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来源 :技术与创新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6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要比劳动力与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都小,说明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小。结合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 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4-0401-05
  0 引 言
  在经济学理论背景下,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2大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继物质资本和劳动力2大要素后,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前是人才汇集的区域,区域所形成的人才流动机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对东北地区以外的人才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艰苦的生活物质条件无法满足人才追求高收入、优越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不但不能吸引区域外的人才就业,而且也很难留住区域内的人才,因而导致了东北地区大量人才的流失。自改革开放以后,大量人才往南迁移使得东北地区变成人才净流出区域。因为在这些流出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更倾向于往发达区域流动,这就导致了虽然东北地区的教育水平比较高,人力资本优势凸显,但是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发挥很大的经济效用。所以,怎样为东北地区这一态势提出重要的建议意义重大。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950年,由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1960 年,他在文章中指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比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得多。由于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提出与研究,之后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们分别以索洛、罗默等人为代表形成了宏观学派和以舒尔茨、明赛尔等人为代表形成了微观学派。1980年,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在该增长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这一内生变量,强调了知识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有着决定性作用。
  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之后又有很多国内学者对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韩竹[1](2011)在探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得到转变时,提出了在转变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中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至关重要。高远东和花拥军[2](2012)在卢卡斯作用机制和尼尔森—菲尔普斯作用机制下建立了空间经济增长模型,并选取了中国27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人力资本与知识人力资本均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知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比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李德煌和夏恩君[3](2013)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并结合统计到的人口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引擎,而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逐渐减弱。以上学者都是对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之后又有学者进一步对人力资本流失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研究。翟丽丽等[4](2013)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外流对其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估算,结果得出人力资本外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并由此提出相关的完善人力资本的建议以防止人力资本流失,对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罗伟[5](2013)借鉴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选取了1990—2010年的数据并进行OLS回归,由此得出人力资本外流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现有研究较多的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区域内的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会有差异,有些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较大,而有些地区则较小,具体要看各区域整体发展的情况。文章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6],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相对于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来说,人力资本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2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2.1 模型的构建
  通过选取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其一般形式为:Y= ALαKβ,其中Y为经济总量;K为物质资本;L为劳动力;A为技术水平。α 和β分别是劳动力与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了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这一变量[7],并由此估计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从而来比较物质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3要素分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大小。因此,文章在构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时,在原模型——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力资本这一变量,把这一变量定义为H,完善后的方程具体为:Y = ALαKβHγ,其中:K为物质资本;H为人力资本;L为劳动力;A为技术水平。α 和β分别为劳动力、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γ为东北三省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取对数后的具体模型为:lnY=A+αlnL+βlnK+γlnH,其中,
  lnY为被解释变量,lnK,lnL,lnH 为解释变量。通过用“最小二乘法”对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由回归结果分别估计出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并比较三者大小,由此得出东北地区人力资本没有发挥经济效用的结果并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
  2.2 数据的选取   通过选取东北地区1995—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里的东北地区是指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3个省份,这3个省份选取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而且下文中的数据均是3个省份相加处理得来。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别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需要选取几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测算,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存量、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存量。
  1)地区经济增长。文章选取东北三省历年人均GDP 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因为人均GDP 可以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并且这一数据的获取也较为容易。
  2)人力资本存量。关于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学者们在各自的研究中都有涉及,而且他们常常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考虑指标的选取,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但是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文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通过计算东北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年末个体就业人数的比重,然后再乘以平均受教育年限15,把以此计算出的结果作为衡量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8]。
  3)劳动力存量。通过选取东北3省年末个体就业人数来作为劳动力存量的度量指标。
  4)物质资本投入。对于物质资本的变量选择,学者们主要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本形成额、资本形成额、固定资本存量、资本存量等来作为衡量物质资本投入的指标。文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东北地区物质资本投入的指标。具体数据见表1.
  3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1 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原始数据会在模型建立时,因数据本身的问题而产生“虚假回归”现象。因此,首先要采用ADF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若原序列是非平稳的,则下一步要检验一阶差分与二阶差分的平稳性,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各原序列的单位根统计量都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临界值,故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就说明几个变量的原序列都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下没有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经过二阶差分后,单位根统计量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临界值,故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各序列数据都为二阶单整数据。
  3.2 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
  通过以上ADF检验,我们可知所有变量均为二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故进一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At most 2 一栏中p值为0.098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表明几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
  3.3 模型回归分析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劳动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用最小二乘法对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这几个变量进行模拟回归,以下是回归估计结果(见表4)。
  模型回归结果:lnY=2.774 976+0.538 595lnL+0.486 279lnK+0.150 902lnH.
  从整个模型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调整后的R2为0.997 182,几乎接近于1.整个模型的F统计量为2 242.157,表明所有的解释变量组合在一起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很显著。根据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结论
  1)劳动力lnL的弹性系数为0.538 595,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东北3省的劳动力每增长1%,其人均GDP会增长0.538 595%.
  2)物质资本lnk的弹性系数为0.486 279,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东北三省的物质资本每增长1%,其人均GDP便增长0.486 279%.
  3)东北3省人力资本lnH 的弹性系数为0.150 902,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东北3省的人力资本每增长1%,其人均GDP便增长0.150 902%.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要比劳动力与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都小,这说明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都要小。
  由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人力资本虽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正面效应,但是相对于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来说,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也就是说现今东北地区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来拉动其经济增长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为什么没有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本没有发挥经济效用?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解决呢?首先,物质资本与劳动力这2大因素仍然是拉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必须强调东北三省人力资本这一要素的发挥,从依赖劳动力和物质资本这2大要素的投入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来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虽然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人才优势凸显,但是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用发挥有限,故将结合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建议。
  4 对策建议
  4.1 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如今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各地政府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都十分重视,欠发达地区政府则更应该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多投入,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并且吸引人才。因为东北地区还属于欠发达地区,所以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投入有限,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落后。那么东北地区未来将如何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呢?首先,应该对医疗保险进行调整,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存是基础,只有解决了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各地区的人才才有可能考虑东北地区的其他因素,东北地区才能留住人才或者各地区人才才有可能向东北地区流入。其次,提高东北地区的住房公积金标准,因为人才的住房问题是有关他们能否安心工作、积极创造的一个重要前提,东北地区的住房公积金问题主要在于政府补贴较少,投入有限,故政府应该加大这一部分的投入。   4.2 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传统的产业结构以钢铁、石油等重工业为主,如今这些行业都面临着能源消耗量大、产能过剩等问题,属于落后的产业,无法吸引人才。故东北地区必须以高科技、知识经济为引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利用好东北地区的人才,东北地区的众多高等院校培养出了大量人才,他们掌握了前沿理论,政府应该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一定的研究基金及实习基地,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协同发展。
  4.3 增加研究经费的投入
  东北地区必须增加研究经费的投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为一个地区的研究经费是发挥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前提,只有拥有充足的研究经费,才能充分利用好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否则人才会因为无法在东北地区发挥自身能力而选择向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地区迁移。在增加研究经费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加R&D经费,R&D经费投入的越多,该地区科技人才的利用率就越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使得科技人才充分利用以防止人才流失。
  4.4 优化地区职业结构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是很好的,为国计民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步淡化,但是这种淡化并不是很彻底的,而且东北地区又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的地区,很多人不愿意抛弃原有的观念,在一些部门还带有行政命令色彩,这不利于企业自主生产、自由竞争,对于人才的聘任、任用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东北地区首先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其重视国有企业而轻视民营企业的择业观念,其次,政府要实施政策来支持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营企业补贴。这样,东北地区才能从国有企业较集中转变成为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现象。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自由发展、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使得人才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 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基于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基础[J].北方经贸,2011(4):73-74.
  [2] 高远东,花拥军.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2(1):39-50.
  [3] 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100-106.
  [4] 翟丽丽,云丽虹,单子丹,等.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外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15(1):49-53.
  [5] 罗 伟.人力资本外流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5):91-93.
  [6] 卞纪兰,段 冶.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5):44-48.
  [7] 刘 瑛,熊先承.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人力资源战略调整为例[J].企业经济,2013(1):143-145.
  [8] 孙正林,韩智宇.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经济师,2014(7):12-14.
其他文献
摘 要: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是科技企业的灵魂所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技术获取方式在企业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选择何种获取方式会受到企业规模、生命周期、地域等因素的制约,进而对研发投入绩效产生影响。文中联系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技术获取方式对企业绩效的调节机制。通过收集证监会两个行业共236家企业2012—2016年度的年报数据和问卷调研数据,设计技术自
期刊
摘 要: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将社会资本分为市场、制度及技术3个维度,利用沪深两市55家农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财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资本和制度资本对企业财务、创新绩效具有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技术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并且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资本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与财务绩效不显著正相关。企业在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文中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从职业能力成长性出发,提出了以职业能力成长为目标、以知识传递和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培训设计理念,并围绕设计要点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供借鉴。关键词:成长性;能力提升;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 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4-0433-03  Abstract:With
期刊
摘要:基于互联网构建电子招投标平台是实现招投标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手段。现实中的电子标书文件动辄几百兆字节,实现基于C/S架构的互联网安全加速传输系统对于提高电子招投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综合运用身份认证技术、安全传输协议、多种广域网加速技术,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升标书文件传输速度,为电子招投标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同时为供应商提供支持USBkey+CA认证的Windows版本
期刊
摘要:选取2012—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高管持股和现金流量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持股与研发投资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企业自由现金流与研发投资正相关。因此,对企业高管进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投资,但持股比例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会产生壕沟防守效应,保持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管持股;自由现金流;研
期刊
摘要:借鉴自然界中的自适应法则,利用动态双重自适应PSO算法机理,对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演化模型进行构建,利用自适应学习系统和自适应共享系统2个复杂资源来对知识状态这一复杂自适应系统进行趋近。通过知识吸收,知识学习,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等几个步骤将知识状态系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演化,最后对此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双重自适应PSO算法机理能够较好地反映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演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证验证的方法研究公司高管的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2种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大小是如何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选用2009—2014年沪深2市71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2种薪酬激励方式均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对高管实行薪酬激励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
期刊
摘 要:技术创新审计是一种新的科技专业化服务形式,主要功能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或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专业鉴证。从影响技术创新的收益、质量和时效的不利因子角度出发,设计了技术创新不利因子过滤模型。结合电子信息行业2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为实证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法对提炼的双层不利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表明,简化技术创新审计工作量、提高技术创新审计测度的可操作性是过滤不利因子方法进行的技术创新审
期刊
摘 要:依据金融服务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理论回顾、借鉴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基础上,通过深入港口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宁波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金融服务港口发展现况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实证研究1985—2010年金融服务宁波港口发展的贡献及制约程度,实证了金融服务宁波港口发展与口岸进出口总额、口岸出口额、口岸进口额、第二产业和社会就业之间的回归,指出了“硬投资”方向,合
期刊
摘 要:文章回顾了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研究生规模的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状况,以师生比为主要指标说明了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指出导师科研经费充足,可以满足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要求。生师比较高,导师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持合理的生师比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科;规模;生师比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