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84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研究物理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观察力是研究物理必备的能力.巴洛夫的座佑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力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观察力较强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规律,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掌握新知識.就初中学生来说,培养观察力,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
  一、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观察目的不明确
  在观察前,学生缺乏思考,无意识支配.
  2.学生的情绪易变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奇观的形体,响亮的声音,往往能使他们乐在其中,忘记了本来的任务.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烧瓶的形状、火焰的颜色,加热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他们忽略了观察水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以及“白气”的产生.
  3.学生缺乏精细辨别的能力
  学生往往满足于或停留于大致笼统的观察,不善于观察物理的局部和细节,特别是被刺激作用较强部分掩盖的较弱部分容易被忽略.
  例如,在演示“滚摆”实验时,学生容易注意到滚摆旋转并上下运动,却容易忽视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和旋转速度的变化.
  又如,在观察对废灯泡的灯芯加热和废灯泡的灯丝加热两个实验时,有些学生不能辨清观察的对象是玻璃还是金属灯丝.
  4.观察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学生往往凭自己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表述对象,不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失之于片面.
  例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会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却不知道这个结论不能用来描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但因摩擦不能运动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前明确目的、把握方向
  明确目的、把握方向是提高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初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设备所吸引,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在鼓励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去观察、去发现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实验程序观察等,每种观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侧重之处.课堂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
  3.对比观察,一目了然
  对比观察法是经常用到的观察方法,在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观察方法时,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和不同的实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产生不同物理现象的原因.
  4.重点观察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本质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特点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
  5.按实验程序观察
  许多物理实验,不仅使用的仪器、仪表多,操作步骤也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观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心理品质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首先,可以以一些科学家热衷于观察终于有所发现,从而成功的事例,提高学生对观察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例如,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过程;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等.
  其次,在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物理过程时,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无论正确与否,都适当加以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持久集中注意观察的能力
  很多科学家的发现都起源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对细节的观察.
  例如,奥斯特和法拉第的发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为他们对大量实验的过程集中、持久地观察发现的.
  3.观察时要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对观察的干扰作用
  例如,在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时,当教师捅破一边的肥皂泡后,细线被“拉”向另一侧,而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细线被推向了另一侧,从而理解成分子间存在斥力,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边观察,边思考.
  4.要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机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物理现象,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渐渐养成习惯,积累知识、经验.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应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
其他文献
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智能水平和内在潜能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将班内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几个小组,这些小组在教师有目的、有区别地教育和学生自身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不同层次教学.  一、科学分层施教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开学之初,教师要尽快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摸清学生的基础
一、背景简介  近年来,师生关系恶化事件频频报道于媒体.例如,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学生李某捅杀班主任老师事件、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道东小学六年级班主任侯某因为学生徐某与其顶了两句嘴,就抓住徐某的头发往身上猛踢,致使徐某摔倒,头部撞墙,造成徐某头颅内血肿,最后导致死亡.这些师生关系极端恶化的现象,使我的心沉甸甸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频发?师生关系恶化现象谁之过?如何才能避免和消除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发散与集中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猜想、联想等方法,对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获得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趣  初中学生正是心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学习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之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在学习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该
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学教育,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及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  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入手,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特点  1.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被动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这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高中物理教育的思想定位于“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教材在构建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蕴涵着人文价值的思想,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体现人文教育的精神.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人文教育的功能  早期的人文学科教育实际更加重视人的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不以培养专家为目的.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认识和堆积.”从这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以往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这一教学要求转变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提高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这一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今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急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就如何将综合性思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也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进行数学教学创造了机会.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运而生.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数学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整合  新课标要求
教学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教学形式是教师通过讲授以及板书,将教学内容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學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  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在教学模式构建中的自主参与性,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行简要探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