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二)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uwan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学习描绘自然现象的常用手法,能够形象地描绘某种自然现象,并从中寄托自己独特的感受。
  ■
  在绘景的文章中,还会遇到描写自然现象的情况,如雨雪雷电、日月云雾等。如何描绘好自然现象呢?
  1.具体写出变化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时时都在发展变化着,自然现象的变化更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要写好一种自然现象,就必须准确地抓住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具体细致地去描绘,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它的本质特征来。
  2.拟人化手法。即将“静”的“死”的对象变“动”变“活”,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使文章富于感染力。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全篇都要拟人化,以同一口吻,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3.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某一种自然现象时不能只注意其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还应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适当地产生一些联想和想象。这样文章内容就会更加生动形象,中心思想就会更加鲜明深刻。
  ■
  雾
  □张晓春
  今晨,有大雾。
  整个小镇,似乎都融进了浓浓的雾中,只有路灯还倔强地闪着微弱的黄光。穿着白色羽衣的雾,用她温柔的臂膀,将小镇轻轻地揽在怀中,用她纤纤的手指抚摩着小镇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幢建筑,以及大街上的每一个人。于是,树木消失了,建筑消失了,人们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有时感觉身边有人影飘过,那便是和我一样匆匆赶路的人了。
  雾,浓浓的,白白的,包围着我。我睁大眼睛,想真切地看清雾的身影,但眼前却只是一味的白,白,白。苏轼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想,大概是因为我身在雾中,才不能认清雾的真面目吧!雾证实了我的想法。她抚过我的头发,便在我的头发上凝成晶莹的水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伸出手,想抓住雾,可是她却灵巧地从我的指缝间溜了出去。我的手心感到一丝凉意,这也许就是雾送给我的礼物吧。
  雾很浓,很美。她用她纯真的乳白色贴近我的心房。我突然产生一种幻觉,觉得我正走着的并不只是我上学的路,还是一条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随处都可能有雾。在雾的面前,有人会彷徨,有人会退缩,甚至有人会走上歧途——是的,的确有少数人在这无际的大雾中迷失了方向。但是大多数的人仍然找到了正确的出口,明确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价值。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朝政黑暗、“万马齐喑”的社会中,在政治活动受挫的情况下,他在人生的雾中迷惑了,徘徊了,于是登上幽州台,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如今,我们走在现代人生的雾中,既不能重蹈“古人”的旧辙,亦不用顾虑还未见识的“来者”。我们需要的,是勇气,是清醒的头脑。人生路上有时也会出现迷雾,走出这片雾,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已经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相信吧,朋友,只要你鼓足勇气,稳住自己的方向,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你必将是最终的胜者!
  校园的铃声提醒了我,我走进校门,发现学校也沉浸在大雾之中,似乎被这浓浓的大雾陶醉了。
  太阳出来了,雾便悄然褪去,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临窗远眺,远处的高楼、绿树都现出了自己清晰的身影。我心中顿时闪出一首小诗:“雾,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带来的是清新,留下的是真诚……”
  点评
  作者将雾拟人化,形象地描绘出雾朦胧、轻盈的特点,并由眼前自然的雾,想到人生可能遇到的雾,联想自然,信笔道来,表达了要勇敢面对现实的决心及走出迷雾成为胜利者的自信。
  ■
  请以“听雨”为题,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可以具体描绘雨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可以借雨抒发感悟;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拓宽雨的意境。
其他文献
裴琰之作同州司戶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期刊
每到麦子成熟的季节,田野被金黄渲染时,我总会想起外婆。那微驼的身躯,赤着一双大脚,推着那辆小小的手推车,踏着温润的泥土,在被麦浪包围的小径中越走越远……  小時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是外婆将我一手带大的。可以说,我的幼年是和外婆一起度过的。当然,在幼年的记忆里,自然少不了那辆手推车,外婆就是用这辆手推车稳稳地载着我,整整五年。  十多年前,外婆才五十出头,家里、地头整日忙碌不歇。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期刊
江南之韵,在古朴香樟的纹路里,在龙井茶田的清香里,在西湖的烟波浩渺里,也在岳王庙的铮铮铁骨里。  高大挺拔的香樟树洒脫地生长着,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天。江南的湿润空气下,绿色的苔藓和藤蔓肆意生长,交织成一张张生命的网。忽的,满眼绿色中闪出一抹红霞,那是一棵火红的树。一片片叶子分外精致,染着不同的红,有的艳如火,有的深似血,像火把一样的树,照亮了幽静的林。  豁然,香樟不见了,藤蔓不见了,眼前空旷了许多
期刊
【文题呈现】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各有特色,若山水结合,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郦道元的《三峡》以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代表作。山水是大自然的灵魂,正是有了这些山山水水,大自然才充满了神韵和灵气。观山游水,祖国的大美河山已成为许多人心灵深处的情结。  【写作指导】  “大”是非常、特别的意思,“大美”就是非常美、特别美的意思。它修饰了“河山”,只要是与大美“
期刊
有一次,孔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向东奔流而去的河水,他的学生子贡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孔子回答:“因为大水能够不停地向前流动,惠溉四方,润泽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这就像‘德’;它流动时,由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这就像‘义’;它浩浩荡荡,千支万流汇入汪洋,永无穷尽,这就像‘道’;它奔赴幽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穿山崖,凿石壁,勇往直前,这就
期刊
【技法简析】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写景的角度有: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在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中,作者就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声之悦耳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作者以身
期刊
老家的村子后面有一条河,儿时常在这河里野泳。河很宽,总想游到对岸去,却总是游到一半就赶紧折返,害怕因体力不支而造成危险。河很美,两岸有村庄和稻田,让人不由想起那首歌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河上经常会驶来大大小小的船只,待满载石料或石砂之后,即匆匆驶离,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忙碌的河面恢复宁静,回归到空旷与辽阔。  河的西头是连绵的山脉,船上所载砂石即产自这大山深处。山很高,山顶经
期刊
太子灵踪塔是享有“第二法门寺”美誉的山东省汶上宝相寺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县城西北隅。作为汶上人,不了解太子灵踪塔无异于井底之蛙,让人笑话。于是,去年暑期,我决定前去参观。  太子灵踪塔外形壮观,结构坚固。整座塔为砖砌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共13层,高45.5米;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持完好。塔刹为葫芦形相轮,由黄土烧制而成,外面施黄色釉质,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格外辉煌,故它在本地又有“黄金塔”
期刊
■  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  ■  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联想、想象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编写童话要做到:  1.超越常识:赋予所写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  2.突破常规:想象要新奇,叙述情节、刻画“形象”要夸张、鲜明。  3.想象合理: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合理想象,切忌胡编乱造。  4.内容健康:
期刊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太重而走不动。  ——仓央嘉措  不遠处,经幡猎猎作响,在沉香缭绕的庙宇上空,摇曳成凡尘的彩虹,宛然绽放出一个自由的梦境。  我漫步在草原上,看著草原以洗尽浮华后的本色洗涤世人。  这里是中甸县,普达措公园。大群的绵羊像云朵一样飘荡在天地间。树叶是绿的,草是绿的,甚至连空气当中都流动着绿色。静心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