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是湖北省进入新课改的元年,3年后带有全新模式的新高考将来到我们身边。在这一剧烈转型时期,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到时方能从容应对。
一、四大特别关注
1、高中语文教材强调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高中语文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基础性与均衡性,由五个学习模块(必修一至必修五)组成,它致力于我们良好思想文化修养的形成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使我们“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在体现课程基础性的同时,则更注重了学生特长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它也由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组成,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让我们选择的灵活性更大,选择的空间更广阔。新课程标准旨在让我们每一个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最终归结到“探究”二字上。其用意是由“被动地学习”过渡到“主动地学习”,让我们都能成为“有智慧的学生”。
2、关注平时学习与高考的关系。在平时学习中,高一将会学完必修一至必修四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的前半段时间就会学完必修五。毋庸置疑,必修内容作为高考的重头戏,在不到高中一半的时间内学完。难度可想而知。必修教材除了以往传统的“阅读鉴赏”,还多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那我们如何面对呢?
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步骤与节拍。在教授新课程之前,老师们都经过了专门培训,哪些科目详讲,哪些篇目略讲,老师会有把握。可以说,认真学好必修教材是前提,是基础,也是关键。必修教材,同学们相对比较熟悉,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讨选修。
作为选修教材,要重点落实在“选”上。可以自己来选,更主要的还是要参考老师的意见。就现实情况来看,说一句世俗的话,还是要“选”与高考挂钩的内容。“诗歌与散文”。重点放在古代诗歌和现当代中国名家散文上,“小说与戏剧”,重点多关照小说,而且还透露一点,一般新高考开始阶段容易考到小说。2007年,海南、宁夏卷考察《林冲见差拨》;2008年,广东卷考察《河的第三条岸》,江苏卷《候赢匠》,浙江卷《乌米》,海南、宁夏卷考察《二十年以后》;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浙江卷《魔盒》,福建卷《阿庆》,辽宁卷《遗璞》,海南、宁夏卷《孕妇和牛》。“新闻与传记”中的新闻我们经常遇到,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一般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两类文本的阅读须达到“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和“探究F”能力层级。“语言文字运用”,按以前老模式复习足以应付。“文化论著研读”作为高考考查内容,不太重要,了解即可。有必要弄清楚的是,选考内容占全卷总分的15%至20%。
3、重视情操与人格的培养。
与传统课程理念相比,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不能以单纯学习知识为目的,而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关注情感的体验、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形成,力争促进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健康发展。陶冶自我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健全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如何做人。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爱的感染,力争做一个完整的人。
4、试卷结构的变革。老高考按照传统模式由客观题、主观题来划分,新课改试卷分成了几大块: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首次将主观题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中,以新材料作文为题型,立意既与材料相关,又可抒写独特的感受。体现了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及早来做出安排。
二、应对新高考的具体措施
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既能培养人文情怀,提高欣赏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良好的文字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特别重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审美与探究能力,力争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009年浙江卷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谊”是个注重人文关怀的好题。歌词集中体现了“告别”“祝福”“回忆”的情感,时时充盈着心的牵挂和情的依托,文题以“绿叶”作喻,表达对“跟”的情谊,整个材料的指向统一于灵魂的坚守和心灵的依托。命题典雅、大气,体现了人文性、现实性、创新性的特点。
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课堂上教师教了是一回事,作为学生学了多少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应根据老师的点滴启示,做到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自己学会归纳一些方法,然后再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开展网页制作,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家乡介绍等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把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去加以应用,以增强我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我们还要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第二,加强训练,利用“两本”夯实基础。
新课改,仍然需要我们不间断的训练,练习要注意整理、完善语文知识。所谓“两本”即纠错本、预习本。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不可轻易放过,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对错题认真审理,探究出错的原因,看看是粗心造成的错误,还是理解有误,或者是缺乏分析和运算能力。临考阶段。把纠错本拿出翻阅,心中自然有数。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新问题,找到重难点。在预习时,把想到的问题须“记录在案”。上课时专心听老师如何破解难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谨记“不动笔墨不预习”的良好习惯。
第三,注重方法,系统与专题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然,所谓的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只要方法得当,兴趣自然便来。针对高考中涉及的三大板块,我们要做到系统与专题相结合。语言基础知识,材料大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要多做综合性、开放性的练习。答题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联想、想象和迁移的能力。现代文阅读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进而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作文要在平时的练笔中掌握各种写作文体,主要靠自己动手写,在实践中提高审题能力、组织材料和安排结构的能力。
第四,规范答题,注重真情实感。
新课改下的语文备考,突出条理性、规范性、生活性与感情性。高考现代文阅读,一改往日由客观题和主观题共有的局面,全部由主观题构成。一般来说,如果是4分,则是两小点,6分则是三小点。很多参加过新高考的考生大都认为。新高考注重生活化,不像以前的考试距离自己比较远。比如新课标2009年浙江卷第7小题。根据语境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本道高考题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所谓大道理,有的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道德教化强调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起直接、纯粹的道德说教要强得多。相信具有一定道德水准的同学都能得高分。其实,写作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结构”。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富于动作、线条、色彩的语言,用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应当说,只要忠于自己的心灵,任何陈旧的文题都能写出好文章。我们要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抒发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
我们应当记住,平时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来。注意跟随老师教学节奏,切不能图方便、走捷径,对于高考中较高的鉴赏、评价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上的。纵观近几年新课改高考试卷,均是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较为理性地考查了各种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同以往高考题相比,更科学,更客观。
新课改的风迎面吹来,抖擞精神,熬炼筋骨,我们会在语文的世界中得到全新的提升!
一、四大特别关注
1、高中语文教材强调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高中语文课程划分为必修和选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基础性与均衡性,由五个学习模块(必修一至必修五)组成,它致力于我们良好思想文化修养的形成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使我们“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在体现课程基础性的同时,则更注重了学生特长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它也由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组成,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让我们选择的灵活性更大,选择的空间更广阔。新课程标准旨在让我们每一个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最终归结到“探究”二字上。其用意是由“被动地学习”过渡到“主动地学习”,让我们都能成为“有智慧的学生”。
2、关注平时学习与高考的关系。在平时学习中,高一将会学完必修一至必修四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的前半段时间就会学完必修五。毋庸置疑,必修内容作为高考的重头戏,在不到高中一半的时间内学完。难度可想而知。必修教材除了以往传统的“阅读鉴赏”,还多了“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那我们如何面对呢?
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步骤与节拍。在教授新课程之前,老师们都经过了专门培训,哪些科目详讲,哪些篇目略讲,老师会有把握。可以说,认真学好必修教材是前提,是基础,也是关键。必修教材,同学们相对比较熟悉,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讨选修。
作为选修教材,要重点落实在“选”上。可以自己来选,更主要的还是要参考老师的意见。就现实情况来看,说一句世俗的话,还是要“选”与高考挂钩的内容。“诗歌与散文”。重点放在古代诗歌和现当代中国名家散文上,“小说与戏剧”,重点多关照小说,而且还透露一点,一般新高考开始阶段容易考到小说。2007年,海南、宁夏卷考察《林冲见差拨》;2008年,广东卷考察《河的第三条岸》,江苏卷《候赢匠》,浙江卷《乌米》,海南、宁夏卷考察《二十年以后》;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浙江卷《魔盒》,福建卷《阿庆》,辽宁卷《遗璞》,海南、宁夏卷《孕妇和牛》。“新闻与传记”中的新闻我们经常遇到,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传记,一般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两类文本的阅读须达到“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和“探究F”能力层级。“语言文字运用”,按以前老模式复习足以应付。“文化论著研读”作为高考考查内容,不太重要,了解即可。有必要弄清楚的是,选考内容占全卷总分的15%至20%。
3、重视情操与人格的培养。
与传统课程理念相比,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不能以单纯学习知识为目的,而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关注情感的体验、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形成,力争促进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健康发展。陶冶自我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健全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如何做人。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爱的感染,力争做一个完整的人。
4、试卷结构的变革。老高考按照传统模式由客观题、主观题来划分,新课改试卷分成了几大块: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首次将主观题引入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中,以新材料作文为题型,立意既与材料相关,又可抒写独特的感受。体现了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及早来做出安排。
二、应对新高考的具体措施
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既能培养人文情怀,提高欣赏能力,拓展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良好的文字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特别重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审美与探究能力,力争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009年浙江卷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谊”是个注重人文关怀的好题。歌词集中体现了“告别”“祝福”“回忆”的情感,时时充盈着心的牵挂和情的依托,文题以“绿叶”作喻,表达对“跟”的情谊,整个材料的指向统一于灵魂的坚守和心灵的依托。命题典雅、大气,体现了人文性、现实性、创新性的特点。
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呢?课堂上教师教了是一回事,作为学生学了多少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应根据老师的点滴启示,做到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自己学会归纳一些方法,然后再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开展网页制作,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家乡介绍等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把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去加以应用,以增强我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我们还要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第二,加强训练,利用“两本”夯实基础。
新课改,仍然需要我们不间断的训练,练习要注意整理、完善语文知识。所谓“两本”即纠错本、预习本。学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不可轻易放过,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对错题认真审理,探究出错的原因,看看是粗心造成的错误,还是理解有误,或者是缺乏分析和运算能力。临考阶段。把纠错本拿出翻阅,心中自然有数。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新问题,找到重难点。在预习时,把想到的问题须“记录在案”。上课时专心听老师如何破解难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谨记“不动笔墨不预习”的良好习惯。
第三,注重方法,系统与专题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然,所谓的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只要方法得当,兴趣自然便来。针对高考中涉及的三大板块,我们要做到系统与专题相结合。语言基础知识,材料大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要多做综合性、开放性的练习。答题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联想、想象和迁移的能力。现代文阅读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进而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作文要在平时的练笔中掌握各种写作文体,主要靠自己动手写,在实践中提高审题能力、组织材料和安排结构的能力。
第四,规范答题,注重真情实感。
新课改下的语文备考,突出条理性、规范性、生活性与感情性。高考现代文阅读,一改往日由客观题和主观题共有的局面,全部由主观题构成。一般来说,如果是4分,则是两小点,6分则是三小点。很多参加过新高考的考生大都认为。新高考注重生活化,不像以前的考试距离自己比较远。比如新课标2009年浙江卷第7小题。根据语境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本道高考题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所谓大道理,有的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道德教化强调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起直接、纯粹的道德说教要强得多。相信具有一定道德水准的同学都能得高分。其实,写作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结构”。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富于动作、线条、色彩的语言,用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应当说,只要忠于自己的心灵,任何陈旧的文题都能写出好文章。我们要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抒发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
我们应当记住,平时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来。注意跟随老师教学节奏,切不能图方便、走捷径,对于高考中较高的鉴赏、评价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上的。纵观近几年新课改高考试卷,均是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较为理性地考查了各种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同以往高考题相比,更科学,更客观。
新课改的风迎面吹来,抖擞精神,熬炼筋骨,我们会在语文的世界中得到全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