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科学习的第一阶段。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完善教学措施,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出发,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逆向思维作为数学逻辑思维的内容,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产生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逆向思维;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逆向思维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为解决教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与顺向思维截然不同,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受身心发展的限制,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好教材罗列的知识顺序,有逻辑、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逆向思维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一、培养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逆向思维在学科教育中也经常被称为求异思维,是与传统认知事物、定论、概念、观点完全不一样的反向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突破了思维的僵化,另辟蹊径,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站在思维的对立面,对被分析的物体进行反向探究,重新激发思想,创立新形象。只有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积累生活经验。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处理方式,教师要创新教学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和激发,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朝着逆向思维靠拢。小学数学的逆向思维运用虽然相对简单,但能够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积累經验,教师需要正确引导,才能让逆向思维的方式成为学生以后解决数学问题的助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逆向思维
(一)概念的互逆
数学教材中存在大量的互逆和互为的关系,例如“互为倒数”、“互为相反数”、“互为倍数”、“加减法”、“乘除法”等。在引导逆向思维时,应当从正、反两个面去思考,在第一阶段便做好概念的转换,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本身有一个超前的认知。例如练习题:7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8是谁的倍数?谁的倒数是9?等等。这些题目都暗含着不同知识的逆向思维,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出题人的本意出发,让他们学会运用,巩固逆向思想。
(二)观察的互逆
任何思维的激发,都要依赖仔细观察,这是培养思维的根本环节。不管是顺向观察还是逆向观察,都是锻炼学生思想能力的重要方式。与顺向观察相比,逆向观察不再由上及下、由左到右,而是颠倒顺序,让学生有目的的转换观察的方位,增强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同时在PPT上列出练习题:将四个同等大小的圆盘分别、平均划分成2等份、4等份、8等份和16等份,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涂抹。此时引导学生将每个圆盘看作整体数字“1”,然后将涂色的部分以分数的形式进行标识,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四个分数所标识的圆盘面积是相等的,即1/2=2/4=4/8=8/16(约分)。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如果将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那么就可以得到2/4的分数,而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可以得到4/8的分数;将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4,可以直接得到4/8的分数。以此类推,可以发现,当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相同不为0的数时,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再从右往左进行观察,8/16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可以得到4/8的分数...可以发现,如果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不为0的数,依然可以保持分数大小的不变。以这样顺向观察与逆向观察同时进行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提升解题速度。
(三)思维的互逆
在运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思想并非是按照以前完全相同的路线进行的,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这里所指的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象征着逆向联想训练。要求学生在看到眼前的概念、公式的对立面或另类探究过程,从而创造新的情境,产生新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倍数”这一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个商场设置了两个仓库,A仓存放的粮食是B仓库的4倍。如果B仓运出5吨粮食之后,A仓存放的粮食则是现有B仓的6倍,问A、B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多少吨粮食?首次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会出现惯性思维,顺着题意去思考倍数的关系:B仓:5/(6-4)=2.5吨,A仓:2.5X4=10吨。这种思维方法肯定是不正确的。虽然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出B仓的存粮数是变化的,但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而那些拥有逆联想思维的学生就能自发地转变思考方向,从变量逆向为不变量,用单位“1”的量来进行思考,A仓的存粮数5/(1/4-1/6)=60。由此实现倍数到倍率的逆向思路转换,很快便能求解A仓的存粮量,再计算出B仓库的存粮量60/4=15吨。
(四)公式的互逆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公式,如计算周长、图形面积、体积、路程等。公式所蕴含的解题规律是一种抽象性概括,这些公式都具有显著的双向性的特点,在初级阶段进行正向教学时,也要加强逆向公式的运用训练,以此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提升龟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能激发双向思维。例如在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设置练习题:某个三角形的面积为80cm?,高是20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多少cm?安排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由此推算底=面积X2/高,就可以计算出底边的长=80X2/20=8cm。
三、结论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接近生活问题的重要技巧。教师要明确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基于创新能力、自主性的角度,健全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小学阶段作为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时期,促使学生掌握好思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抓住契机 应势利导——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周佩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
[2]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J]. 王林娜. 数学教学通讯. 2019(07).
[3]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塑造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J]. 冯莉秋.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15).
作者简介:姓名:冯碧君,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年10月,籍贯:江西宜丰,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逆向思维;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逆向思维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为解决教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与顺向思维截然不同,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受身心发展的限制,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好教材罗列的知识顺序,有逻辑、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逆向思维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一、培养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逆向思维在学科教育中也经常被称为求异思维,是与传统认知事物、定论、概念、观点完全不一样的反向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突破了思维的僵化,另辟蹊径,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站在思维的对立面,对被分析的物体进行反向探究,重新激发思想,创立新形象。只有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积累生活经验。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处理方式,教师要创新教学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和激发,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朝着逆向思维靠拢。小学数学的逆向思维运用虽然相对简单,但能够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积累經验,教师需要正确引导,才能让逆向思维的方式成为学生以后解决数学问题的助力。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逆向思维
(一)概念的互逆
数学教材中存在大量的互逆和互为的关系,例如“互为倒数”、“互为相反数”、“互为倍数”、“加减法”、“乘除法”等。在引导逆向思维时,应当从正、反两个面去思考,在第一阶段便做好概念的转换,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本身有一个超前的认知。例如练习题:7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8是谁的倍数?谁的倒数是9?等等。这些题目都暗含着不同知识的逆向思维,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出题人的本意出发,让他们学会运用,巩固逆向思想。
(二)观察的互逆
任何思维的激发,都要依赖仔细观察,这是培养思维的根本环节。不管是顺向观察还是逆向观察,都是锻炼学生思想能力的重要方式。与顺向观察相比,逆向观察不再由上及下、由左到右,而是颠倒顺序,让学生有目的的转换观察的方位,增强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同时在PPT上列出练习题:将四个同等大小的圆盘分别、平均划分成2等份、4等份、8等份和16等份,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涂抹。此时引导学生将每个圆盘看作整体数字“1”,然后将涂色的部分以分数的形式进行标识,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四个分数所标识的圆盘面积是相等的,即1/2=2/4=4/8=8/16(约分)。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如果将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那么就可以得到2/4的分数,而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可以得到4/8的分数;将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4,可以直接得到4/8的分数。以此类推,可以发现,当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相同不为0的数时,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再从右往左进行观察,8/16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可以得到4/8的分数...可以发现,如果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不为0的数,依然可以保持分数大小的不变。以这样顺向观察与逆向观察同时进行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提升解题速度。
(三)思维的互逆
在运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思想并非是按照以前完全相同的路线进行的,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这里所指的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象征着逆向联想训练。要求学生在看到眼前的概念、公式的对立面或另类探究过程,从而创造新的情境,产生新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倍数”这一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个商场设置了两个仓库,A仓存放的粮食是B仓库的4倍。如果B仓运出5吨粮食之后,A仓存放的粮食则是现有B仓的6倍,问A、B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多少吨粮食?首次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会出现惯性思维,顺着题意去思考倍数的关系:B仓:5/(6-4)=2.5吨,A仓:2.5X4=10吨。这种思维方法肯定是不正确的。虽然部分学生能够分析出B仓的存粮数是变化的,但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而那些拥有逆联想思维的学生就能自发地转变思考方向,从变量逆向为不变量,用单位“1”的量来进行思考,A仓的存粮数5/(1/4-1/6)=60。由此实现倍数到倍率的逆向思路转换,很快便能求解A仓的存粮量,再计算出B仓库的存粮量60/4=15吨。
(四)公式的互逆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公式,如计算周长、图形面积、体积、路程等。公式所蕴含的解题规律是一种抽象性概括,这些公式都具有显著的双向性的特点,在初级阶段进行正向教学时,也要加强逆向公式的运用训练,以此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提升龟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能激发双向思维。例如在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设置练习题:某个三角形的面积为80cm?,高是20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多少cm?安排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由此推算底=面积X2/高,就可以计算出底边的长=80X2/20=8cm。
三、结论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接近生活问题的重要技巧。教师要明确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基于创新能力、自主性的角度,健全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小学阶段作为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时期,促使学生掌握好思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抓住契机 应势利导——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周佩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
[2]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J]. 王林娜. 数学教学通讯. 2019(07).
[3]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塑造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J]. 冯莉秋.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15).
作者简介:姓名:冯碧君,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年10月,籍贯:江西宜丰,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