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高中生克服碎片化阅读缺点,优化阅读方式,走向深入阅读,追求阅读高效,从而使之成为有利于高中生学习和阅读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高中生;阅读方式;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10—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者超过六成,高于整体网民,这使未成年人的时间以及知识构成呈现“碎片化”趋势。既然“碎片化阅读”已日益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方式而不可逆转,针对此种“新”学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形成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方式进行有效干预和矫正?关键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
一、化碎为整,优化高中生阅读方式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一书中,这样界定“信息”和“知识”:我们从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获得的大部分都是“信息”;“知识”是从这些累积的事实、结果和现象中汲取的精华。“信息”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它需要经过收集、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系统化和完善之后,才能被称为“知识的结晶”。如何将学生日常阅读中获得的“碎片化信息”转变为“知识的结晶”?
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规定为“一、二、三”:“一”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或针对时事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二”是,内容至少包含两句名言;“三”是,主体段至少三段——阐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最后让学生积累这些素材并在后面写下评论,为自己的作文积累厚实的写作素材。然后在后期的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所阅读的零碎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开展训练,运用储备的素材进行相关的语段训练。教会学生创设具有个人特色的“作文素材档案”:分类,拿本活页本,分门别类地记;标注,每种素材都有其適用的若干主题,在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关键词;训练深入思考,写作文随笔,及时点评反馈,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材料到底如何用;整合材料归类,从不同的话题中选取类似或相互补充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变碎为宝,引导高中生阅读深入
伴随碎片化阅读的往往是浅阅读,除了读者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意无意的片段化处理外,还有阅读目的从知识阅读趋向娱乐阅读的趋势。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精选碎片阅读内容,重视经典阅读,培养学生高雅文学品位,以高质量的文学碎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本,将文本细读作为将文本读深读透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合理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筛选出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产生兴趣度高且文学性高的文学碎片,深挖文学魅力。
在学习《氓》这首诗歌时,我发现学生对爱情诗歌的学习和讨论兴趣尤其高涨,所以和学生一起开展了一次“诗歌中的爱情之我见”专题学习。让学生在教材、诗词词典或者通过网络等阅读媒介阅读选择:课文中出现的爱情诗歌,与课文相关文章的选读,古今爱情诗歌比较阅读文章。 把这些组合到一起,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探究诗歌阅读方法。首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古诗韵律之美。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读,领悟诗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韵味,再现诗歌意境。最后,在相似的古诗比较鉴赏中领略深刻底蕴,从而让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能体会出“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是不尽的眷恋。
三、以碎为媒,追求高中生阅读高效
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抓住每一个“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少到读多,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对于课程繁重的高中学生来说,“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零散的阅读”,完全可以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零星、片断的时间,如:车站候车的三五分钟,大课间的休息,食堂买饭前的等待,晚上入睡前,等等。如果珍惜这些零碎的时间,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和阅读中,积少成多,从而丰富阅读内容,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
《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一书中说,读书不能太勉强,要循序渐进。阅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每天空出五分钟来阅读就行。《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提到,时间限制会提高记忆能力,有了时间限制,注意力会提高,大脑运转更加迅速。大脑在受到适度刺激时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不仅能够提高注意力,还能够提高记忆力。碎片时间读书的记忆效果更好,因为人类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般人能在15分钟以内维持较高的精神注意力。循序渐进,慢慢拉长阅读时间会比较好。在背包里随时放几本书,生活中经常有的零碎时间,比如等车、搭车,以及无所事事的时候,合理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
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正视那些碎片化语段,用心发掘优良的阅读文本,“化碎为整”;我们可以利用好阅读和写作课堂,开展训练,潜心体会文字蕴含的魅力,学会“博观约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每一个碎片化时间,随时阅读、不断思考,从而“厚积薄发”。碎片化阅读是社会时代发展的结果,有它合乎情理和实际的因素,善加利用,它也并非洪水猛兽。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生;阅读方式;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10—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者超过六成,高于整体网民,这使未成年人的时间以及知识构成呈现“碎片化”趋势。既然“碎片化阅读”已日益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方式而不可逆转,针对此种“新”学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形成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方式进行有效干预和矫正?关键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
一、化碎为整,优化高中生阅读方式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一书中,这样界定“信息”和“知识”:我们从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获得的大部分都是“信息”;“知识”是从这些累积的事实、结果和现象中汲取的精华。“信息”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它需要经过收集、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系统化和完善之后,才能被称为“知识的结晶”。如何将学生日常阅读中获得的“碎片化信息”转变为“知识的结晶”?
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规定为“一、二、三”:“一”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或针对时事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二”是,内容至少包含两句名言;“三”是,主体段至少三段——阐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最后让学生积累这些素材并在后面写下评论,为自己的作文积累厚实的写作素材。然后在后期的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对所阅读的零碎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开展训练,运用储备的素材进行相关的语段训练。教会学生创设具有个人特色的“作文素材档案”:分类,拿本活页本,分门别类地记;标注,每种素材都有其適用的若干主题,在旁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关键词;训练深入思考,写作文随笔,及时点评反馈,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材料到底如何用;整合材料归类,从不同的话题中选取类似或相互补充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变碎为宝,引导高中生阅读深入
伴随碎片化阅读的往往是浅阅读,除了读者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意无意的片段化处理外,还有阅读目的从知识阅读趋向娱乐阅读的趋势。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精选碎片阅读内容,重视经典阅读,培养学生高雅文学品位,以高质量的文学碎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本,将文本细读作为将文本读深读透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合理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筛选出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产生兴趣度高且文学性高的文学碎片,深挖文学魅力。
在学习《氓》这首诗歌时,我发现学生对爱情诗歌的学习和讨论兴趣尤其高涨,所以和学生一起开展了一次“诗歌中的爱情之我见”专题学习。让学生在教材、诗词词典或者通过网络等阅读媒介阅读选择:课文中出现的爱情诗歌,与课文相关文章的选读,古今爱情诗歌比较阅读文章。 把这些组合到一起,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探究诗歌阅读方法。首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古诗韵律之美。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读,领悟诗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韵味,再现诗歌意境。最后,在相似的古诗比较鉴赏中领略深刻底蕴,从而让学生在“碎片化阅读”中能体会出“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是不尽的眷恋。
三、以碎为媒,追求高中生阅读高效
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抓住每一个“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少到读多,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对于课程繁重的高中学生来说,“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零散的阅读”,完全可以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零星、片断的时间,如:车站候车的三五分钟,大课间的休息,食堂买饭前的等待,晚上入睡前,等等。如果珍惜这些零碎的时间,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和阅读中,积少成多,从而丰富阅读内容,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
《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一书中说,读书不能太勉强,要循序渐进。阅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每天空出五分钟来阅读就行。《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提到,时间限制会提高记忆能力,有了时间限制,注意力会提高,大脑运转更加迅速。大脑在受到适度刺激时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不仅能够提高注意力,还能够提高记忆力。碎片时间读书的记忆效果更好,因为人类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般人能在15分钟以内维持较高的精神注意力。循序渐进,慢慢拉长阅读时间会比较好。在背包里随时放几本书,生活中经常有的零碎时间,比如等车、搭车,以及无所事事的时候,合理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
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正视那些碎片化语段,用心发掘优良的阅读文本,“化碎为整”;我们可以利用好阅读和写作课堂,开展训练,潜心体会文字蕴含的魅力,学会“博观约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每一个碎片化时间,随时阅读、不断思考,从而“厚积薄发”。碎片化阅读是社会时代发展的结果,有它合乎情理和实际的因素,善加利用,它也并非洪水猛兽。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