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涂料制造企业风险评估中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的应用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某装饰涂料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探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在该企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为企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以某装饰涂料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方式,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对重点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作业场所检测结果、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接触噪声的油性制漆工、水性制漆工、灌装工和包装工岗位为中度危害;接触铬酸盐的调色工和接触乙酸丁酯的油性制漆工为轻度危害;其他工种岗位均为无危害。体检结果中接触噪声的异常率为6.25%,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均未检查出异常。

结论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可用于该装饰涂料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噪声是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重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劳动中铁锤敲击作业致眼内金属异物伤的成因,并对异物进行结构学观察。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对21例眼后段金属异物伤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经巩膜外路磁吸和玻璃体切除内路异物取出两种方式手术取出异物。分析取出异物的形态,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性。比较眼外伤患者术前和术后出院时视力。结果21例眼外伤患者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1.20±0.87,术后1周出院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效治疗布鲁氏菌病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至2016年,收集玉溪市5县2区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培养的41株布鲁氏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其对2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并记录抗菌药对布鲁氏菌抑菌环的大小,依据药敏试验指南(2009年版)判读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布鲁氏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
目的了解内科体检医师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情况以及防护现状,为内科体检医师WMSDs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从某市三级医院中随机抽取5所综合医院和2所专科医院的326名内科体检医师。根据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问卷(NMQ)与我国医师行业的职业特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近1年内肌肉骨骼疼痛情况,对WMSDs的认知态度,对WMSDs防护知识的了解及获得WMSDs
目的了解某市男性出租车司机体力活动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9至11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60名男性出租车司机,以自填问卷方式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资料,根据国际体力活动测量工作组推荐标准,将个体总的体力活动划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组,分析男性出租车司机的体力活动与血
期刊
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场所领导-成员交换对护士职业使命感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0至12月,随机选取浙江省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381名护士,采用领导-成员交换量表、工作自主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职业使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和层次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自主感、核心自我评价、职业使命感均呈正相关(r=0.471、0.373、0.475,P<0
期刊
目的分析工作特征和组织行为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探索其影响路径和理论模型,为减少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2至10月,利用自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813名医务人员、列车员和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特征、组织行为、工作场所暴力和单位忠诚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用Amos 21.0对各因素进行路径分析,建立工作场所暴力理论模型。结果工作特征和组织行为对工作场所暴力的OR值分别6.0
目的了解某省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护士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某省9家三级甲等医院189名急诊抢救室护士。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急诊抢救室护士的一般资料、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等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急诊抢救室护士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54,不同职称和学历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均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近10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6月,汇总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至2015年新发职业病资料,综合分析职业病构成、发病趋势、人群特征、高发地区及企业特征等情况。结果2006至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新诊断的各类职业病2 454例,其中尘肺1 484例(60.47%)、慢性中毒620例(25.26%)、急性职业中毒2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