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竞技跳高高度的不断增加,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赛前要抓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发挥出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创造最佳运动成绩。
关键词: 竞技状态 心理调控 跳高
跳高是一项克服一定高度障碍的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的技术结构有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运动成绩在不断提高,竞赛变得越来越激烈。比赛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要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承受各方面压力的心理素质,使其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陆摹高级中学田径训练队跳高组运动员6名。
1.2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法、讨论法、文献资料法。
2.结果
2.1分析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是一个多因素的有机系统,就其调控的方法、手段而言,必须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心理反应,制订出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计划,结合赛前任务、对象开展短期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尤其要增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思维、情绪、行为过程,最终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
在两个月的跳高训练中,除了抓基本功的训练外,还注重跳高动作的科学训练,使运动员在技术上趋于应用自如。还要抓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养成调控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说在长期的训练中,使运动员坚持心理训练。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不同的竞技状态型。
从竞技状态的对象来看,包含个体竞技状态和集体竞技状态。从跳高的特点来看属于个体竞技状态,所以在训练中运动员要注意调控,使心理、技术经常保持最佳状态,尽可能地通过长期的训练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体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2.2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赛前运动员的情绪不稳定、呼吸短促、脉搏加快,甚至四肢颤抖,有时感到害怕,有时期望获胜,有时失去信心。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正确技术的表现力下降,动作失误,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赛前的盲目自信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对比赛持消极态度,不刻意地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克服困难,这将对运动员技术的发挥和精神动员有不良影响。
在跳高比赛中试跳成功能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情绪,使其产生优越感、振奋感和轻松感,对下次试跳充满信心,心理和生理反应处于较高水平。这无疑会对试跳下一高度有利。如果第一次试跳失败,运动员的心理紧张程度就会上升,对下一次试跳在思想上就会过于重视,倘若再次试跳失败,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心里迫切想过杆,但信心不足。而且思想压力增大,外界压力也会无形中增大,因而第三次起跳时会焦急、紧张、犹豫不决,起跳不果断,导致起跳动作变形,最终导致试跳失败。在比赛中有些外在因素,如比赛的场地、规模、参加的对手、观众、天气,常会引起运动员心理状态异乎寻常的变化。一些有丰富比赛经验的运动员,观众越多,比赛级别越高,对手越强,越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取胜欲望,越能取得好成绩。当然,一部分运动员是与此完全相反的,会出现过分的紧张情绪,更谈不上正常水平的发挥了。
3.对跳高运动员进行全面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认识过程的训练,注意力的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情感、个性特征的训练。要使这些训练长期有效地进行,就必须在训练跳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同时,制订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同时,结合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达到心理、技术能力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出色地完成跳高的技术动作。在心理训练方面,主要是使运动员学会正确调整和控制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活动,使运动员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适宜的兴奋性。
通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有:①生物学手段:调节运动员的生物节律,控制运动员的营养和睡眠。②心理学手段:主要利用语言功能,通过第二信号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自我心理调整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我坚定信念,二是自我暗示作用。对跳高运动员来说,训练中多采用模拟心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即类似于实际现场比赛,有计划地创造运动条件,使运动员处于临场状态,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自我控制,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运用心理自我调整训练法,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自我调整训练。应用自我暗示和放松,放松主要是消除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运动员由于长期从事大运动量的训练和紧张的比赛,导致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加重。因此,肌肉和心理都容易处于疲劳状态。采用心理调整消除疲劳是必要的,也为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现代体育训练与比赛,由于动作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发展,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较强的竞技运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高水平的运动技术外,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能力。心理训练是现代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使运动员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佐伯茂雄.现代心理学概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6-128.
[2]李建国.心理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0.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邱宜均.运动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109.117.120.
[5]刘涛.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四川体育科学.
关键词: 竞技状态 心理调控 跳高
跳高是一项克服一定高度障碍的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的技术结构有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运动成绩在不断提高,竞赛变得越来越激烈。比赛中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要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承受各方面压力的心理素质,使其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陆摹高级中学田径训练队跳高组运动员6名。
1.2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法、讨论法、文献资料法。
2.结果
2.1分析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是一个多因素的有机系统,就其调控的方法、手段而言,必须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心理反应,制订出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计划,结合赛前任务、对象开展短期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能力,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尤其要增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思维、情绪、行为过程,最终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
在两个月的跳高训练中,除了抓基本功的训练外,还注重跳高动作的科学训练,使运动员在技术上趋于应用自如。还要抓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养成调控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说在长期的训练中,使运动员坚持心理训练。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不同的竞技状态型。
从竞技状态的对象来看,包含个体竞技状态和集体竞技状态。从跳高的特点来看属于个体竞技状态,所以在训练中运动员要注意调控,使心理、技术经常保持最佳状态,尽可能地通过长期的训练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体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2.2跳高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赛前运动员的情绪不稳定、呼吸短促、脉搏加快,甚至四肢颤抖,有时感到害怕,有时期望获胜,有时失去信心。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正确技术的表现力下降,动作失误,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赛前的盲目自信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对比赛持消极态度,不刻意地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克服困难,这将对运动员技术的发挥和精神动员有不良影响。
在跳高比赛中试跳成功能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情绪,使其产生优越感、振奋感和轻松感,对下次试跳充满信心,心理和生理反应处于较高水平。这无疑会对试跳下一高度有利。如果第一次试跳失败,运动员的心理紧张程度就会上升,对下一次试跳在思想上就会过于重视,倘若再次试跳失败,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心里迫切想过杆,但信心不足。而且思想压力增大,外界压力也会无形中增大,因而第三次起跳时会焦急、紧张、犹豫不决,起跳不果断,导致起跳动作变形,最终导致试跳失败。在比赛中有些外在因素,如比赛的场地、规模、参加的对手、观众、天气,常会引起运动员心理状态异乎寻常的变化。一些有丰富比赛经验的运动员,观众越多,比赛级别越高,对手越强,越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取胜欲望,越能取得好成绩。当然,一部分运动员是与此完全相反的,会出现过分的紧张情绪,更谈不上正常水平的发挥了。
3.对跳高运动员进行全面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认识过程的训练,注意力的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情感、个性特征的训练。要使这些训练长期有效地进行,就必须在训练跳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同时,制订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同时,结合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达到心理、技术能力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出色地完成跳高的技术动作。在心理训练方面,主要是使运动员学会正确调整和控制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活动,使运动员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适宜的兴奋性。
通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有:①生物学手段:调节运动员的生物节律,控制运动员的营养和睡眠。②心理学手段:主要利用语言功能,通过第二信号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自我心理调整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我坚定信念,二是自我暗示作用。对跳高运动员来说,训练中多采用模拟心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即类似于实际现场比赛,有计划地创造运动条件,使运动员处于临场状态,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自我控制,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运用心理自我调整训练法,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自我调整训练。应用自我暗示和放松,放松主要是消除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运动员由于长期从事大运动量的训练和紧张的比赛,导致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加重。因此,肌肉和心理都容易处于疲劳状态。采用心理调整消除疲劳是必要的,也为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现代体育训练与比赛,由于动作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发展,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较强的竞技运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高水平的运动技术外,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能力。心理训练是现代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使运动员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佐伯茂雄.现代心理学概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6-128.
[2]李建国.心理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0.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邱宜均.运动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109.117.120.
[5]刘涛.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四川体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