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春之歌》台词至今记忆犹新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s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电影《青春之歌》中永远美丽的林道静,也是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从《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到《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红色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如今已经77岁的她。仍然活跃在舞台上,而她与丈夫张目相恋相知61年,更是成就了一段难能可贵的“爱情童话”。近日谢芳在河南卫视“首届十大当代孟母颁奖盛典”中担任主持人,节目的录制现场接受专访时她直言,与老伴61年不变的感情最让自己自豪,而对于表演事业,现在的她仍然有着自己的追求。
  老当益壮老演员越来越少,还能演的就我们几个
  在这次活动中谢芳担任主持人的工作量很大,连续站了3个小时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挺累的但是很开心:“但让我很感兴趣的是。我从来没有担任过颁奖盛典的串场主持,所以这次接到邀请。我和老伴还是很开心的。”
  虽然年事已高。谢芳的工作却一直不断,她称自己的日程都是排得很满。但选择活动的标准就是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比如少儿影视考级,我希望我们的小演员们能得到多一些专业的训练。孩子们能向老一辈学习。在表演中永远记得真、善、美。”这么多工作,谢芳并没有找助理和经纪人,她的工作都是老伴帮她安排的:“他82岁了。兼任我的经纪人和助理。我77岁,他是男高音,现在还上台唱歌呢。我是这么想的,毕竟老演员越来越少。还能表演,能唱、能朗诵的就我们几个。有气就喘嘛。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是应该的。”
  大红大紫那一大段的对白,现在还能背出来
  谢芳当年因为《青春之歌》而走红。林道静成为一代青年人的偶像。谢芳坦言虽然事隔半个多世纪,她也演了很多部电影,但到现在她还是认为《青春之歌》对她的影响最大:“到现在我也还记得拍摄的细节。包括跳河时要潜泳、睡在沙滩等日出,还有一大段一大段的诗歌式的对白。我现在也能背出来。没想到,到现在人们还在怀念林道静,我很幸运。”
  当年林道静的造型风靡一时,生活中谢芳称自己正好相反,她根本不计较穿什么:“拍戏时很多是有化装师设计,他们很有生活经验又有素质。实际生活中,我经常穿一些简单素色的衣服,也不喜欢礼服。坦白说,我的穿衣风格在当时的女演员中是落伍的,帮我‘赶时髦’的是我的老伴儿,如果出席颁奖礼或者其他公众场合,我的服装都要经过他严格把关。”
  谢芳虽然很早成名。但一直没有拿过奖,最近她却拿了不少终身奖,对此谢芳表示70多岁获奖也不错,是大家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片约不断没演成《危险关系》想演老小孩
  现在谢芳接戏的标准就是合适她的戏。前不久刚刚首映的《危险关系》曾找过她。后来换成了一位80多岁的美籍华人演。谢芳说也许她还不够老。她坦承现在老年的戏少:“像我这种情况,就想演一些有个性的角色,能跳能唱、有性格的,但这种角色在中国没有。七老八十人家都定型了,我不想演。让我真正去演那种老者。不是我的长项。我适合演那种比较活跃的、嘻嘻哈哈老小孩的那种,颤颤巍巍的那种,不适合我。”
  对于娱乐圈现在的晚生后辈谢芳认为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首先化妆就失败。全是一个样。眼睫毛涂半天。黑漆漆的,那有什么用啊,还是要靠心灵、智慧、演技。没办法,现在不是快餐文化嘛。我们那个年代,是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那时候我们讲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很少了。”
  相濡以沫的夫妻情他什么都比我强,为了我,他牺牲了很多
  谢芳和歌剧表演艺术家张且在舞台上相知相恋,两人当年一起演《小二黑结婚》。最后“弄假成真”走到了一起。谢芳称当年和张目是日久生情。张目在她心中不仅长得好,为人也好。有了“安全感”的謝芳主动表白感情:“那时候在总结大会上不是有自我检讨嘛。我就主动说。我的思想有问题。我喜欢张目。当时我看他好像脸都白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和我讲话。再后来。我们两人一起演《小二黑结婚》。他主动给我写了一封信。字特别好看。到今天我还记得。我真的很幸运。他唱歌好、为人好,什么都比我强。为了我的事业。他也牺牲了很多。”张目和谢芳从1951年在一起。到现在61年了。他们始终形影不离:“他82岁,精力比我旺盛。什么都是他干。如果哪天我离开了这世界。我不遗憾,因为还有观众记得我。死。是每个人迟早会面对的问题。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碰着高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不高兴的时候也要宽恕别人。”
  谢芳语录
  ●那时候在总结大会上不是有自我检讨嘛,我就主动说,我的思想有问题,我喜欢张目。
  ●(现在某些演员)眼睫毛涂半天,黑漆漆的,那有什么用啊,还是要靠心灵、智慧、演技。
  ●《危险关系》找过我来着,后来换成了一位80多岁的美籍华人,个儿也比我高。换了也合适,我可能还不够老。
  ●碰着高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不高兴的时候也要宽恕别人。
其他文献
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8月25日逝世,享年82岁。1969年7月20日,担任阿波罗11号任务指挥官的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了,留下了一句伟大的格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格言包含着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探索奥秘,探索月球,探索宇宙,这是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正是在这种探索精神的激发之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开拓视野,不断走向文
期刊
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残骸。从《吴宓日记》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吴宓(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对其妻子的闺密、中国第一位留洋女博士毛彦文20年苦恋的全貌。  1937年,时在欧洲留学的钱钟书写了一篇《吴宓先生及其诗》的书评,刻薄地调侃恩师和毛彦文,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彻底沦为了笑柄,钱钟书在这篇书评中还讽刺了毛彦文是“Super-armuated Coquette
期刊
专家简介  景子琳,教授、骨科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从医四十余载,对中医治疗骨痛有独到见解,发表骨科文献多篇。为“超导靶向定位松解疗法”、“五行经络疗法”专家组组长,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调理脏腑,以内养外治疗颈椎痛引起的颈项及手臂部疼痛、麻木,头晕头痛等症;腰椎病引起的腰背部及下肢疼痛麻木、行动不便等症;各种关节疾病引起的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关节变形、积液、风湿性
期刊
提到京剧《沙家浜》,谁都能哼上几句“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唱词,也会浮现阿庆嫂、郭建光、“胡司令”这样的人物形象。戏里戏外,众多人物,几多真实几多假。《沙家浜》戏里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但这戏外的故事,依然耐人寻味……  但历史上真实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近日,当年“郭建光”原型之一夏光曾经的秘书、省党史学会副会长张衡的《忠义救国军浮沉录》在南京出版社出版,张
期刊
这张36年前的照片真实记录了我的青春风貌(左起第一位),我身旁那位半蹲着的工友,与我一样早已经离开了这家工厂,当年他因为是我们当中身高最矮的二传手,所以合影时一定要半蹲着,以显出比我们高出一头。  就我们这哥几个,组成了北京青云仪器厂的第一支排球队。在1972年至1976年之间,我们在老梁师傅(右三)的带领下,参加了海淀区职工联赛。虽然这支刚刚组建的球队水平不高,但在面对一些中小型工厂的比赛中,我
期刊
1969年我与扑火英雄在一起  这是一张拍于1969年的照片,地点是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前。照片上的三个人中,最右边戴着帽子的是当时的扑火英雄王维芝,她剪一头男发,脸上还能看出烧伤的疤痕。在那次大火中涌现的英雄中,王维芝算是烧伤最轻的了。我们本不在一个团,相遇在哈尔滨是因为一个先进人物事迹的讲用会。我作为一个写材料的人参加了这次兵团政治部召开的筹备会,正好和王维芝相遇。出于对她大无畏精神的敬佩,我们
期刊
之所以换教练不是因为我丈夫做得不好,我认为他一直做得很好,但是有时候的情况对我们两人来说都难以应对,对我来说很难找到丈夫和教练之间的平衡。  本年度网坛最后一个大满贯赛事——2012年美国网球公开赛8月27日在纽约阿瑟·阿什球场开拍。尽管遭遇暴雨突袭。比赛被迫中断2个多小时。但状态回勇的中国网坛“一姐”李娜还是以6比2、6比3直落两盘。击败英国小将沃特森晋级第二轮。打破了连续两年的美网“一轮游”魔
期刊
职业: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教师  经历:已在街道工作9年  郝克昌自2004年从蓝天一中竞聘到八角街道社区教育岗位,从事社区居民的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9年了。在社区工作中,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发挥社区教师指导居民学习,宣传社会新风的职责,热情主动为社区服务,尤其是宣传老人在社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方面,在八角社区中小有名气。他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哪里有发挥余热的老人,哪里有
期刊
日前,得知我的战友胡学成病重,壮士暮年,让我感慨万千,为此我特别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故事。胡学成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自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49年天津解放后,他积极申请入团,并成为天津一中的学生会干部。1950年冬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冲破家庭阻拦,毅然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入伍后,他曾在华北军区通信参谋训练队任队长,分配到志愿军68军工作。回国后他报考北京农机学院,并分配到吉林农
期刊
1976年10月28日出生在山东青岛,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夏雨,30来岁就已获得了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金马奖、金鸡奖、金凤凰奖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六大影帝于一身的殊荣,可谓明星中的明星。  然而,夏雨的成长经历其实并不像人们所臆想的那样一路阳光灿烂。3岁时,父母离异,是姑姑、姑父将他抚养成人。特殊的成长经历,令他对亲生父亲一度若即若离……  将姑姑姑父当至亲,影帝冷淡亲生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