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上的舞台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18-01
在长期的思品教学工作中。我们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殊是在思品可教学中唯恐哪里没有讲到,哪里没有将头,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师生同时感到疲惫不堪,但真的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就本人通过学习与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新课程指导下思品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的有趣的开场白,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创建新集体”的导入,我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同学们都能背诵上来,这样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再如设计“我与父母交朋友”的导入,我首先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学们在动听的乐曲聲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热心、入迷的参与教学活动。
二、新课程指导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教学"正当防卫"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知道,打伤人都要负法律责任的,可是有一次,小明打伤了小王却不用负责任。"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重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
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在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后,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照顾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则小故事,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学生讲述了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非常感人。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之中,师生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产生“我喜欢你,你很棒,你真行”的感觉。第二,人格平等。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第三,用情感感染学生。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唯有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创造欲才能被激活。因而,课堂中我们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心理氛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温情;要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行角色置换,与学生尽量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要多用表扬,慎用批评,学生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答错了不动怒、斥责,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心理保障,让学生宽松的思维环境下体验各种新的情感。
五、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
结合课本上的生活中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品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年3.15晚会曝光了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的产品说明了社会呼唤诚信……,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通过"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8北京奥运”,“2009国庆阅兵”,“2009济南十一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重庆打黑及一系列的腐败案件又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制度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我组织全班同学分成二人小组围绕"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一问题进行辩论赛,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同时,我又播放了"5.12抗震救灾"的录像片断。最后大家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就是像无数的英雄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照本宣科,肯定没有几位同学愿意听,更不用讲什么教育实效了。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对新课程标准我们不能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还要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遵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18-01
在长期的思品教学工作中。我们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殊是在思品可教学中唯恐哪里没有讲到,哪里没有将头,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题,师生同时感到疲惫不堪,但真的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就本人通过学习与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新课程指导下思品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的有趣的开场白,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创建新集体”的导入,我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同学们都能背诵上来,这样稍作点评,自然引出新课。再如设计“我与父母交朋友”的导入,我首先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学们在动听的乐曲聲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热心、入迷的参与教学活动。
二、新课程指导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应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教学"正当防卫"时,新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知道,打伤人都要负法律责任的,可是有一次,小明打伤了小王却不用负责任。"每个同学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都急着要知道老师究竟有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重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
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在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后,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照顾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则小故事,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学生讲述了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非常感人。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之中,师生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产生“我喜欢你,你很棒,你真行”的感觉。第二,人格平等。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第三,用情感感染学生。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唯有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创造欲才能被激活。因而,课堂中我们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心理氛围,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温情;要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行角色置换,与学生尽量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要多用表扬,慎用批评,学生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答错了不动怒、斥责,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心理保障,让学生宽松的思维环境下体验各种新的情感。
五、新课程标准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
结合课本上的生活中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品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年3.15晚会曝光了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的产品说明了社会呼唤诚信……,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通过"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8北京奥运”,“2009国庆阅兵”,“2009济南十一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重庆打黑及一系列的腐败案件又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制度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我组织全班同学分成二人小组围绕"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一问题进行辩论赛,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同时,我又播放了"5.12抗震救灾"的录像片断。最后大家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就是像无数的英雄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照本宣科,肯定没有几位同学愿意听,更不用讲什么教育实效了。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对新课程标准我们不能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还要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遵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