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大学生求职简历中易出现虚假信息的部分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调查,对如何甄别大学生简历中的虚假信息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甄别虚假信息的方法:1、第三方辅证法;2、细节逻辑合理判别法;3、肢体语言辨别法。最后对未来企业招聘中如何降低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比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简历筛选 虚假信息 大学生 人力资源招聘
一、背景
求职简历作为大学生向企业介绍、推荐自我的名片,在大学生求职中扮演着“第一印象”的特殊角色;简历筛选也是企业招聘工作的必要流程,因此,求职简历在招聘工作中的角色尤为重要。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大学生求职简历中水分过多、不够真实的现象已愈发严重。根据应届生论坛上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10%参与者承认自己简历造假,近50%参与者承认夸大了自己的经历;[1]美国ADP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2001年的统计,44%的求职者在他们的简历中撒谎。[2]求职简历作为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参考资料,本应是求职者真实经历和能力水平的反映,而求职简历中的虚假信息则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如何甄别大学生求职简历中的虚假信息成为招聘及就业市场的重要课题。
二、现状及原因
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8所高校12个不同专业的35名大学生求职简历中信息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相关数据并分析了出现虚假信息的原因。其中男生14人,女生21人;专科生5人,本科生15人,研究生15人;京籍14人,非京籍21人。
从简历虚假信息程度分析,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保持一颗诚心来面对求职招聘工作。35.14%表示自己会在求职简历中对原有真实信息的修饰,5.41%表示会在简历中编造部分经历。
从简历虚假信息部分分析,实习经历(23.92%)、校园经历(13.04%)、工作经历(8.70%)和自我评价(8.70%)是大学生最主要出现虚假信息的部分。可以看出企业主要从大学生的各项经历中考察其能力水平,而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经历较为有限,项目比赛及学校职务经历也较少,且即使有经历其工作内容也较为简单,为了争取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大学生最容易在实习经历、校园经历和工作经历上出现虚假信息,企业也应更加关注相关部分的信息真实性。
从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原因分析,38.64%的大学生表示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13.64%表示由于其他求职者均在简历中夸大或编造信息以增加竞争力,因此自己也需要以此方式增加竞争力。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有97.14%的大学生表示其他求职者会在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他人平均简历的真实性为74.14%,自身平均简历的真实性为92.83%,而即使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的大学生也认为他人简历真实性更低,该结果说明现在简历造假现象对大学生的求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学校和社会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大学生能够诚信的来面对求职招聘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求职压力过大,经历经验较少,对工作职位薪资期待过高以及整体求职应聘的环境氛围四方面是导致大学生在求职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的主要原因,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实际实力和信心,还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集体努力。
三、甄别虚假信息的方法
本文笔者通过深度访谈法,对3名HR进行访谈,其中事业单位1名,国有企业1名,其他企业1名,了解企业对现大学生简历情况的现状分析,通过总结分析访谈内容及文献研究,得出甄别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方法。
根据访谈内容以及文献总结笔者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通过工作经验认为现大学生求职简历的真实性为90%,对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主要的甄别方法有以下三种。
1、第三方辅证法
“第三方辅证法”就是利用第三方平台或通过致电学校或工作单位,对学生的硬性条件给予证明。HR可以利用学信网的公开信息查询该应聘者简历的真实性,通过对毕业证书编号、四六级考试准考证号进行检索,将学信网系统反馈的信息与该面试者的基本信息一一核对,以此来判别该应聘者的硬性条件。也可通过直接致电学校或工作单位负责人询问相关情况进行信息确认。此方法较为客观且实用,主要用于甄别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和部分获奖情况。但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等领域渗透尚不充分,较多信息并未联网或公开,不易查询,对于具体内容较难核实。因此就需要采用第二种甄别方法。
2、细节逻辑合理判别法
“细节逻辑合理判别法”就是利用向应聘者提问细节的方式,把求职者担任的职位和发挥的作用对应起来考核,对其参与活动的真实性和最终成绩成果做出判断。虚假简历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时间衔接不准确;低龄高就,独担大任;全能冠军,具备所有能力等。[3]当简历出现上述情况时,企业就要尤其重点对应聘者进行询问辨别。在面试过程中,通过询问相关经历,能够判断应聘者是否存在夸大本身所承担工作,所起作用等内容且企业提问越具体,应聘者回答越详尽则信息真实性越高。
3、肢体语言辨别法
“肢体语言辨别法”就是采用观察应聘者回答时的面部表情、回答语速及肢体动作的方式,辨别应聘者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很多专家认为坐立不安、口吃、避免对视往往只是应聘者在面试时心情紧张的表示,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说谎者。心理学家表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降低语速,以便集中精力去编造他们的谎言,与此同时,他们极少使用肢体语言并保持眼光接触。”企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辨别法”辅助甄别信息的真实性。
四、对企业的相关建议
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应聘者与企业能力不匹配或与招聘目标相悖的情况,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和人才建设都是极大地精力、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浪费,因此,如何从企业方面降低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建立信息共享体制。企业可以通过单位间信息共享或与第三方信息共享,将应聘者的多份简历进行比对,检验应聘者简历中信息的真实性;还可将同校或同单位的应聘者简历进行筛查,避免出现同一学校学生会出现多名主席等现象。
第二,建立诚信机制。对企业而言,需要建立一種以诚信为导向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应聘者意识到,企业在选择员工时虽然重视学历、技能证书及工作经验等,但更重视员工的诚信和实践才能,只有在求职时不弄虚作假,才能真正体现学术和人生价值。[4]
第三,从大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招聘要求,避免虚高现象。调查中很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企业的招聘要求有些虚高,例如一定要有某方面的工作经验或不需要英语的工作要求应聘者英语6级以上等,导致了大学生采用虚假信息的方式争取面试和工作机会。企业尽量提出最真实的招聘需求,避免虚高,也能相应的招聘到更合适的员工。
当然,降低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比例还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实际实力和信心,也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集体努力和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 杜鑫.高校毕业生简历“注水”愈演愈烈[N].工人日报,2012-11-25.
[2] 续浩编译.美国专家估计30%求职简历注水或编造教育背景或伪造有关文件[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03-03.
[3] 吴涛.如何识别简历中的谎言[J].今日工程机械,2009(3):94-95.
[4] 李建军.大学生求职简历造假愈演愈烈,建立招聘信用机制迫在眉睫[N].甘肃法制报,2012-11-02.
【关键词】 简历筛选 虚假信息 大学生 人力资源招聘
一、背景
求职简历作为大学生向企业介绍、推荐自我的名片,在大学生求职中扮演着“第一印象”的特殊角色;简历筛选也是企业招聘工作的必要流程,因此,求职简历在招聘工作中的角色尤为重要。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大学生求职简历中水分过多、不够真实的现象已愈发严重。根据应届生论坛上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10%参与者承认自己简历造假,近50%参与者承认夸大了自己的经历;[1]美国ADP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2001年的统计,44%的求职者在他们的简历中撒谎。[2]求职简历作为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参考资料,本应是求职者真实经历和能力水平的反映,而求职简历中的虚假信息则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如何甄别大学生求职简历中的虚假信息成为招聘及就业市场的重要课题。
二、现状及原因
本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8所高校12个不同专业的35名大学生求职简历中信息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相关数据并分析了出现虚假信息的原因。其中男生14人,女生21人;专科生5人,本科生15人,研究生15人;京籍14人,非京籍21人。
从简历虚假信息程度分析,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保持一颗诚心来面对求职招聘工作。35.14%表示自己会在求职简历中对原有真实信息的修饰,5.41%表示会在简历中编造部分经历。
从简历虚假信息部分分析,实习经历(23.92%)、校园经历(13.04%)、工作经历(8.70%)和自我评价(8.70%)是大学生最主要出现虚假信息的部分。可以看出企业主要从大学生的各项经历中考察其能力水平,而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经历较为有限,项目比赛及学校职务经历也较少,且即使有经历其工作内容也较为简单,为了争取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大学生最容易在实习经历、校园经历和工作经历上出现虚假信息,企业也应更加关注相关部分的信息真实性。
从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原因分析,38.64%的大学生表示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13.64%表示由于其他求职者均在简历中夸大或编造信息以增加竞争力,因此自己也需要以此方式增加竞争力。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有97.14%的大学生表示其他求职者会在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他人平均简历的真实性为74.14%,自身平均简历的真实性为92.83%,而即使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的大学生也认为他人简历真实性更低,该结果说明现在简历造假现象对大学生的求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学校和社会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大学生能够诚信的来面对求职招聘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求职压力过大,经历经验较少,对工作职位薪资期待过高以及整体求职应聘的环境氛围四方面是导致大学生在求职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的主要原因,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实际实力和信心,还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集体努力。
三、甄别虚假信息的方法
本文笔者通过深度访谈法,对3名HR进行访谈,其中事业单位1名,国有企业1名,其他企业1名,了解企业对现大学生简历情况的现状分析,通过总结分析访谈内容及文献研究,得出甄别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方法。
根据访谈内容以及文献总结笔者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通过工作经验认为现大学生求职简历的真实性为90%,对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主要的甄别方法有以下三种。
1、第三方辅证法
“第三方辅证法”就是利用第三方平台或通过致电学校或工作单位,对学生的硬性条件给予证明。HR可以利用学信网的公开信息查询该应聘者简历的真实性,通过对毕业证书编号、四六级考试准考证号进行检索,将学信网系统反馈的信息与该面试者的基本信息一一核对,以此来判别该应聘者的硬性条件。也可通过直接致电学校或工作单位负责人询问相关情况进行信息确认。此方法较为客观且实用,主要用于甄别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和部分获奖情况。但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等领域渗透尚不充分,较多信息并未联网或公开,不易查询,对于具体内容较难核实。因此就需要采用第二种甄别方法。
2、细节逻辑合理判别法
“细节逻辑合理判别法”就是利用向应聘者提问细节的方式,把求职者担任的职位和发挥的作用对应起来考核,对其参与活动的真实性和最终成绩成果做出判断。虚假简历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时间衔接不准确;低龄高就,独担大任;全能冠军,具备所有能力等。[3]当简历出现上述情况时,企业就要尤其重点对应聘者进行询问辨别。在面试过程中,通过询问相关经历,能够判断应聘者是否存在夸大本身所承担工作,所起作用等内容且企业提问越具体,应聘者回答越详尽则信息真实性越高。
3、肢体语言辨别法
“肢体语言辨别法”就是采用观察应聘者回答时的面部表情、回答语速及肢体动作的方式,辨别应聘者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很多专家认为坐立不安、口吃、避免对视往往只是应聘者在面试时心情紧张的表示,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说谎者。心理学家表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降低语速,以便集中精力去编造他们的谎言,与此同时,他们极少使用肢体语言并保持眼光接触。”企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辨别法”辅助甄别信息的真实性。
四、对企业的相关建议
简历中出现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应聘者与企业能力不匹配或与招聘目标相悖的情况,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和人才建设都是极大地精力、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浪费,因此,如何从企业方面降低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建立信息共享体制。企业可以通过单位间信息共享或与第三方信息共享,将应聘者的多份简历进行比对,检验应聘者简历中信息的真实性;还可将同校或同单位的应聘者简历进行筛查,避免出现同一学校学生会出现多名主席等现象。
第二,建立诚信机制。对企业而言,需要建立一種以诚信为导向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应聘者意识到,企业在选择员工时虽然重视学历、技能证书及工作经验等,但更重视员工的诚信和实践才能,只有在求职时不弄虚作假,才能真正体现学术和人生价值。[4]
第三,从大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招聘要求,避免虚高现象。调查中很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企业的招聘要求有些虚高,例如一定要有某方面的工作经验或不需要英语的工作要求应聘者英语6级以上等,导致了大学生采用虚假信息的方式争取面试和工作机会。企业尽量提出最真实的招聘需求,避免虚高,也能相应的招聘到更合适的员工。
当然,降低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比例还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实际实力和信心,也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集体努力和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 杜鑫.高校毕业生简历“注水”愈演愈烈[N].工人日报,2012-11-25.
[2] 续浩编译.美国专家估计30%求职简历注水或编造教育背景或伪造有关文件[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03-03.
[3] 吴涛.如何识别简历中的谎言[J].今日工程机械,2009(3):94-95.
[4] 李建军.大学生求职简历造假愈演愈烈,建立招聘信用机制迫在眉睫[N].甘肃法制报,201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