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死”文化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头衔,让日本电影《入殓师》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在欧美票房市场表现出色,但在中国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声名赫赫。究其原因,中日在丧葬文化上始终存在差异,对于死亡、殡葬、入殓等敏感内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忌讳的。在东方文化中,死亡更多地带有黑暗,消极的意味。
   在对《入殓师》这一影片仔细探究之后,让笔者本人对日本的丧葬文化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关键词:生 死 死亡观 入殓 尊重 旅程
  
  中国的丧葬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背景,在历史的沿革中受到了儒学的诸多影响。丧葬礼仪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地位不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也折射出中国人的死亡观。而受到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丧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根据本国具体情况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改变。
  片首以男主人公驾车在漫天风雪中行驶,天地混沌不清,四周很安静,给人一种阴森寒冷的意向。引申到,通向死亡的道路也是如此凄寒,孤独,没有任何生气的一种场景。但看似悲怆的场景中却隐隐透露出日本人的另一种审美意识:幽玄。看似绝境之中却是另一个美好存在,是整个影片内涵所在。
  通过主人公小林悟一的视角,和观念的逐渐变化,展现了日本的庄重的入殓仪式,“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美丽”。这也体现了村上春树所说“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它的一部分”。 而日本前卫画家古贺春江也如是说:“再没有比死更高级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影片以死亡为起点,震撼的展现了庄重而神秘的入殓仪式,静谧,敏感,怀有温柔目光让人完全感觉不到丧葬带给人的恐惧和害怕,而是觉得是一种尊重和爱的体现。被迫放弃大提琴演奏的生活,小林对自己说:“自己一直坚信的梦想,也许根本不是梦想”。回到山形的老家,机缘巧合的进入入殓这一行业,自己一开始对逝者的恶心,从事这种职业的迷惘、恐惧,疑惑这是未见去世母亲最后一面的惩罚;在自己观念刚刚开始改变的时候,却引来身边的人并不理解,朋友的冷漠、妻子的离去、世人对这份工作的鄙夷,让他动摇了,不知自己是否应该坚持下去。但到后来,经历了一次入殓之后,接受了死者家属的感谢和跪拜,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崇高和其深刻的含义。这份工作对于小林来说,不再是一份高薪的工作,而是梦想、责任与尊严。也是因为在经历了:易性癖的止夫,死亡两周无人知晓的老妪,车祸丧身的染发女生,用生前口红为其化妆的家庭主妇,操劳一生鹤乃汤的阿婆……一连串普通生命的离逝,一场场庄重的家庭成员告别,虽然地位不同、人物经历的生活不同,但是到最后送别的仪式都是更衣、净身、洁面、双手优雅合十、妆容、绾发、剃须、点绛唇等系列繁缛细节,体会到了人们在世间的最后一程是素净的踏上下一个旅途,离开依然要庄重、美丽。“死”即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在影片中,导演多次将焦点放在入殓师把遗体的双手用佛珠缚上,双手合十,也体现了人文关怀,是亲人祈求逝者安息,通向下一个旅程。
  小林在音乐上的感悟也得到的升华。以致后来在 “田垄拉琴”由弦乐齐奏开始的入殓师的主题透着一股生命的气息,活泼而富于希望,尤其是画面中美丽的白天鹅和春天的那一抹新绿。不再是影片一开始生硬的艺术演奏,这个才是有生命的交响乐。
  最让人潸然泪下的高潮情节无疑是最后,小林为一贫如洗的父亲做入殓仪式。人,生前不管贫富贵贱,死后所有都一样消失殆尽,唯有悼念之情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人一辈子买的最后一样东西,是由他人决定的,说来是个讽刺。”小林最后还是挑选了一个价格最昂贵的棺木,体现了他虽然心中有许多的不解与怨恨,但在其生父的孝礼上仍然体现了对逝者的一种尊敬。生时不能尽的孝道,在此刻想补偿回来。
  一切仪式都如往常,很安静、庄严,也许是职业习惯,一开始小林任然能够熟练自如的带着温和的表情为其父入殓,但当其父手中那颗已经磨得圆滑的石子从僵硬的手中滑落的时候,心中的一切怨恨都烟消云散。是是非非、功过对错都在人离开的一瞬间化为乌有,但是亲情却是无法磨灭的。此刻主题《Memory》悄然响起……这段场景没有一句台词,一切全都靠音乐来描述。小林记忆中反复出现的父亲模糊的面容终于清晰起来。小林把这颗充满情意的石子放在怀有身孕的妻子的肚子上,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死只是结束在这个空间生存的一个形式,并不是死,而是一种生,完成了由死向生的象征轮回。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我们还会再见的……”
  可见,日本对“死”的态度是豁达的,这也无不受到其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本文化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崇尚毁灭之美、死亡之美的倾向,甚至透过死亡黑暗之眼,勘破生死,繁华散尽,回归朴素。死并不可怕,而是一种灵魂的升华,令人肃然起敬。也打破了长期以来东方文化中对死亡话题的禁忌。“死”不应该被回避,而是由“死”感“生”,体会到“生”的力量与“死”的超脱。
  正视死亡,尊重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殡葬文化学》,王夫子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肉身谢幕,最后一曲绝美凄凉——看日本<入殓师>与日本浮世文化》,雁过也,2010年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36053.shtml)
  [3]《电影<入殓师>背后的思考——死亡也是生命的开始》(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9-02/1845470.shtml)
  [4]电影《入殓师》,泷田洋二郎(导)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不在于消除矛盾,而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缓解矛盾。制度的有效性与否取决于能否凝结共识,这种共识构成了正义的基本内容。西方自由主义者分别从权利至上式的实然正义和目的指向性的应然正义两种理路来建构共识。在我国当前构建共识需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特征,作为生产力发展手段的私有制存使我国也呈现出三大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人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公有
期刊
摘要:淮南市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淮南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重要途径。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框架模式入手,着重阐释了循环经济实施的措施:一是减量化;二是再利用;三是资源化;四是技术集成;五是信息共享;六是设施共享。在技术集成中重点介绍了洁净煤气化技术、合成气净化技术、高效合成技术、醋酸甲酯制醋酐技术、大型捣固焦生产技术、干法乙炔生产技术、高强高模PVA纤维生产技术和工业水利用技术。最后,对
期刊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千古流传的爱情绝唱,但是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各有千秋。本文将从家庭背景、命运、性格、婚恋观四个方面将祝英台和朱丽叶进行比较,找出她们的异同。  关键词:祝英台 朱丽叶 相似 不同     爱情历来都是文学的主题,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自己的爱情与亲属抗争最后殉情而死的
期刊
摘要:计量是国经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主要基础,建设一支一流的人才队伍,对于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不同层级的计量技术机构发展差异较大,以下主要围绕省级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的发展,就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检测 机构 人才 建设    一、人才及其对计量技术机构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多,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对学校、社会大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和恐慌。现以森林救火英雄黄伟敏事件为例,探讨了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一般方法和应对机制。  关键词:高职 突发事件 对策   Discussion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ergencies Countermeasures in th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最普通的课型,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teacher-centered reading—的教学方法,偏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终极目标,即获取篇章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本文笔者以高中英语新大纲为依据,着意重探讨阅读教学中student-centered reading课堂模式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即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stu
期刊
摘要:人生就像河流,河流最终的目标是流向大海。我们的一生中就要像河流一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近期目标就是高考,考上合适自己的理想的大学,选择自己合适的有潜力的专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目标明确、静心学习。  关键词:河流 目标 信念    我们说人生就像河流,河流的最终目标就是流向大海,与纵多河流一起汇聚成海洋。而在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河流还没有
期刊
摘要:由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发起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五年来,通过聘请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来基地从事短期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从一位学院外事秘书,即最基层服务者的角度,结合在基地工作中实际情况,阐述如何做好高校创新引智基地的服务工作的一些体会,旨在能够对创新引智基地的相关政策制定者和高校同行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校 引智基地 服务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从肯德基苏丹红、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丰田广告门、汽车召回门事件等一系列危机事件在网上被热议,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技术革新,网络社区公共自由意见市场的形成,社区论坛成员发帖、顶贴、转帖模式下的高效传播使得区域性、局部性危机事件迅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危机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另外,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企业的管理、产品、服务等也提出了更高的期
期刊
摘要: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我国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在布局调整中,教学点的撤并使得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生进乡镇,小学生寄宿制出现。年幼的孩子远离父母住宿学校,学校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照搬较高年级的管理模式。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