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花费不值”惹争议
一项对3355名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41.8%被访问者认为当前教育花费“不值得”,仅有16%的人觉得值得,且学历水平越高人群中,持“不值得”看法的比例更高。
“教育花费不值”释放出“读书无用”的危险信号。鼓起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关键是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减少百姓购买教育产品的支付。同时要提高教育质量,想方设法促进就业,让群众看到读书有用和上学的好处。
《神探狄仁杰3》热播引热议
热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3》在央视已经播出过半,收视率成绩依然傲人,是今年目前为止CCTV-8收视率最高的剧集。但有报道称,高收视未必代表高口碑,网络上不少网友正乐此不疲地给《神探狄仁杰3》挑毛病,拍板砖,内容集中在剧情拖沓、服装造型不符合年代、台词反复等。
这年头要挑出一部不穿帮、少毛病的电视剧还真不容易。多少热播大片都难逃群众雪亮的眼睛。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就是热播剧才让网友们有兴致挑刺呢,所以被点名的那些剧集,应该感到荣幸,对网友的挑剔就愉快接受吧。
随缘就那么难吗?
都说现在是快餐时代,是以速度、效率抢先机的时代,可没想到,就连婚姻大事也要速成。在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上有一则“征婚帖”,几个大四女生用伤感的语调说:“期待在这个容易伤感的大四,能够找到那个可以温暖内心的人。”她们将各自的要求“明码”标明,还附上了各人的生活照,希望在毕业前找到“另一半”。
奔着结果去的想法没错,但不要忘了,无常的人生往往是我们所无法掌控的。可不可以把步子放慢些,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合什么样的人?让一切自然地来,即使失去也能平和地接受。
“高端节目”成新宠
“高端节目”有望成为电视台新宠。曾热衷于选秀的两大地方电视台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有意将节目类型从大众化的“选秀”提升到高端节目上来。湖南卫视正在研发一系列的文化高端节目,近期将推出一档高端谈话类节目《零点搜索》,邀请文化大家“唇枪舌剑”。而东方卫视的第二季《非常有戏》亦放弃了“竞技式”真人秀形式,虽然收视率并不高,但制作方称节目已经达到“走高端”的初衷。
在选秀节目日渐式微的现实下,及时转型的确是一妙招儿。在不惟收视率的决策下发展高端节目,也值得称赞。不过也要防止高端节目一哄而上,中国电视界一直以来就怕速生速死。
耐性正在消失?
在这个“快餐时代”,人们开始习惯了“预订”,厌倦了等待,耐性这种“好品质”似乎正在逐渐淡去。想想平时,自己最不能忍受的似乎就是等待,吃饭要快、跳槽要果断,甚至结婚或分手也要“兵贵神速”。
表面看来,浮躁心理、社会压力、生活节奏都助长了人们凡事速战速决的心情,但从内部因素来说,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才更关键。我们得掌控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有个“慢”态度。
青歌赛全民找碴儿
举办了12年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虽然曾经捧红了不少内地歌坛人才,但近几年来,随着文化考题的加入,青歌赛带给观众的乐趣大大转移。评委的口误、选手无知的回答成为青歌赛带给人们最主要的娱乐享受。
为什么非要打造一个“高大全”的节目呢?在多数娱乐节目不娱乐的当下,有一档走高雅路线但相当具有娱乐效果的节目,也是观众们的眼福呢。青歌赛议知识,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年轻父母陷入“育儿无底洞”
因为婴幼儿奶粉价格的上涨,育儿成本成为年轻父母们在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不少人纷纷上论坛吐苦水,称婴幼儿用品价格的上涨,已经有点儿叫人招架不住了,更有人觉得养小孩比供个大学生还难。
据报道,不少父母虽然收入并不高,但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最好待遇,奶粉都选最贵的,护肤品都是全套的,玩具都是高级的,总之衣食住行处处都要做到最好。网络调查显示,83.7%的被访者认为,养孩子的成本正在飞速上涨。
价格上涨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顾实际地贯彻“最贵的就是最好的”,除了有攀比的心理因素外,更多的是为求得一种心理安慰。虽然负担沉重,但是尽力了,完成任务了,年轻父母们就觉得安心了。陷入“育儿无底洞”,有时跟沦为“超级购物狂”一样,都是一种心理毛病。
中国门诊误诊率50%?
媒体报道,一名80岁的老太太骨折后到医院就诊,接诊医院却未能及时做出诊断,而只是以外伤进行了处置。患者家属要求当事医院做出书面道歉,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而就在此前不久,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发表博文称,在中国的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引起很大争议。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误诊率,而在于如何面对误诊。
让慈善之光照耀中国
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23%。但境内慈善资金为GDP的0.09%,不到1%。,我国平民慈善资金约为32亿元,占比为14%,远低于美国的70%。
除了富裕程度较低,不能不说制度缺陷和慈善文化氛围稀薄是两个主要原因。慈善,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需要关怀的生命的及时雨露;慈善的力量,能让生命的乐章“声声不息”。
毕业生家长心态调查
最近一项对沪粤两地高三毕业生及家长的调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家长比孩子更怕“丢面子”,更觉得“压力大”、更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稳定的职业。调查发现,有39%的家长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将来难以立足,另有1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无法应对学习压力,超过16%的家长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只有4%的家长表示无所谓。
当孩子出生时,并不知道升学和考试会带来恐惧。但是当孩子考试失利时,面对家长显而易见的指责与忧虑,他就把这种表现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如何消除考试恐惧心,也许要从家长做起吧。毕竟,恐吓是产生不了好学生的,还是让孩子有个放松的心情,更容易发挥出才华。这不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断奶”与“断情”
重庆某高校大三学生程超阳(化名)20岁生日当天,被父亲告知从此只能自己负担生活费。此后,程超阳努力找了两个月工作,但兼职所得的工资还维持不了自己半个月的生活开支。程超阳多次找父亲借钱都被拒绝,他请求公证断绝父子关系。
父亲“断奶”有些突然,儿子“断情”,表明自身生存能力不强,看来,“啃老族”问题的解决不是那么简单。
“老子文化节”也选秀?
河南周口鹿邑一场“选秀”活动正成为焦点。鹿邑县面向全国,海选美貌、睿智的青年做国际老子文化节的形象大使。
想吸引眼球,那就搞个无厘头文化节,不要冠名为老子文化节,毕竟对待严肃文化还是要用严肃的态度。面对老子文化节,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纯粹的“老子文化”。
一项对3355名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41.8%被访问者认为当前教育花费“不值得”,仅有16%的人觉得值得,且学历水平越高人群中,持“不值得”看法的比例更高。
“教育花费不值”释放出“读书无用”的危险信号。鼓起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关键是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减少百姓购买教育产品的支付。同时要提高教育质量,想方设法促进就业,让群众看到读书有用和上学的好处。
《神探狄仁杰3》热播引热议
热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3》在央视已经播出过半,收视率成绩依然傲人,是今年目前为止CCTV-8收视率最高的剧集。但有报道称,高收视未必代表高口碑,网络上不少网友正乐此不疲地给《神探狄仁杰3》挑毛病,拍板砖,内容集中在剧情拖沓、服装造型不符合年代、台词反复等。
这年头要挑出一部不穿帮、少毛病的电视剧还真不容易。多少热播大片都难逃群众雪亮的眼睛。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就是热播剧才让网友们有兴致挑刺呢,所以被点名的那些剧集,应该感到荣幸,对网友的挑剔就愉快接受吧。
随缘就那么难吗?
都说现在是快餐时代,是以速度、效率抢先机的时代,可没想到,就连婚姻大事也要速成。在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上有一则“征婚帖”,几个大四女生用伤感的语调说:“期待在这个容易伤感的大四,能够找到那个可以温暖内心的人。”她们将各自的要求“明码”标明,还附上了各人的生活照,希望在毕业前找到“另一半”。
奔着结果去的想法没错,但不要忘了,无常的人生往往是我们所无法掌控的。可不可以把步子放慢些,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合什么样的人?让一切自然地来,即使失去也能平和地接受。
“高端节目”成新宠
“高端节目”有望成为电视台新宠。曾热衷于选秀的两大地方电视台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有意将节目类型从大众化的“选秀”提升到高端节目上来。湖南卫视正在研发一系列的文化高端节目,近期将推出一档高端谈话类节目《零点搜索》,邀请文化大家“唇枪舌剑”。而东方卫视的第二季《非常有戏》亦放弃了“竞技式”真人秀形式,虽然收视率并不高,但制作方称节目已经达到“走高端”的初衷。
在选秀节目日渐式微的现实下,及时转型的确是一妙招儿。在不惟收视率的决策下发展高端节目,也值得称赞。不过也要防止高端节目一哄而上,中国电视界一直以来就怕速生速死。
耐性正在消失?
在这个“快餐时代”,人们开始习惯了“预订”,厌倦了等待,耐性这种“好品质”似乎正在逐渐淡去。想想平时,自己最不能忍受的似乎就是等待,吃饭要快、跳槽要果断,甚至结婚或分手也要“兵贵神速”。
表面看来,浮躁心理、社会压力、生活节奏都助长了人们凡事速战速决的心情,但从内部因素来说,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才更关键。我们得掌控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有个“慢”态度。
青歌赛全民找碴儿
举办了12年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虽然曾经捧红了不少内地歌坛人才,但近几年来,随着文化考题的加入,青歌赛带给观众的乐趣大大转移。评委的口误、选手无知的回答成为青歌赛带给人们最主要的娱乐享受。
为什么非要打造一个“高大全”的节目呢?在多数娱乐节目不娱乐的当下,有一档走高雅路线但相当具有娱乐效果的节目,也是观众们的眼福呢。青歌赛议知识,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年轻父母陷入“育儿无底洞”
因为婴幼儿奶粉价格的上涨,育儿成本成为年轻父母们在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不少人纷纷上论坛吐苦水,称婴幼儿用品价格的上涨,已经有点儿叫人招架不住了,更有人觉得养小孩比供个大学生还难。
据报道,不少父母虽然收入并不高,但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最好待遇,奶粉都选最贵的,护肤品都是全套的,玩具都是高级的,总之衣食住行处处都要做到最好。网络调查显示,83.7%的被访者认为,养孩子的成本正在飞速上涨。
价格上涨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顾实际地贯彻“最贵的就是最好的”,除了有攀比的心理因素外,更多的是为求得一种心理安慰。虽然负担沉重,但是尽力了,完成任务了,年轻父母们就觉得安心了。陷入“育儿无底洞”,有时跟沦为“超级购物狂”一样,都是一种心理毛病。
中国门诊误诊率50%?
媒体报道,一名80岁的老太太骨折后到医院就诊,接诊医院却未能及时做出诊断,而只是以外伤进行了处置。患者家属要求当事医院做出书面道歉,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而就在此前不久,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发表博文称,在中国的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引起很大争议。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误诊率,而在于如何面对误诊。
让慈善之光照耀中国
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23%。但境内慈善资金为GDP的0.09%,不到1%。,我国平民慈善资金约为32亿元,占比为14%,远低于美国的70%。
除了富裕程度较低,不能不说制度缺陷和慈善文化氛围稀薄是两个主要原因。慈善,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需要关怀的生命的及时雨露;慈善的力量,能让生命的乐章“声声不息”。
毕业生家长心态调查
最近一项对沪粤两地高三毕业生及家长的调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家长比孩子更怕“丢面子”,更觉得“压力大”、更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稳定的职业。调查发现,有39%的家长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将来难以立足,另有19%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身体无法应对学习压力,超过16%的家长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只有4%的家长表示无所谓。
当孩子出生时,并不知道升学和考试会带来恐惧。但是当孩子考试失利时,面对家长显而易见的指责与忧虑,他就把这种表现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如何消除考试恐惧心,也许要从家长做起吧。毕竟,恐吓是产生不了好学生的,还是让孩子有个放松的心情,更容易发挥出才华。这不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断奶”与“断情”
重庆某高校大三学生程超阳(化名)20岁生日当天,被父亲告知从此只能自己负担生活费。此后,程超阳努力找了两个月工作,但兼职所得的工资还维持不了自己半个月的生活开支。程超阳多次找父亲借钱都被拒绝,他请求公证断绝父子关系。
父亲“断奶”有些突然,儿子“断情”,表明自身生存能力不强,看来,“啃老族”问题的解决不是那么简单。
“老子文化节”也选秀?
河南周口鹿邑一场“选秀”活动正成为焦点。鹿邑县面向全国,海选美貌、睿智的青年做国际老子文化节的形象大使。
想吸引眼球,那就搞个无厘头文化节,不要冠名为老子文化节,毕竟对待严肃文化还是要用严肃的态度。面对老子文化节,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纯粹的“老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