到了孕后期,才是攻读养护细节的时候,尤其是新生儿的部分,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和宝宝能安然度过月子期。之后随着宝宝的成长,每个月读一读相关的内容,不囫囵吞枣,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吧。
(三)与儿童教育相关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个中滋味自己心中最清楚。我们的孩子应该怎样成长?即使避免不了送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我们能否通过家庭坏境和自己的努力让孩子生活的更快乐更自由呢?我们能否主动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在成长,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全而独立的人格呢?自从怀孕之后,这类问题屡屡在我心头闪现。我不想做一个把孩子交给保姆、交给学校、交给老师,然后自己坐享其成的母亲,我想要像那些真正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家长学习,带着更多的爱与关怀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成长的关键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很多妈妈力荐的育儿书。我读过之后第一感觉是佩服作者教育孩子的用心。作者通过自己女儿成长的实例,介绍了很多不错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第二感觉是,这些实例太个体化了,似乎推而广之的可操作性不是特别强。不过至少我从书中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可以细致到怎样的程度。
《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蒙氏教育在中国的践行者孙瑞雪的作品,给我很大触动。《爱和自由》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蒙氏教育的精髓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尤其让我意识到0~6岁时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捕捉儿童敏感期》则可以作为家长的参考书,辅助孩子度过一个又一个成长敏感期。
《与孩子共处的八年》、《请让我慢慢长大》是另一种国外流行的教育方法“华德福”的介绍书籍。与蒙氏教育相比,前者注重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后者则更感性,加入了很多艺术、自然的内容。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父母的品格决定孩子的一生》是日本人的作品。告诫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信服。言行不一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出好孩子的。
《小王子》是一本成人童话,我个人很喜欢。
儿童教育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对于毫无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的我来说,更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我既要反思自己的成长,又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从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要想真正达到自己的要求,谈何容易!但我不退缩。
[Tips]
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初始阶段还是学习、了解、吸收、开阔视野的阶段,应该找大量的儿童教育书来阅读,同时观摩其他家长甚至幼儿园学校的教育,然后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应用于实践。
(四)宝宝眠手作书
作为一个业余缝纫爱好者,我早早的就囤了一些给宝宝做衣服的可爱棉布,以及几本简单基础的手作书。
因为之前买了几本日本的拼布书,感觉很好,所以这次也首先选择了日本人的书《从零开始学做宝宝服》和《0~3岁婴幼儿的日常手作服&小物》,不过翻看了一下,内容其实并不太多。反而是中国作者的书《亲手做宝宝服饰》深得我心,里面不仅有各种衣服,还有鞋子帽子,以及撕不烂书等,很值得尝试。
我打算从本周开始,一边囤货,一边亲手为宝宝做衣服,这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
书并不是万能的,但以上这些书给了作为准妈妈的我一份从容和自信。等到将来宝宝出生长大了,也许我的书库里还要加入大量的童书呢!很期待那样的亲子时光。
怀孕之初我心里常常惴惴不安,困扰于身体上的诸多不适和变化,又想着不久之后就要面对分娩的痛苦,新生儿的护理,孩子的教育等等问题,差一点就“抑郁”了。不过咱好歹是应试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应付考试可是最得心应手的了。于是我把这些问题都当做考试,把平时枕边案头的杂书闲书统统换成孕育、养育、教育孩子的书,努力学习,积极备考。渐渐地,我不再紧张,竞越来越享受于这难得的准妈妈阅读时光了!
我的书库大致由四类书构成:
(一)与孕产指导相关
这一类书大多是按照孕周或者孕月的顺序来组织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字典一样的工具书使用,到了哪个孕周或者孕月就把当周或当月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了解一下那些在自己身上出现的现象是否正常,饮食和保健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这种读法也便于把一本厚厚的大部头化零为整,吸收效果好。
《40周孕期全程手册》和《孕产期全程指导方案》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书。讲解比较深入浅出,介绍了每个阶段孕妇的身体特征以及注意事项等,有比较强的参考价值。
《郑玉巧育儿经(胎儿卷)》是朋友送的。之前我只知道郑玉巧是著名的儿科大夫,不知道她也出了胎儿卷的育儿经。这本书内容很详实,不仅包含了孕期的常规内容,还包含了大量的孕妇与医生之间的问答实例,另外也介绍了常见的孕期疾病、孕期检查等,同时配有大量的图片。
《孕妈妈饮食40周》是几年前送给怀孕的朋友的,如今又流回我自己手里。这本书针对性强,主要介绍每周孕妈妈的饮食应侧重哪些,并给出了可操作的早中晚食谱。
《西尔斯怀孕百科》是搭配着西尔斯育儿经一起买的。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只是有些部分不太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而且没有太多的图片和色彩,比较枯燥,像理论书。
《怀孕圣典》和《怀孕圣经》都是外国人写的。书籍的印刷质量不错,而且配有大量的图片,内容深入浅出,最重要的是关于分娩的部分介绍也很详细,可以给准妈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Tips
以上这些书我都有参考,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内容上难免有重复雷同的部分。而且这类书类似于工具书,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所以建议新晋的准妈妈不要买这么多,手头只要准备两本(一本国内的一本国外的)比较经典的就够用了。
(二)与育儿养护相关
怎么照料宝宝,让它健康成长,在每个准妈妈看来都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虽然大多数妈妈身边都有母亲、婆婆、月嫂、保姆协助,但是她们的育儿观念与方法未必得当,而且与宝宝的沟通始终不如妈妈来得直接。准妈妈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怎么护理宝宝,尤其是新生儿,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偷懒儿的。即使没有机会实践,也要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积累。
《育儿百科》是日本的育儿圣经。同为亚洲人的我们,完全可以拿来参考。我大致翻看过此书,作者是一位细心而又负责任的儿科大夫,书的内容非常详实严谨。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斯波克育儿经》是西方的育儿经典,我认为主要是参考其中的育儿观念,吸取有价值的部分,西为中用。
《0~1岁宝宝养护使用指南》是朋友送给我的。我仔细看了第一个月的部分,每一周宝宝的变化,怎么照顾都写得特别详细,而且可操作性极强。正是我所缺少的操作指南类书籍。
《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郑玉巧育儿经(幼儿卷)》算得上是中国人自己的育儿圣经了,每个妈妈几乎人手一册。这大概也是市面上能找到的中国人写的最权威最实用的育儿著作了。
[Tips]
以上这些经典的育儿书我在怀孕初期就都买回来了,却没有急着阅读。孕早期最关心的是宝宝是否健康,并无心阅读这类书。只有到了相对稳定的孕中期,心态平稳了,才能静下心来,这时的阅读重点应该是育儿理念而非细节,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观念,对日后的具体实践大有裨益。到了孕后期,才是攻读养护细节的时候,尤其是新生儿的部分,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和宝宝能安然度过月子期。之后随着宝宝的成长,每个月读一读相关的内容,不囫囵吞枣,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吧。
(三)与儿童教育相关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个中滋味自己心中最清楚。我们的孩子应该怎样成长?即使避免不了送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我们能否通过家庭坏境和自己的努力让孩子生活的更快乐更自由呢?我们能否主动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关心孩子的内在成长,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全而独立的人格呢?自从怀孕之后,这类问题屡屡在我心头闪现。我不想做一个把孩子交给保姆、交给学校、交给老师,然后自己坐享其成的母亲,我想要像那些真正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家长学习,带着更多的爱与关怀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成长的关键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很多妈妈力荐的育儿书。我读过之后第一感觉是佩服作者教育孩子的用心。作者通过自己女儿成长的实例,介绍了很多不错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第二感觉是,这些实例太个体化了,似乎推而广之的可操作性不是特别强。不过至少我从书中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可以细致到怎样的程度。
《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蒙氏教育在中国的践行者孙瑞雪的作品,给我很大触动。《爱和自由》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蒙氏教育的精髓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尤其让我意识到0~6岁时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捕捉儿童敏感期》则可以作为家长的参考书,辅助孩子度过一个又一个成长敏感期。
《与孩子共处的八年》、《请让我慢慢长大》是另一种国外流行的教育方法“华德福”的介绍书籍。与蒙氏教育相比,前者注重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后者则更感性,加入了很多艺术、自然的内容。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父母的品格决定孩子的一生》是日本人的作品。告诫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言传身教才能让孩子信服。言行不一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出好孩子的。
《小王子》是一本成人童话,我个人很喜欢。
儿童教育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对于毫无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的我来说,更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我既要反思自己的成长,又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从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要想真正达到自己的要求,谈何容易!但我不退缩。
[Tips]
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初始阶段还是学习、了解、吸收、开阔视野的阶段,应该找大量的儿童教育书来阅读,同时观摩其他家长甚至幼儿园学校的教育,然后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应用于实践。
(四)宝宝眠手作书
作为一个业余缝纫爱好者,我早早的就囤了一些给宝宝做衣服的可爱棉布,以及几本简单基础的手作书。
因为之前买了几本日本的拼布书,感觉很好,所以这次也首先选择了日本人的书《从零开始学做宝宝服》和《0~3岁婴幼儿的日常手作服&小物》,不过翻看了一下,内容其实并不太多。反而是中国作者的书《亲手做宝宝服饰》深得我心,里面不仅有各种衣服,还有鞋子帽子,以及撕不烂书等,很值得尝试。
我打算从本周开始,一边囤货,一边亲手为宝宝做衣服,这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
书并不是万能的,但以上这些书给了作为准妈妈的我一份从容和自信。等到将来宝宝出生长大了,也许我的书库里还要加入大量的童书呢!很期待那样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