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2002c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黔东南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能体现侗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音乐,它以演唱者人数众多而成名。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但就是这种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却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为了更加了解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因此对黔东南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现状做了调查并分析。
  关键词:黔东南侗族大歌 保护 传承 从江县 教育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化瑰宝,黔东南侗族大歌是独特的侗族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在新进思路和经济全球化日趋一体化的强烈冲击下,黔东南侗族大歌生存的文化土壤遭到冲击和损害,现在许多著名侗族大歌歌手、歌师已年过七旬,再加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在学校里读书,在这样的严峻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侗族大歌无法顺利传承下去。因此针对这一严峻的情况从而呼吁政府、社会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重视与扶持。
  一、当前黔东南侗族大歌的现状
  (一)现代教育对侗族大歌的影响
  侗族儿童如今进入学校读书,受到的教育主要是以汉文化为主,当地的乡土教材就被踢出了课堂,然后侗族母体文化由过去的优势地位降为次要地位。过去侗族人民主要是以鼓楼作为传授教育的重要地点,现今教育的地点转向于学校课堂上,启蒙老师也由过去长辈、歌师转向到了学校老师。由于接受到当地艺术文化较少,促使现今侗族年轻人不愿深入研究侗族大歌艺术文化的本质。即使有些人学习侗族大歌,也只是略学到一点皮毛。并且,现在新进文化的传播和现在教育模式的死板导致侗族大歌很少乃至无人继承。现代教育只是注重书本,并不注重实际。因此,现代教育对侗族大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侗歌班的变化
  侗歌班在数量上急剧减少,歌师对侗族大歌的承接出现了断层的情况,那么师徒传承的内容和数量上也就大大减少了,歌班教歌的次数也就大为的被减少了。以从江小黄为例,被誉为“侗歌之乡”的小黄,在20世纪70年代,小黄侗族大歌的演唱活动非常的流行,寨子里有少儿侗歌队、中青年侗歌队和老年侗歌队。那个年代寨子里面到处都充满优美的侗歌声、琵琶声和委婉的牛腿琴声。而如今由于年轻人外出读书、打工,侗歌班也逐渐的凋零没落,走进寨子里面是一片流行音乐的声音,没有以前那种到处都能听到唱侗族大歌的声音了,这反映了传统的生活模式正被逐步为现在生活方式所替代。
  (三)民族习俗、演唱形式的改变
  鼓楼文化也反映出侗族文化的缩影,鼓楼除了商议重要事件、传递信息和报警,它还是侗族人民平时重要的娱乐场所,是大歌演唱和传承的重要场所。一般重大节日都在鼓楼中进行。
  “行歌坐月”作为一个古色古香的社会活动,侗族青年男女在这样活动中找到自己心上人。以前到鼓楼对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是年轻的男女,他们用对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爱之情,对歌到对到几天几夜的场面是很正常的。而如今这种演唱形式演变为儿童歌队与老年歌队的进行模式,青年男女很少参加这种对歌了,对歌的场景也冷清暗淡,没有以前男女老少在鼓楼唱侗歌的热闹场景了。
  二、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所面临的问题
  (一)侗族大歌的传承现状
  侗族在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里面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之所以侗族大歌得以能够千百年流传下来,主要是靠上一辈传给下一辈人,就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才得以代代相传。
  一方面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浪潮,拜金主义的盛行,给侗族大歌生存的经济、文化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损害。人们的观念只有金钱的概念,对于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认为赚钱才是硬道理。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只留下老人和小孩。
  而另一方面是由于歌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再加上大量的年轻人外出读书、打工,后续力量的不足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出现了普遍的断层现象,促使侗族大歌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严重形式。
  (二)外来文化对侗族大歌传承的影响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确带来了机遇,为西部地区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给中西部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造成影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作用,打破了该地区原有的状态,使本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各种变化。
  如今侗族大歌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侗族的年轻人追逐各种流行文化元素的热情高过于对本土文化,甚至觉得自己本土的艺术文化很落伍很土而不去欣赏和学习本土的艺术文化。除了个别专业的人才会去研究学习侗族大歌外,就几乎没有人能去欣赏侗族大歌的艺术美了。
  而今天在流行元素的影响下,导致了人们关注侗族大歌程度降低了,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问题同样显露了出来。
  三、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一)侗族大歌的保护措施
  保护是得以更有效的发展,发展是取得更好的保护。
  首先,对黔东南侗族大歌现有的歌曲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挖掘保护。到侗寨里去进行采风,收集侗族大歌的歌曲资料,其目的是把老歌师还记得的侗族大歌歌曲收集起来,在收集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摄像机、录音笔等现代先进设备,对于收集到的录像、录音制作成光碟保存。对采集到的侗族大歌词曲,用现代的音乐符号对侗族大歌进行词曲的整理。这样对黔东南侗族大歌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而不在于导致歌曲、歌谱的失传。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黔东南侗族大歌保护的支持,侗族文化浓郁的地区建立生态博物馆,运用博物馆的管理方式来对侗族文化进行保护管理。让人们在生态博物馆更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人们对侗族大歌的认识与学习。
  (二)侗族大歌的传承方案
  传承是发展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就是广泛培养接班人的。如果没有后续的民间艺术继承人,那么世上无论是哪一门艺术都会注定失传、消亡。反之,任何艺术文化想要得以发展,就必须培养大批的艺术接班人。
  首先,在黔东南侗族大歌比较有代表地区,把侗族大歌这一古老的艺术文化制成本土教材引入中小学课堂,学习侗族大歌从娃娃做起,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本民族艺术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这也是最有效果传承下去的途径。   其次,是对黔东南侗族大歌进行创新。传承侗族大歌并不代表原封不动的传承下来,侗族大歌也需要跟着时代的步伐而创新,不仅在大歌上、歌词内容、表演形式等都要创新。如果认为侗族大歌就应该停滞在原有的阶段才是“正宗”,认为改变了古老音乐形式就会导致古老乐种消亡,这种想法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艺术的生命本身就在于创新,一层不变的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黔东南侗族大歌的发展能够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的突破自我封闭,拓展发展空间,摆脱保守陈旧的形式,借鉴现代不同形式的音乐元素,那么黔东南侗族大歌必将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样才更有力的把侗族大歌传承下来。
  四、结语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古代音乐艺术文化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罕见的一颗璀璨明珠,已歌唱到国外,震惊整个乐坛。作为一种多声部民间复调歌曲,侗族大歌在音乐里面的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被认为是世界上少有的。由于侗族大歌具有人类创作性天才的杰作与卓越的价值,2005年已经进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作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这是由于侗族大歌的突出价值,所以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才显得格外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侗族大歌文化从此失传,那么侗族的历史和传统势必会遭到冲击,侗族文化遗产在未来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其次,保护与传承侗族大歌推动文化发展,是对侗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黔东南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CX2014SP224。
  参考文献:
  [1]隶月.贵州民族音乐教育述略[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0,(04).
  [2]范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04).
  [3]任胜红.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年.
  [4]杨昌儒.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5]邓光华.夜郎遗想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探源[J].中国音乐,2010,(04).
  [6]杜再江,王远白.侗族大歌“寂寞”的传承[N].贵阳晚报,2010-11-23.
其他文献
歌手孙子涵最新发布了第四张个人专辑《涵剧先森》。更推出了新歌《巴黎夜雨》MV,深得歌迷喜爱。  在历经前面三张专辑发行带来的音乐积累与尝试,令孙子涵在不论是唱作实力,还是内在艺人潜力,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次在筹备专辑《涵剧先森》期间,不但受邀参与热血偶像剧《超级教师》的角色出演,其为该剧量身打造的主题曲《哈姆雷特的眼泪》和片尾曲《剧情杀青》。多元化的发展,再次证明了孙子涵及他的2014全新专
期刊
崔健、胡德夫、五月天、水木年华等人受邀参加了“2014金佛山(重庆)世界杯音乐节”。当晚,水木年华作为压轴嘉宾登场,一连带来《为梦而生》、《启程》、《完美世界》、we will rock you、《Hi 自由》、《在他乡》、《青春再见》、《一生有你》八首歌曲,嗨翻全场。《为梦而生》也作为本届“世界杯音乐节”的主题曲亮相金佛山。  当天,演出刚刚开始不久,便下起了小雨,水木年华登场后,歌迷们的热情被
期刊
心是生命,乐是思想,理是规律。“心乐理”就是用心感受音乐最深处的灵魂!  扬帆公益,心乐理向爱启航  每逢星期五、六、日,北京心乐理工作室“关爱儿童,爱心星期五”、“关爱老人,爱心夕阳红”、 “放飞梦想,青年加油站”等爱心公益活动会如期举办,目前参加“心乐理爱心活动”的人数已经近万人,并且成功为3000多个音乐梦想插上翅膀。  心乐理——由青年作曲家李砚和青年歌唱家罗汉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的集歌
期刊
6月14日,为期两天的“2014乐堡绿放音乐节“在春城昆明著名的红塔体育中心开唱。当晚,新加坡全方位音乐人黄义达携其乐队正式亮相绿放舞台。为春城乐迷带来一场“义式摇滚”的音乐盛宴。  久未露面的黄义达登台后一言不发连唱五首引发乐迷轰动,而大段的个人吉他SOLO,以及和乐手频繁“斗琴”更是彰显其专业娴熟的吉他技,更演唱了耳熟能详的《显微镜下的爱情》、《那女孩对我说》、《蓝天》等歌曲。而黄义达在去年发
期刊
摘要:《丑角的晨歌》是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中的第四首。曲中典型的印象派和声效果以及鲜明的西班牙音乐节奏是此曲大放异彩的重要之处。本文就风格特征、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诸方面进行了简略的探析。  关键词:《丑角的晨歌》 风格特征 曲式结构 演奏技巧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创作初期受到了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
期刊
摘要:《幻想曲》是作曲家王建民根据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素材创作而成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在筝曲中,作曲家采用人工调式,借用西方音乐作曲技法,融合中国音乐元素特点,使其成为近现代筝曲中的佳作之一。笔者通过聆听筝乐《幻想曲》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自己的感受能够与音乐同仁产生共鸣。  关键词:《幻想曲》 感性听赏 理性分析  一、 作品文本分析  (一)引子部分  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形式,音乐在D宫和D羽调性交替
期刊
从前  蓝蝴蝶:过去,你曾经以优异的“奥数”成绩考入了长春师范大学数学系,可以说你在学习方面是极具天赋的。又是什么令到你对音乐如此着迷的?  刘明辉:音乐是从小就喜欢,只是自己属于慢半拍的那种人,上大学和选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在随大流,十八九岁的年纪很难想清楚自己最终要往哪个方向发展,等大学要毕业的时候才明白音乐才是更忠于自己的一种选择,音乐的表现方式更自由。  蓝蝴蝶:你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哪些歌手的
期刊
摘要:管弦乐《第一东盟随想曲》是吴远雄教授应邀为"2014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创作的作品。乐曲表现作者随着乐思神游东盟各国的生动情景,以巧妙的构思,曲式结构的严谨安排,主题的鲜明贯穿,优美的主调音乐风格向听众们展示了异国的风俗民情,也为东盟的音乐文化交流筑起了一座友谊之桥。本文主要从音乐形象分析和音乐文化解读两个方面来对管弦乐《第一东盟随想曲》进行解读分析,试图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关
期刊
摘要:中国歌剧借鉴西方歌剧在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但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原创歌剧《木兰诗篇》就是其中成功的一部作品。它在探索音乐与戏剧,交响乐与民族艺术形式关系方面,大胆创新,营造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无论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音乐创作还是舞台表演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人们在“听觉”、“视觉”上获得了美的感觉和心灵的激荡。  关键词:《木兰诗》 音乐创作
期刊
摘要:在当今广袤的中国民族器乐流派中,蜀派二胡极具光彩。蜀派二胡演奏风格更是独树一帜,其中不仅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曲目和理论专著,还有一代代的继承者为之辛勤的耕耘。蜀派二胡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二胡作品,根据四川地域文化创作的曲目更是享誉全国。《火车开进彝家寨》是1974年苏汉兴根据凉山人民喜庆成昆铁路通车所创作而成的,作品运用彝族地方风格特征,使曲目具有彝族音乐风格。这首曲目在演出之后,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