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这个名字来自西班牙语“El Ni?o”,是“上帝之子”或者“圣婴”的意思。提出这词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渔民。
在太平洋东海岸有一股冷水流,叫秘鲁寒流。它从南半球高纬度一路向北,把冷水输送到赤道附近。水流带来了大量的饵料,使沙丁鱼和鳕鱼等冷水鱼大量繁殖,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秘鲁渔场。19世纪初,渔民们发现这里偶尔会出现一条暖流,致使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大量鱼类死亡,这种现象大约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之间出现,特别是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渔民们畏惧地称之为“上帝之子”在发怒,厄尔尼诺由此得名。
上个世纪,气象学家在分析了历年的气象资料后发现,每当爆发全球性大规模的天气灾难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都会发生变暖的异常现象,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咋来的?
一般来讲,每2~7年就会发生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它的实质是太平洋在赤道附近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导致洋流异常,原本位置的暖流向东移动了。东移的暖流会将大量的降水带给中、东部太平洋岛屿及其沿岸国家,而这些降水本该带给西太平洋国家。于是,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就会发生干旱。随后,这些影响会随着大气环流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改变气压、风向和海温,最终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一般,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连续5个月高出平均值0.5℃以上,就足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因为海水每升温1℃,就意味着当地的气温要升高6℃。最初,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只是东太平洋地区的局部现象,后来通过气象卫星发现,世界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依据以往的规律,“厄尔尼诺”现象波及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暖冬、洪涝和干旱。
天灾?人祸?
尽管“厄尔尼诺”现象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概念,但是古已有之。近百年来发生了30多次,比较著名的就有10多次。我国发生大洪水的年份,如1931年、1953年和1998年也都是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
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不断变长,很多人认为,现代生活和过量生产的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是引起“厄尔尼诺”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部分是正确的,至少在100年前,“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比现在的确要小一些。
但还有科学家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出现也许和地质变化有关。有统计表明,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至两年间发生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加,而且表现得十分强烈。
也有观点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在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关。还有观点认为,它还与大气环流有关,毕竟风向也是能够改变洋流方向的。
但毫无疑问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并且还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协同作用。如果按照我国的气候特点,大面积降水之后本应是一个冷冬,但在“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加持之下,1998年的冬天仍然是个暖冬。
今年夏天怎么过?
根据“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气象专家分析,今年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会很频繁,夏季气温异常偏低,遭遇“冷夏”;而华北地区可能迎来高温酷暑的天气,夏季热浪袭人;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因持续降水而天气阴凉,部分地区甚至将会再次出现去年的“凉夏”;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产生次数以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这对于海南省和其他东南滨海省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我们还要做好面对某一天会出现历史最高气温的准备,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会有叠加效应。考虑到“厄尔尼诺”现象一般都是第二年影响更大一些,今年夏天会比去年夏天更热、更难过一些。
“厄尔尼诺”这个名字来自西班牙语“El Ni?o”,是“上帝之子”或者“圣婴”的意思。提出这词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渔民。
在太平洋东海岸有一股冷水流,叫秘鲁寒流。它从南半球高纬度一路向北,把冷水输送到赤道附近。水流带来了大量的饵料,使沙丁鱼和鳕鱼等冷水鱼大量繁殖,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秘鲁渔场。19世纪初,渔民们发现这里偶尔会出现一条暖流,致使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大量鱼类死亡,这种现象大约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之间出现,特别是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渔民们畏惧地称之为“上帝之子”在发怒,厄尔尼诺由此得名。
上个世纪,气象学家在分析了历年的气象资料后发现,每当爆发全球性大规模的天气灾难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都会发生变暖的异常现象,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咋来的?
一般来讲,每2~7年就会发生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它的实质是太平洋在赤道附近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导致洋流异常,原本位置的暖流向东移动了。东移的暖流会将大量的降水带给中、东部太平洋岛屿及其沿岸国家,而这些降水本该带给西太平洋国家。于是,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就会发生干旱。随后,这些影响会随着大气环流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改变气压、风向和海温,最终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一般,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连续5个月高出平均值0.5℃以上,就足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因为海水每升温1℃,就意味着当地的气温要升高6℃。最初,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只是东太平洋地区的局部现象,后来通过气象卫星发现,世界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依据以往的规律,“厄尔尼诺”现象波及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暖冬、洪涝和干旱。
天灾?人祸?
尽管“厄尔尼诺”现象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概念,但是古已有之。近百年来发生了30多次,比较著名的就有10多次。我国发生大洪水的年份,如1931年、1953年和1998年也都是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
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不断变长,很多人认为,现代生活和过量生产的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是引起“厄尔尼诺”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部分是正确的,至少在100年前,“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频率比现在的确要小一些。
但还有科学家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出现也许和地质变化有关。有统计表明,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至两年间发生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加,而且表现得十分强烈。
也有观点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地球自转在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关。还有观点认为,它还与大气环流有关,毕竟风向也是能够改变洋流方向的。
但毫无疑问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并且还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协同作用。如果按照我国的气候特点,大面积降水之后本应是一个冷冬,但在“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加持之下,1998年的冬天仍然是个暖冬。
今年夏天怎么过?
根据“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气象专家分析,今年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会很频繁,夏季气温异常偏低,遭遇“冷夏”;而华北地区可能迎来高温酷暑的天气,夏季热浪袭人;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因持续降水而天气阴凉,部分地区甚至将会再次出现去年的“凉夏”;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产生次数以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这对于海南省和其他东南滨海省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我们还要做好面对某一天会出现历史最高气温的准备,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会有叠加效应。考虑到“厄尔尼诺”现象一般都是第二年影响更大一些,今年夏天会比去年夏天更热、更难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