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壮族舞蹈特点的教学路径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转变,导致壮族舞蹈逐渐衰败。为了保障壮族舞蹈实现传承和发展,国家在教育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组织成立了很多壮族舞蹈教学单位,但在实际表现来看,其在教学中并不能很好地将壮族舞蹈特点展现出来,导致壮族文化不能被很好地传承下去。对此,本文将对壮族舞蹈特点进行分析,再围绕特点提出相关的教学路径。
  社会发展早期,壮族人主要依靠山林农耕,所以壮族人民对大山、树林十分崇尚。壮族人民创作出许多舞蹈,这些舞蹈能表现出其对大山、树林的崇尚之情,代表了当地风俗与文化。为了更好地实现壮族舞蹈教学,教学者必须对此类舞蹈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
  一、壮族舞蹈特点分析
  (一)节律特点
  结合相关理论得知,壮族舞蹈的节律特点在于内聚、外扩的统一性。壮族舞蹈在节奏速度、动作幅度及表现张力上不需太高,而是通过轻缓、含蓄的动作来表达整个舞蹈的内涵,同时在此类动作的组合下,舞蹈的节奏也会变得温柔、和谐,这即为壮族舞蹈节律特点中的内聚特征。在此特征条件下,该舞蹈动作中并不会出现太高难度的动作,如翻、转等,此时在外扩表现当中可见,舞蹈者如果要表达出舞蹈内聚特征,就必使自身手脚节律整齐,说明壮族舞蹈内聚、外扩具有统一性。此外,因为壮族舞蹈与其音乐之间有密切联系,所以结合音乐特点可见,壮族舞蹈节律通常需要体现出原始、古朴、粗犷的特征,使人感受到壮族的人文风情。
  (二)风格特点
  壮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与普通舞蹈的柔美感不同,是一种由山川壮美、秀美魅力融合而成的独特风格。具体来说,壮族舞蹈的创作环境十分自由,壮族人民根据自身的所闻所见,创作出许多不同的舞蹈,这些舞蹈的风格因为见闻不同,所以风格表现也有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风格迥异的壮族舞蹈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风格,这种壮族舞蹈在现代流传最为广泛。新风格的壮族舞蹈既能体现出山峦叠起、连绵千里的壮美之感,又能表现出山间小溪的秀美感。此外,因为壮族舞蹈种类繁多,其具有很多种风格表现。例如,在双人舞形式中,就会将壮美与秀美的风格特点,分别赋予男、女舞蹈者上,再通过两者的表演将风格融合。
  (三)应用特点
  结合上述分析内容可见,壮族舞蹈的种类繁多,而不同的壮族舞蹈在早期壮族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对应的情景也不相同。例如,在战争舞蹈中,为了表现战争的气势,舞蹈者的动作幅度、表演张力相对较大,这与普通的壮族舞蹈有巨大区别,通过这些动作来模仿战时的动作,用于壮大己方气势。除了战争舞蹈以外,壮族舞蹈中还有很多体现生活方方面面的舞蹈,如采茶舞、绣球舞、捞虾舞。其中,采茶舞是壮族人在采茶时,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创作出的舞蹈,肢体动作主要以采茶动作为基础;绣球舞是一种结合舞蹈和体育娱乐的壮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此类舞蹈深受壮族人喜爱,以至流传至今;捞虾舞是模仿壮族人民在渔业活动中的动作创作的舞蹈,其传达的信息与绣球舞基本相似,本文不做赘述。
  二、壮族舞蹈特点基础上的教学路径
  要确保壮族舞蹈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并对壮族舞蹈文化进行了解,同时针对现代壮族舞蹈学生的不良表现,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从而实现高质量壮族舞蹈教学。
  (一)壮族舞蹈特点教学
  从现代壮族舞蹈教学单位的教学表现来看,其在教学中只会简单告诉学生舞蹈的名称,对其文化背景没有太多讲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壮族舞蹈时,只是单纯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脑海中没有明确的方向,通过单纯模仿,其并不能完全吸收教学内容,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舞蹈动作较为生硬,说明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表现不佳。针对上述壮族舞蹈教学方法的弊端,在现代理论下,舞蹈教师有必要在舞蹈教學之前,对舞蹈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所学舞蹈的特点与表达内容,此时学生在学习中将会产生想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壮族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师具有文化传承者的使命。因此,有必要对舞蹈背景文化进行了解,以便提升教育质量。
  (二)现代壮族舞蹈学生的不良表现分析与改善措施
  1.现代壮族舞蹈学生的不良表现
  因为现代生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的兴趣选择方向有很多。壮族舞蹈作为传统文化,逐渐不受人们重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只是“一时热度”,随着时间推移,就表现出兴趣下降的现象。同时,壮族舞蹈学习较为辛苦,学生很容易放弃学习,这一现象无疑说明壮族舞蹈教学质量会受到负面影响。另外,缺乏表演机会也会造成学生兴趣低下。
  2.现代壮族舞蹈学生不良表现的改善措施
  针对现代多元化事物的影响,现代壮族舞蹈教学可借助网络渠道来传播舞蹈内容,融合现代元素,使舞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此举可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壮族舞蹈,待其认可舞蹈精髓后,其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上涨,有利于提高壮族舞蹈教学质量。另外,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壮族舞蹈教学单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需求,又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壮族舞蹈的教学路径进行分析,阐明了壮族舞蹈的节律、风格、应用特点,认识舞蹈文化背景。同时,针对现代壮族舞蹈状况和舞蹈特征,提出了相关的教学路径。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作者简介:龚娟(1984-),女,江苏启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舞蹈。
其他文献
艾米莉·狄金森是著名的美国诗人,她在孤独中写诗三十多年,总共留下大约1800首诗。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广泛,主要集中在生活情趣、自然、死亡,语言凝练简洁,描绘真切,思想深沉。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本文主要从新批评的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我在可能之中幽居》进行分析和细读,首先集中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然后分析了这首诗的内容。  一、作者梗概  艾米莉·狄金森是著名的美国诗人。狄金森出生于马萨
期刊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雕塑艺术家,也是欧洲现实主义雕塑大师,在困厄的环境中,他不断地创作新颖、精彩的作品。一生中,他既受到支持,也受到攻击,罗丹将情感注入静态的雕塑艺术作品中,将自己的情绪外延,并注入人文主义思想,运用独特的雕塑语言,向世人展示强烈的艺术迸发性。正是这种艺术激情,造就了继菲底亚斯和米开朗基罗以后,欧洲又一难以跨越的雕塑高峰,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他完成了一件件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
期刊
哈金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作家,其作品《等待》曾经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虽然众多学者已经从文学伦理学、东方主义和零度写作等多个角度分析过这部小说,但是尚没有学者从创伤视角来分析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等待》围绕三个主人公讲了一段非正常的“婚外恋”感情故事,其中的女主人公吴曼娜虽然在十几年的漫长等待之后,最终与男主人公孔林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却患上心脏疾病,不久于人世。本文试图从创伤视角来探究吴曼娜悲剧
期刊
历史与文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历史是对现实的搬运,是对一段特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真实解读。人们可以通过历史去基本还原一段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岁月,去了解和感受先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当代与过去的区别。通过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人们能够获取很多对现实有益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人的生活。而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披着历史外衣的自由想象,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可以在一定程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其既要关注到学生原先的学习水平,还要考虑到现有的接受能力,再设计出吸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环节,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几节教学课例,谈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苏教版音乐第一册第七单元教唱歌曲《小蚂蚁搬米粒》  歌曲《小蚂蚁搬米粒》情绪欢快活泼,分为两部分,即数板
期刊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出民族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希特勒回来了》是2015年上映的一部德国电影,以戏谑的手法讲述了希特勒穿越到现代后利用现代媒体平台猛烈抨击当下德国社会中的问题、宣传自己的理念,最终成为广受欢迎的明星并再次拥有了众多追随者的故事。因其塑造的不同寻常的希特勒形象和影片中虚拟社会对希特勒的接受,影片自上映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本文将首先概述电影的主要内容,然后
期刊
无论是在地理、宗教、政治和文化領域还是在艺术研究领域,满族萨满文化都是我国民族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民族艺术中,满族的萨满文化充满神秘,拥有独特的人文精神,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一块瑰宝。其中,萨满图腾作为满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手段,在满族文化中闪现出独特的光芒。本文就围绕着新时代满族萨满图腾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进行究。  满族人民作为萨满的信徒,其对于萨满的信仰可以追溯到原始时
期刊
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的历史、美学价值和多元性特征的艺术学科,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资源,并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教育了解各种文化样态  (一)音乐中的地域文化  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能够追根溯源,人们可以找到为它提供营养的地域文化土壤。音乐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音乐的
期刊
《印式英语》中的女主人公莎希温柔而坚韧,在电影中,她有三重身份:妻子、母亲和自我。影片前部分,莎希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得不到应得的尊重,反而受到轻视;后半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莎希逐渐找回自信,展现了乐观、坚韧等人格魅力。因此,人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她一方面是受印度传统家长制压迫的一个女性形象,受到丈夫和孩子的轻视,但是另一方面她自身又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坚韧的人格,通过自己的
期刊
满族说部是满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和孕育出来的古朴而悠久的民间长篇说唱形式,满族人民崇拜英雄,歌颂英雄,因此在满族说部中,英雄故事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从开天辟地的神祇英雄,到半人半神的祖先英雄,再到天赋神权的帝王英雄和勇猛非凡的民间英雄,每一种英雄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叙事特点。  一、神坛上的英雄叙事——神祇英雄  神祇英雄是指神格化的英雄神,学者富育光将这类带有神话色彩的满族说部称作“窝车库乌勒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