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言文注释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高语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学好文言文不仅能使人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更能使人在与古人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生活上的哲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当然博大精深的文言文的学习却有巨大的困难存在,因而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注释。作为教材中的注释,笔者认为,至少它应具备两个特点:有效性和必要性。有效性是指注释应力求准确到位,它可用“好不好”或“对不对”来判定。至于必要性则指每个注释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可用“要不要”来界定。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语文中的部分文言注释为例,列举注释的四个欠妥之处,聊陈拙见,以供商酌。
  一、 前后不合型注释
  1.《荆轲刺秦王》:〔竖子〕对人的蔑称。(P19注释17)
  2.《鸿门宴》:〔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P25注释7)
  两处注释虽然都有道理可言,但毕竟前后不一致,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竖子”的义项之一为:小子。对人的蔑称。不妨依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注解,只须在“竖子”首次出现之处加以注释即可,以凸显注释的有效性。
  二、 本末倒置型注释
  1.《鸿门宴》:〔为(wèi)〕介词,替、给。(P22注释8)
  2.《鸿门宴》:〔谢〕道歉。(P23注释19)
  3.《鸿门宴》:〔意〕料想。(P23注释24)
  这些被注释的文字其实在其前一课《荆轲刺秦王》中均已经出现过: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遗憾的是,这些字在《荆轲刺秦王》中全部没有注释。同样含义的相同的文言词汇却只在其第二次出现之处被注释,这种本末倒置型的注释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还有碍于教师教学,大大降低了注释的有效性。
  三、 蜻蜓点水型注释
  1.《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如果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P18注释8)
  2.《荆轲刺秦王》:〔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函,匣子。
  3.《鸿门宴》:〔因〕趁着。
  在例1注释中,我们根据全句的翻译,可以确定教材将“行而无信”中的“而”解释为转折连词“却”,相当于“但是”。这样的注释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没有深入到句子或文本的内部。我们知道,转折连词的应用应是在一个既定事实的基础上,对上句所陈述的事实的转折。从文中可以看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还没有形成一个既定的事实,仅仅是行刺之前的一种假设而已。据此,笔者从注释的有效性角度认为:此句中的“而”应解释成“如果”可能更好一点。其实“而”表示假设的含义早已在初中课本中出现过。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例2注释中,教材简单地将“函”注释为“匣子”,其实这只是其字面意义。从全句的完整注释中可见,“函”应注释为“用匣子”更为妥当。笔者认为此处的注释不妨参照《烛之武退秦师》中“鄙”的注释方式,将“函”注释为:函,匣子。这里用作状语。
  在例3注释中,“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义项之一为: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前者为动宾结构,后者是动词。而教材中却对后文“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中的“因”作了注释,对前文“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荆轲刺秦王》)中的“因”未作注释,不仅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而且笔者认为,根据原文语境,最好将其注释为“趁机”这种动宾结构形式,或许比教材中将其注释成“趁着”更便于翻译一些。
  四、 重复累赘型注释
  1.《鸿门宴》:〔要(yāo)〕通“邀”,邀请。(P23注释10)
  2.《烛之武退秦师》:〔许〕答应。(P16注释16)
  3.《烛之武退秦师》:〔说〕通“悦”。(P16注释34)
  这些简单的文言字词在初中课本中均已作了详尽的注释。当然,我们不能认为初中已作注释的文言词汇到了高中就全都不需要再作注释。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微”字注释为“无,没有”。此义项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学生容易疏忽,因而在高中课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又作了重复注释,这个注释就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对于那些初中已作注释且极为简单的文言词汇在高中就没有必要再作注释了。以上三个被注释的字分别出现在初中已学的“便要还家”(《桃花源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等句子中,且都极为简单常见,因而这些词再在高中课本中作注释,难免有点幼稚可笑,给人重复累赘之感,也失去了注释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增加了大量的注释本无可非议,但课本文言注释既要能“拿得起”,具备其存在的有效性,确保准确到位,不模棱两可;又要“放得下”,具备其存在的必要性,必须非有不可,不重复累赘。大胆地将一些已作过注释的注释删除,留给学生“温故”余地,学生也会因有“温故”而“知新”。
  (作者单位:肥东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策预期、盈余管理动机与企业并购商誉减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政策预期会增加上市公司通过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盈余平滑”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进一步考虑市场化水平、产权性质和审计机构排名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样本中,上市公司更容易受政策预期的影响,通过商誉减值的手
86岁开始学画画,91岁开个人画展。文淑芳老人用5年的时间,从一个曾经体弱多病的老人,华丽转身成为一名画家。   今年91岁的文淑芳老人是四川成都人。年轻时她喜欢画画,但因为各种的原因,儿时的梦想没能实现。自从老伴去世后,一人独居的文奶奶陷入伤心和悲哀中,常常不能自拔,并且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  一场大病后让文奶奶的身体更加虚弱。那天,文奶奶的女儿把她从医院接回家后,就听到文奶奶喃喃自语:“就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说教学呢?由于小说的篇幅相对较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广,带来了教学的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教学时间的总量不充裕,绝不允许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并且使学生乐学善学小说,改变小说教学面临的尴尬局面,成为急切需要解决的疑难杂症。  基于学生学情,辩证处理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合理取舍课堂教学,
摘要:当前关于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大多侧重小学或初中某一方的操作策略,但教学衔接问题不只是操作的问题。将小、初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衔接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缺乏正确引领、教师自身思想意识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原因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教师;语文教学;双向衔接  近年来,对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关于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大多侧重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二是“诗
11月在嘉兴进行的“课博会”上,有位老师执教《慈母情深》,她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用反复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上。这样的教学,“一课一得”,过程简约,的确是对“目标不明,过程不清,方法不新”的阅读教学现状的一种改变。但是,作为教学的“一课一得”的“得”的落脚点,必须有足够的分量来承载这节课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点重心,如《一面》中的外貌描写,《乡下人家》中的拟人手法,《盘古开天地
青禾老师的长篇小说《戏台》有个副标题——“1952年漳州歌仔戏故事”,这个副标题里有两个关键词:“1952年”和“歌仔戏”。“1952年”,暗示了这部小说的基本“叙述动力”——非常年代的非常故事;“歌仔戏”,暗示了这部小说的大致内容——讲述歌仔戏剧团里的是是非非。  在谈论这部小说之前,有必要说说这两个关键词,因为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那已经是遥远的事了。“1952年”称得上是一个非常年份,这一年发生
摘要: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补写句子题型备受命题者青睐,但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时常感到无从下手,高考时此题的平均得分率也偏低。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明晰层次,把握选段大意;再结合前后语句分析,关注细节提示,补写出贴近语境的句子,旨在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的考查要求。  关键词:句子补写;观前顾后;语境;逻辑  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补写恰当的语句题,在201
摘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结合《春》这篇散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元素,从“文本本身”着手,提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分别为:在品字品句中感受语言美;在谋篇布局中鉴赏结构美;在文章风格中体验人情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提倡多角度地理解文本和人物。教学过程采用板块的形式,引领学生认识老王的形象,深入理解老王及杨绛的苦与善,认识杨绛悲天悯人的情怀、反思自我的境界及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让人性的光华照亮自己的内心。  关键词:杨降;高贵;老王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性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