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53602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陈婷婷 评析:杨晓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页。
  学生课前活动:①数数走100米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小汽车)的一般速度。
  
  片段一:借助情景,习旧引新
  
  师:同学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叫“五指山”。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教师将预先画好的“五指山”图贴于黑板),山上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谁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们能用手势比画1米有多长吗?1分米呢?(师生一同比画四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我们还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师:老师下载了“世界之最”的图片资料,我们来给它们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图、题略。)刚才我们都是用文字来表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想一想,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呢?
  (生答。师在“五指山”上标出字母,指间连线标上进率。)
  


  师(指图中拇指):那么,这座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生:应该是“千米”。
  师:对,就是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还有一个名称叫什么,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生答,师板书。)
  评析:课的开始好比歌唱家定调,定准第一音显得尤为重要。片段中“五指山”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一般的激趣,更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它巧妙地沟通了前后知识间的联系,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问题。这样的新课导入,使学生的知识准备到位,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
  
  片段二:联系生活,充分体验
  
  师:千米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你在哪些地方听说过或者看到过千米呢?
  (学生答。)
  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见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图1是一个里程碑,指当地离宜兴还有33千米。
  生:图2是一个限速标识,指速度不得超过40千米。
  师:不错,这里指在这段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40千米。
  师:图3上也有千米,有谁知道图上一段表示实际长度多少千米吗?(生答,师加以引导说出每小段表示16千米。)
  师:最后一张照片上的60表示什么呢?
  生:它表示汽车的时速是60千米。
  师: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距离,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除了汽车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可以用千米来表示呢?
  (学生列举飞机、火车、大城市的地铁等。)
  师: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都用千米做单位,那么,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初步印象呢?
  生:千米是我们学过的最大的长度单位。
  生:我觉得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
  师:不错,千米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所学内容亲切,易理解。本片段中的精当材料,其选择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教学实践也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材料的处理上,教师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授受”环节去作简单处理,而是作为一个载体,用于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思考、自由表达,从而理解构建。课堂因真实而生动,因交流而精彩。
  
  片段三:展开过程,意义建构
  
  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屏幕展示)这是昨天我们在操场上走100米时的录像。同学们一边走一边数,走100米我们大约用了多少步?
  (生答:200步、197步、201步……)
  师:我们取一个整百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老师还用秒表帮大家算了一下时间,走200米约要3分钟。(板书)下面这段录像,大家一边看一边出声数一数,他们走了几个100米。
  (教师快速播放几个小朋友来回走10个100米的镜头,学生一齐数。)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动脑筋想一想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再想一想,把10个100米连起来会有多长。
  师:那么10个100米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自备本上。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有的小朋友是这样写的:1千米(板书),有的写成1000米(板书),还有的写成了1公里、1Km,都对吗?
  (生答并说明理由。)
  师:1千米和1000米这两个数量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
  (学生回答)
  师:这两个数量有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一个是用“千米”作单位,一个是用“米”作单位。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它们之间的区别读出来?自己先试一试看。
  (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名读。)
  师:1千米是1米的多少倍?(生答)也就是说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难怪拇指峰与食指峰之间的距离最远。
  出示下列三道题并填空: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1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圈是1千米。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在小组里悄悄地说一说。(学生讨论)从校门口出发,往西走,沿着我们都熟悉的路段,到哪里是1千米呢?
  看录像“东山中学——市中医院——周处斩蛟——地方税务局。”重要地段教师逐一介绍,学生倍感亲切,到1千米的地方停下,学生印象深刻。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把这段路再走一遍,好吗?(教师轻声作标志提示。)现在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了吗?(生答。)
  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请你来估计1千米的路程,想一想,可以怎样估呢?(学生小组讨论。)
  生:100米要走200步,所以,走2000步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生:走15分钟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
  生:如果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汽车行驶1分钟约是1千米。
  师:哪些同学的家离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如果陈老师家离学校约4千米的路程,你会建议老师采用什么方式上下班呢?
  (这一问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方法多样且有理有据,此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评析: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认识不是从概念开始的,而是从围绕着它的其他途径开始的:概念是认识过程的结果。”作为本课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片段中既有快镜头播放的10个100米的“看和数”,也有闭上眼睛回顾“100米的跑道有多长、10个100米连起来有多长”的“想和思”;既有1千米长的熟悉路段的初步估计,也有1千米的“准确丈量”;既有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充分交流,也有对关键内容的及时概括与适时板书……而这一切,最终都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准确理解、深刻感悟,实现了学生对新知的主动建构。此外,片段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细节的精当处理,对学生学习的疏漏处、知识重点处、方法关键处的巧妙点拨等等。正是教师的有效引领,才促进了学生在知识、思维上的深化与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  在“1亿有多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理解“1亿有多大”,从而建立数感。但是,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数量获得直观感受。所以,要在学生对大数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经历猜想、实验、推
期刊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一文,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却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为了得到重金,竟然出卖了九色鹿,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调达最终受到了国王的严惩,九色鹿又过上了安宁平静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诚实守信、知恩图报、见利思义的道理。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能预见到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没有想到的预设时,教师必须沉着冷静,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中的生成,促使课堂精彩纷呈。笔者就数学课堂中出现“不经意”、“不注意”、“不如意”和“不满意”时应如何调控教学,展现教学风采,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解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也有这个内容。同一个内容,但编者的意图和思路不一样,解方程的方法也不一样。“老教材”是运用加减、乘除的关系作为解方程的依据,而新教材为了与中学数学接轨,则运用等式性质教学解方程。  新教材出现的方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ax=b和x±a=b(教材第58~61页例1~例
期刊
执教:刘丽珍? 评析:何家良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片段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回忆一下,谈谈你对这两位“老朋友”有哪些认识?  生1:米和厘米都表示物体的长度。  生2:1米比较长,约有这么长(边说边比画);1厘米很短,只有这么长。  生3:我知道1米=100厘米。  生4: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期刊
一堂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景物。课始,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家乡有什么景物能介绍,孩子们踊跃回答。第二步是分成四人小组相互介绍,交流也相当热烈。第三步是四人小组中推选一名同伴到讲台前介绍。  前两个环节进展都很顺利,但是当孩子们听说要到讲台前介绍时,一只只小手都缩回去了,本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面对这样的场面,老师只能“点将”了。点到第八小组,大家一致推选出来的是一男孩,可他就是不肯上来,同学们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普遍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改变了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时片面追求形式,教学实效不佳。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四个“结合”,使课堂活动服务于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就是无的放矢
期刊
一阵鸟语,还有那满屋温暖的阳光,使我从睡梦中醒来,心情连同空气都是快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是快乐的。学生们把我当成姐姐一般,一直亲切地叫我“老师姐姐”,我也总会被他们的一些小举动所感动。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对老师这样好?”他们说:“因为你爱我们,所以我们爱你。”一名教师能够获得这样的学生之爱,是很幸福的,同时也说明,自己付出的爱没有白费。  教师,是神圣的事业。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如何担当得起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率先规范自己的言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适时适度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激励的策略,感化教育和扶持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习。    一、表扬策略    表扬是一门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加速器”。表扬对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学
期刊
作家肖复兴写的《荔枝》,是怀念母亲的名篇。作者依序写了买荔 枝——回到家中不敢掏出荔枝——吃荔枝——积淀心中的深幽情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细细品读,有如下体会。  1.动作描写传神。作为植物的荔枝,它要遵循自然规律——一年一红,可母亲却吃不到了。而在“吃荔枝”这一部分中,作者更是通过准确的动作描写,把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传神地表现出来,也把自己的思念深蕴其中。因为是第一次,母亲对这种名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