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高,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各种有趣、接近学生思维世界的游戏形式就是可爱的趣味教学,而课改后的教材恰恰给了学生一个在趣味数学中学习的机会。那么我们究竟在课堂上如何做,能使孩子们学习得轻松快乐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在任教低年级的两年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会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轻松主动的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有的叫唐老鸭的商店,有的叫米老鼠商店等,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到“商店”购物,真买真卖,好似在超市购物一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购物的情况。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争先恐后,亲切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游戏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低年级的孩子们具有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玩的特点,一旦在课堂上缺少了他们喜欢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就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因此,我觉得每一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用孩子的心灵从儿童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编儿歌、演数学课本剧、评一评数学小老师等数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一)、编一编数学儿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心里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要让数学课堂有趣,变成和小学生一样可爱、一样绚丽多彩,一样的稚嫩可爱,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那就是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引进教学课堂。
如:学习《有几瓶牛奶》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完成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学生自己编制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学生在自己编制的儿歌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发现了数学的有趣,数学的可爱。
(二)、演一演数学课本剧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课本剧等数学节目,数学老师帮助他们搭建粉墨登场、竟相“唱戏”的平台,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做好孩子们忠实的观众。童趣盎然,润物无声的数学课本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玩。
题目:小明家到学校要走50米,一天早上他从家里出发去上学。走了20米后发现忘记带文具盒,于是回家取了文具盒然后去学校,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
剧本:今天是阳关明媚的一天,小明正准备从家里去上学。小明很快的收拾好书包,并向奶奶打声招呼(奶奶,我去上学了,再见!)然后高高兴兴的出门了。小明走离家20米处,突然想起自己的文具盒没带,急急忙忙跑回家。然后又从家出发,向学校走去。通过模拟课本题目的情节,使问题形象具体化,很清晰明了的展示出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渗透题目。并且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评一评数学小老师
低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好动,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当他们知道某道题的答案后,不管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就不会再听老师的讲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开展“小老师”评比活动。
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请小老师来讲解计算过程。我们以54---39为例。请小老师上台讲解:请同学们看黑板,先算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3---9够吗?(不够)怎么办?(向十位的5借个一送给4)变成几减几?(14---9=5)再计算十位,5借了一个还有几个?(4个)4----3=1,所以54---39=15.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仅让听的同学得到复习、巩固,还让上台讲解的同学,做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更是同时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在数学操作中,手脑并用的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指一指等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增强了。
如: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给每个同学一张白纸,听老师口令,先用学具摆一摆,把口令表示出来,然后在纸上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并让学生分别写出加法、乘法算式,最后写上口诀。这样不仅仅复习巩固了新知,渗透知识,直观形象化的展示出来,还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增添不少乐趣与色彩。
四、在数学竞赛中,紧张积极的学习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尤其低年级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
如:学习《加减混合》时,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进行计算接力比赛。比赛者分别由对方选择10人,其余人分别为自己小组加油。让比赛小组同时计算相同10道题目,1人1道,当上道题做完时,才能由下个人进行计算下一题。每次谁先完成多加1分,每题计算错误为0分,正确为10分,加油者不遵守纪律每人每次扣一分。最后进行记分统计,得分高的胜利。经过比赛,枯燥的计算充满欢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班集体的凝聚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青莲镇青莲小学)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在任教低年级的两年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会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轻松主动的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有的叫唐老鸭的商店,有的叫米老鼠商店等,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到“商店”购物,真买真卖,好似在超市购物一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购物的情况。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争先恐后,亲切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游戏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低年级的孩子们具有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玩的特点,一旦在课堂上缺少了他们喜欢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就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因此,我觉得每一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用孩子的心灵从儿童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编儿歌、演数学课本剧、评一评数学小老师等数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一)、编一编数学儿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心里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要让数学课堂有趣,变成和小学生一样可爱、一样绚丽多彩,一样的稚嫩可爱,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那就是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引进教学课堂。
如:学习《有几瓶牛奶》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完成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学生自己编制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学生在自己编制的儿歌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发现了数学的有趣,数学的可爱。
(二)、演一演数学课本剧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课本剧等数学节目,数学老师帮助他们搭建粉墨登场、竟相“唱戏”的平台,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做好孩子们忠实的观众。童趣盎然,润物无声的数学课本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玩。
题目:小明家到学校要走50米,一天早上他从家里出发去上学。走了20米后发现忘记带文具盒,于是回家取了文具盒然后去学校,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
剧本:今天是阳关明媚的一天,小明正准备从家里去上学。小明很快的收拾好书包,并向奶奶打声招呼(奶奶,我去上学了,再见!)然后高高兴兴的出门了。小明走离家20米处,突然想起自己的文具盒没带,急急忙忙跑回家。然后又从家出发,向学校走去。通过模拟课本题目的情节,使问题形象具体化,很清晰明了的展示出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渗透题目。并且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评一评数学小老师
低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好动,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当他们知道某道题的答案后,不管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就不会再听老师的讲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开展“小老师”评比活动。
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请小老师来讲解计算过程。我们以54---39为例。请小老师上台讲解:请同学们看黑板,先算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3---9够吗?(不够)怎么办?(向十位的5借个一送给4)变成几减几?(14---9=5)再计算十位,5借了一个还有几个?(4个)4----3=1,所以54---39=15.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仅让听的同学得到复习、巩固,还让上台讲解的同学,做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更是同时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在数学操作中,手脑并用的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指一指等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增强了。
如: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给每个同学一张白纸,听老师口令,先用学具摆一摆,把口令表示出来,然后在纸上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并让学生分别写出加法、乘法算式,最后写上口诀。这样不仅仅复习巩固了新知,渗透知识,直观形象化的展示出来,还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增添不少乐趣与色彩。
四、在数学竞赛中,紧张积极的学习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尤其低年级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
如:学习《加减混合》时,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进行计算接力比赛。比赛者分别由对方选择10人,其余人分别为自己小组加油。让比赛小组同时计算相同10道题目,1人1道,当上道题做完时,才能由下个人进行计算下一题。每次谁先完成多加1分,每题计算错误为0分,正确为10分,加油者不遵守纪律每人每次扣一分。最后进行记分统计,得分高的胜利。经过比赛,枯燥的计算充满欢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班集体的凝聚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青莲镇青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