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缝衣针掉到地毯上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缝衣针,掉在一块很大的地毯上,三个不同国籍的人——中国人、以色列人、德国人,用各自的方法来寻找。
  重视整体而疏于细节的中国人,会凭他那双慧眼,或站立在地毯中,或趴在地毯上,不停地移动身躯和转动眼球,努力去搜索。
  喜欢动脑子而希望尽量少消耗体能的以色列人,则去找一块磁铁,然后再趴在地毯上用磁铁帮助眼睛,在地毯上寻来寻去。
  德国人呢?
  精明而习惯做事靠程序的德国人,却会先将整幅地毯划成若干个格子区,再将各个格子编上号码,然后不慌不忙地按编号,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有序地来寻那根缝衣针。
  中国人的方法成本最少,不用工具,不用麻煩。运气好的话,也许一下子就看见那根针,捡起来就成功了。但如没什么运气,他也许找了老半天还找不到。
  以色列人的成功概率比中国人要稍大一些,缺点是他得花点本钱与时间弄那个磁铁来。
  德国人的办法麻烦点:一则他得先划格子区并编号;二则他要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搜索,远没有中国人与以色列人那样大气潇洒。
  然而,中国人和以色列人的方法,如果运气不佳的话,他们为寻找那根针所费的时间,有可能非常非常多(理论上可以无限多)。
  因为,第一,他们的方法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在某些区域无计划无察觉地来回搜寻);第二,遗留下一些从没去搜寻的“死角”,而那根针有时恰恰又在那死角里。
  德国人的方法就不同了: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浪费时间的重复劳动;而且,他找到那根针的最大时间量,也可事先锁定。若运气也降临到他的头上,当然也可大大缩短时间。
  那德国人的办法表面看似乎很“呆”,但却能帮他稳操胜券。
  摘自《万科周刊》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当一个士兵埋怨自己所受的苦处时,或是一个工人,等等,那就让他什么事都不做试试看。  ★两副相像的面孔,其中单独的每一副都不会使我发笑,但摆在一起却由于他们的相像而使人发笑。  ★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安慰我们,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刺痛我们。  ★既然我们不能通才并懂得一切可能懂得的事物,所以我们就必须对一切事物都懂得一些。因为对一切事物都懂得一些,要比懂得某一件事物的一切更好得多。  ★你愿意别人相信
期刊
商海智慧之一百二十四:河边的苹果    有一天,一位老和尚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
期刊
“口彩状元”  清代道光年间,安徽天长县有一位才子戴兰芬,幽默多才,能言善辩。20岁到京城考试,一天路过济南,忽然想起家乡有“讨口彩”的风俗,就是半夜时候出去,碰到人就问祸福的事,以求得他人的“吉言”,测测自己考试的运势。于是他半夜约两个同学往河岸去“讨口彩”。到河边看见一个渔船上灯火灿烂,舱内有一个娇俏渔娘正在灯下刺绣。三人于是一起大声喊道:“小娘子,有句话请教一下。”渔娘一看这三个人嬉皮笑脸,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在乔治敦那儿开了一家服装店,她跟我谈起了在她的店员身上遇到的麻烦,她雇的这位店员是学心理学专业的。   这位店员(让我们称她为布拉姆顿小姐吧)在她开始工作的第一天,看见有位女士走进店来,就迎上去问她想买什么。   那位女士说:“我想买套秋装。”   “您想买多少钱的呢?”布拉姆顿小姐问道。   “我不在乎价钱的多少。”那位女士说。   “噢?那我倒想向您提一个问题:您买这套衣服仅仅是因
期刊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满足市场竞争对管理的要求,必须对计划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多方面的脱胎换骨的改革,否则,国企将无出路。其中,企业管理改革的核心就是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的目的是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大的经营战略确定以后,用什么样的人做事?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事?究竟怎样做事?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为什么会人浮于事、扯皮推诿?为什么对市场反应迟钝、麻木不仁?为什么企
期刊
一、让b级人做a级事    这是开发人才的一种成功做法。意思是让低职者高就,目的是压担子、促成长。我们的传统做法是量才使用、人事相宜,什么等级的人就安排什么等级的事。让b级人做a级事这种做法既不同于人才高消费,又有别于人才超负荷,比较科学,恰到好处,既使员工感觉到轻微的压力,又不至于压力过大。事实证明,工作职位稍有挑战性,确实有助于激励员工奋发进取。    二、业绩最佳时立即调整    这是一种打
期刊
智力究竟为何物?还是在参军的时候,我就受到过所谓的智能测试,所有士兵都必须参加。结果我得了160分,而正常的得分是100分。军事基地里谁也没有见过如此高的分值,他们对我啧啧称羡,谈论不休(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因为第二天我依然是一名低等列兵。我的最崇高职责还是当一个伙头军)。   一生中,我一直在取得那样高的分数。结果,我就滋生了得意洋洋的想法,认为自己聪明透顶,同时巴望着别人也这么想。但事
期刊
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每一幅真迹,都价值连城,其中,又以《兰亭集序》最被世人看重,影响也最大。但现在世间流传的都是仿本,真本已失传,那么真本到哪里去了呢?据说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到他的坟墓里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酷爱收藏前人字画,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并潜心学习王氏字体,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但在宫里收藏的王羲之的很多墨宝真迹中,就是没有收集到最受世人
期刊
梵·高在最癫狂的时候,把耳朵割下来赠给一个妓女。然后他就被送进了疯人院。到了疯人院,梵·高被安排在一个集体病房里。整个病房空空荡荡,只有一张通开的木板铺,阴冷、潮湿。除梵·高外,还有另外12个病人。见他进来,那12个人并不搭理他,而是围在一个根本就没有火的火炉旁,默默地坐着。  整整一个下午,谁也不说一句话,就那么干坐着。梵·高远远地坐在木板铺上,百无聊赖地看着他们。凄冷的冬日,天很快就黑了,伙夫
期刊
1958年的时候,菲尔·奈特(Phil Knight)是一个成绩中不溜的奥勒岗州立大学田径队选手,主业是会计的他把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到鞋子上。毕业后菲尔返回老家波特兰做了个半死不活的教练,熬到1964年终于顶不住了,叫上自己大学时期的教练比尔·包尔门(Bill Bowerman),两个同样郁闷无聊的田径教练琢磨能不能找点田径周边的事干干,顺便赚点零花钱。  菲尔想起了造成自己当年成绩不佳的“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