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还你艳阳天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515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角色转换瞬间定
  南宁市瑞康医院。有这么一位个性独特的医生,他三十出头,中等身材,那方正的国字脸镶嵌一对柳刀眉,配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一头浓密的短发永远竖立着,眉宇间透着股英气。他那健硕的体格工作起来总是精力充沛,平时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办事雷厉风行,口头禅就是:我来我来,这事我来办。休闲时一身时尚,洋气中不乏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他就是李金荣医生。
  那天,李金荣医生正当班。院领导打来电话:李医生好!请你下班后到院办公室来一趟吧。
  領导有事吗?
  过来再聊呗。
  院领导正在想着如何跟李金荣医生开口,此时李金荣医生敲门了。
  请进。
  领导,您找我有事啊?
  这样吧,我开门见山了,院里决定让你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你有什么想法?
  驻村第一书记?具体是干什么的?
  响应中央号召,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实事谋利益。任务艰巨而光荣,但极具挑战性,怎么样?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回答掷地有声。
  你也不问问是到哪任职的吗?领导还在担心。
  到哪还不是一样工作?
  好样的,我就没看错你。领导终于松了口气。
  于是,习惯城里工作生活模式的李金荣医生,转换了另一种职务——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布泉乡新盏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金荣医生二话不说,背起行囊,告别家人,奔赴从未到过的广西隆安县布泉乡新盏村内盏屯,一个群山环绕似世外桃源的小山村。一切从头开始,抱着一颗“为扶贫攻坚战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心,白天挨家挨户走访,开始深入基层的模式:戴顶草帽,背着行军壶,行走在新盏村的角角落落。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可问候一声几百里外城里的家人。
  镜头二:深山一隅有人家
  从空中俯瞰,青山连着青山,乍一看这一方山水倒也是山清水秀之地。隆安县布泉乡新盏村内盏屯,就镶嵌在这一爿大山的皱褶中,与世隔绝,一眼望去颇有钟灵毓秀之气。有史以来,就是这莽莽群山,使得内盏屯有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奈。在过去,却也因此有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喻。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是隔绝的,若想赶一趟乡里的集市,那就得手脚并用去翻山越岭,延续古老的联通模式,是无奈又别无选择。旧时就有“嫁人不嫁内盏汉”之说。偏僻荒芜,贫瘠落后,日子艰涩难熬。重重叠叠的大山,似一道道屏障,屯里的人对外面唯有“望穿秋水”亦不敢跨步往外走,外面的人知道内盏屯环境优美,可也只好“望内盏屯而兴叹”。古人都知道,躲避战乱内盏屯是首选。多少年了,内盏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倒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淡泊。这或许就是内盏先人选择在这繁衍生息的缘故吧,故而内盏先民一代又一代坚守家园,不离不弃。
  
  镜头三:突降大难陷黑暗
  话说上世纪80年代,内盏屯有位脑筋活络、勤劳能干、体格健壮的后生仔零有东,通过媒婆的穿针引线,娶了一位勤劳能干的妻子。全家人喜上眉梢,要知道,因地处偏僻的山旮旯,生活困难,屯里的小伙子能讨上老婆,那是全村人都高兴的事。结婚当天,零有东暗暗发誓:一定凭借自己的双手,让妻子家人过上好日子。
  由于地处潮湿的大石山区,屯民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垒墙基,木板围成墙的杆栏式壮族民居。零有东从父辈那继承了凿山取石料换钱的本领。每有空闲,他总是到石山上转转,有时抡起大锤狠砸,砸出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头。有建房子或围筑禽畜圈的,都喜欢把他弄出的石料买走。妻子看着起早贪黑卖力顾家的男人,无比心疼,把好吃的都留给了丈夫。小夫妻恩爱有加,日子虽清贫,倒也其乐融融。
  1989年的正月初八,大多数家庭都沉浸在过节的喜悦里,零有东一家也不例外,但这天对于零有东一家来说却是注定不平凡的。
  那天吃过早饭,零有东就进了里屋去,妻子一看便明白丈夫要去干什么,忙阻拦道:今天家里不是来亲戚吃年粽宴的吗?你又干吗去呢?
  我得上山看看,你们在家弄好吃的就行了,反正也没什么可弄的,就杀只鸡而已,用不了几个人,闲着也是闲着,我何不上山转转呢,昨天五叔跟我说想找石料垒房基呢。
  那你早点回来啊,可别让客人久等咯。
  这还用你说?我会早点回来的。
  妻子拿出一个粽子,让丈夫带上当午饭,并与丈夫约定下午一点半一定得回到家。零有东满口答应,背起行囊匆匆而去。零有东的妻子跟家公家婆在家里张罗着。
  家里的客人陆续到来。妻子左顾右盼,不见丈夫回来。约定的时间早过了,家人望眼欲穿。妻子终究放心不下,跟家公家婆说:爹娘,你们招呼客人等一等,我得上山看看去。
  去吧去吧,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家人都在担心着。
  妻子一路喊去。在一处采石场,看到丈夫痛苦地躺在地上,双手捂着眼睛,不断呻吟着,妻子来到身边也没察觉。妻子蹲下身子,捧着丈夫的脸着急地问:你怎么啦?
  我伤到眼睛了。
  你怎么会伤到眼睛了呀?
  石屑迸到我眼里了,我眼睛好痛啊。
  妻子背着丈夫往家赶。
  原本是喜庆的日子,对零有东一家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本来就贫穷的家庭,谁曾想遭此一劫,更是雪上加霜。因当时缺医少药,加上凑不齐医药费,只好听从民间医生的嘱咐,采草药敷疗,由于不注意消毒,导致双眼几乎失明。于是,家里的重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膀上了。彼时,零有东的大女儿才三个月大。对于上有年迈体弱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女儿的零有东来说,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镜头四:渴望光明亦惘然
  生不易活不易,且行且珍惜。零有东慢慢从悲伤中走出来,在几乎黑暗的世界里力所能及地分担妻子的重担,但他又能分担什么重担呢?下地干活是不可能的了,那就在家里摸索着把家务做完吧。在磕磕碰碰中,零有东勉勉强强喂猪喂鸡鸭,提水桶去池塘打水,生火煮饭。炒菜的事只能等妻子回来再做了,眼睛看不见,不知道菜熟没熟,放的盐是多是少。好在此时已实行生产责任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劳动时间了。妻子在外干活时总是记得煮饭菜的时间,一到点上就赶回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吃饭问题。   贫贱夫妻百事哀,好在妻子不离不弃,一直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日子在煎熬中稍微有些起色,虽没以前那么窘迫,但还是羞涩度日不尽如人意。
  别人可以用眼睛关注子女的成长,给予大山般的父爱,而零有东从未有过目睹子女成长变化的喜悦,只能用手抚摸孩子的脸,感知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抚摸对于父爱泛滥的零有东来说仅仅是一点点慰藉罢了。平时他总是问妻子:这孩子长得像谁?脸有福相吗?妻子不厌其烦地给他描述孩子的长相,有时候妻子的叙述是添油加醋的,为的就是让丈夫宽些心罢了。
  那天,零有东挑着箩筐摸索着到村外割捡猪草。他拿着一根小竹子,不断点击着坑坑洼洼的路面,踉踉跄跄往前走。谁知道脚下一滑,零有东摔下路沟里,又是一身伤。孩子跑过来,牵着小竹子,把父亲领回家。此刻零有东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能,非但不能帮妻子的忙,还尽添乱,心中满是悔恨和自责。零有东多么希望自己也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他时常在自问:明天的我会有奇迹发生吗?上天会赐予我一双雪亮的眼睛吗?给我带来好运的天使又在哪?然而自问的结果,始终是个没有答案的答案。
  如此,春去春又回,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生活在大石山区的零有东没有真正“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没有“见证”越来越美好的日子,可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自己还能重见光明……10950个日日夜夜,零有东一直生活在模糊和昏暗的世界里,一直过着一探一走一摸的生活模式,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个明白,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这期间,零有东也到本地的医院检查过,取些药来服用,但也没见有什么好的效果。或许是本地医院条件有限吧,再加上家庭贫困,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镜头五:天使飞降深山坳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国家对生活贫困的农村家庭给予各种扶贫举措。政府部门派遣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深入村屯开展帮扶活动。
  分派到新盏村驻村的第一书记李金荣开始新的工作模式,一床一锅,就算安了新家,真正的以村为家。为了获取扶贫工作的第一手材料,不得不争分夺秒地下基层走访。
  2018年10月底的一天,李金荣找到“一帮一联”帮扶责任人卢银波医生谈话,说:我们聊聊你的扶贫对象都有什么情况?
  卢医生:我的帮扶户零有东情况有点特别。
  哦?说来我听听,有什么特别的?
  他年轻的时候眼睛被炸伤,几十年了,他都是进行简单的治疗,也没什么效果,我简单检查过了,他这眼睛有治愈的可能。
  是吗?
  凭着医生的职业敏感,俩人决定再次入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敲敲门,许久院门才打開,杵在俩人眼前的是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子,此人便是户主零有东。此刻他头微侧倾,那是在用耳朵“看人”呢。李金荣打招呼:老乡你好!我们是你家的帮扶责任人,今天过来看看你。
  哦,原来是你们啊,快进屋坐坐吧。
  李书记他们一落座就详细询问了零有东眼睛致瞎的情况,俩人就地拿起手电筒给零有东做个简单的眼睛病情检查,写下简单的诊断笔记。此刻零有东的爱人和孩子刚好回来了,大家就一起聊起了零有东眼睛的事。
  经过反复检查后,两位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零有东是有机会通过手术重见光明的,但是必须动员他到城里的医院进行正规系统的检查才能最终决定手术方案。
  零有东的家人一听可高兴了,可谁知道零有东这回倒是犹豫不决了:都看了那么多年的医生了,什么中药西药都治过了,眼睛倒是越来越差呢,还要动手术?家里负担得起吗?
  有了复明的希望,但是,由于担心手术不成功危及残存的视力,加上手术费用昂贵,零有东犹豫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辛苦了大半生的妻子,还有家里急需花钱的很多事,再说了,万一手术不成功的话,那不是白白糟蹋钱了?种种想法让他辗转难眠,唉声叹气。
  再次踏进零有东家门的时候,李书记和卢医生都信心满满的,更是替零有东高兴。谁知道零有东嗫嚅着说:我还是不去做手术了。
  这话让俩人很是惊愕,李书记问:为什么呢?现在你有复明的希望,为什么不去做手术呢?零有东只是低头不语。
  李书记和卢医生急了,俩人在零有东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向零有东讲解、宣传国家对贫困户的医疗优惠政策。这段时间为了打消零有东的顾虑,两个人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白天还要忙其他的扶贫工作,不可能就只围着零有东一家转,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跟零有东促膝交谈。此等烦琐的工作,让俩人恨不能分身有术。
  经过多次沟通,看着两位帮扶干部为自己的事忙前忙后的,零有东于心不忍,终于放下了包袱,决定到南宁市的瑞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由李书记帮他落实好交通工具,直接把他送到南宁市的瑞康医院。经过一系列仔细检查,确认零有东通过手术治愈的机会较大,特别是左眼条件更好。
  李书记和卢医生百忙中挤出时间电话问候,或到医院探望,嘘寒问暖,说些鼓励的话,询问各种贫困补助和医疗补助到位情况,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都尽己所能能帮就帮。
  镜头六:重见光明
  手术后病房里。大家围着病床,当医生缓缓地摘下零有东蒙着的纱布后,零有东眨一眨眼,再眨一眨眼,妻子着急地问:你到底能看清楚了没?
  零有东适应了光亮的环境后,点点头:我看到你们啦。
  妻子儿女相拥而泣,而零有东则在人群中寻找着心中久盼的那两个容貌:你是李书记?你是卢医生?
  李书记和卢医生同时点点头:祝贺你,手术基本成功啦。三个人,三双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零有东的妻子儿女则是道不尽的感谢。
  如此,经过二十来天的手术治疗,零有东的眼疾有了极大的改观,由于右眼受伤较重,还需做些简单的后续治疗,但是基本重见了光明。能看清自己亲人的长相了,能看得见电视了,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了!那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又重现在零有东的眼前了。这在过去是零有东想都不敢想的事啊,零有东喜极而泣。   
  镜头七:欢乐庆余年
  零有东出院回家的那天,村头,早就摆出一长串鞭炮,当李书记和卢医生陪同零有东夫妻走进村口时,鞭炮炸响,左邻右舍都上前道贺,替他们一家高兴着。
  我们来听听当事人及其家属说的话吧。
  零有东:那个年代还没那么开放,我的眼疾让我举步维艰。总觉得太对不起家人了,凡事都需要他们的照顾。遗憾的是没有背过抱过自己的小孩。我看不见的时候,我老婆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她我实在是活不下去的。没有精准扶贫我哪能重见这光彩的世界啊,第一书记驻村政策好啊。
  零有东女儿零丽丹: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没能清楚看到我们长什么样,都是凭声音判断我们在哪里,看我们是很模糊的。父亲复明之前,我妈既要干农活,还要照顾我、我弟和我爸还有老人,很辛苦。之前父亲也去本地医院检查,但没有专业的人员治疗,没什么好的效果,长大后我常年在外,帮不上他们什么忙。我爸现在复明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爷爷心里面也是挺激动的、挺兴奋的,谁能想到我爸还能复明啊,感谢!有你们真好!
  布泉乡新盏村第一书记李金荣:第一眼看到零有东,我们就想帮助他,用好我们后盾单位这个资源优势,我们带他去我们医院医治,就想他能通过手术复明,这对他们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能够多一个劳动力,分担更多的一些农活,然后也能够巩固脱贫的成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唐勇华:零大哥这个眼伤已经有三十年了,经过我们的检查,发现他的瞳孔还有一点点光反射,他整个眼睛还能看见一点点东西,他的瞳孔比较白,感觉他应该是有很大的希望复明的,特别是左眼复明希望非常大。如果没有李书记的穿针引线,我想病人是不会有复明机会的。
  零有东跟帮助他们的所有人道了一声:感谢!你们真是上天给我派来的天使战士啊。
  李書记:我们不是你们的天使,党和国家才是你们家真正的“天使”。
  零有东:都是都是,你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都是我的再生父母啊。让我又重生了一次,让我重回光明的世界。
  零有东妻子:是啊,要是当初没有李书记和卢医生的尽职尽责,我丈夫就活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了。
  现如今,零有东一家已经养了两头牛、六头猪,还有一群鸡鸭,单靠养殖这一项,零有东一家一年就有一万元以上的纯收入,而零有东不仅想脱贫,更想致富。为此他也积极去发展自家的养殖产业,不断地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过上新的生活。
  
  镜头八:天使永远在路上
  如今内盏屯不再是贫穷的代名词,水泥硬化的村村通公路,让内盏屯不再与世隔绝,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秉承精准扶贫之政策,内盏屯旧貌换新颜,一栋栋楼房替代了茅草屋,穿不暖吃不饱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日升月落,脚步前迈。清晨,一缕缕阳光透过群山,照亮新盏大地。在村委,看着一天排得满满当当的工作计划,第一书记李金荣在“何仕任”的名字上又画上了圈儿。何家的女儿患了红斑狼疮病,加上她爷爷一个月前在工作中被机器轧断了右手指,无法出去打工了,使得一家人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起来。前段时间李书记在社会上为他们一家搞起了募捐活动,忙前忙后地帮他们办理各种贫困扶助手续,目的是让他们一家尽快走出困境。
  李书记拎起水壶,戴上草帽,又开始新一天的驻村寻访工作。有晨起的鸟儿唱着悦耳的曲子相伴。
  村民:李书记,起那么早啊?
  李书记:不早啦不早啦,你看看各家各户都炊烟袅袅啦,我们更不能落人后哦。
  按常规,李金荣书记一天要走访四十户贫困户,哪能不早出晚归的呢。
  第一书记李金荣同志,还有城里的医生,脱下白大褂,变身为山旮旯的天使,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这个美丽而贫困的小山村。
  责任编辑   韦 露
  卢生强
   广西小小说作家学会理事,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百花园》《天池》《红豆》《金山》《青年杂志》等刊发表,作品曾获过不同级别的征文奖四十余次,代表作有《传承》《对垒》《山村夜聚》等。有微电影剧本获征文入围奖。
其他文献
阳光下马洞村仍然阴冷,我带过来的备用毛衣不得不穿在身上。连片的稻田积满雨水,泛着白光。有几个犁田的身影。沱巴山区季节比山外来得晚,我从桂城来的路上,山外水稻已绿油油生长在田里,而沱巴山区谷种都还没下。我的小车停在郑才华家门前,他家的狗狂吠着后退。它叫黑子,我骂它有眼无珠,“我来你家许多许多次了,石头都认识我了呀。”郑才华家大门开着,从门洞看进去,像幽深的岩洞。  “有人吗?”我叫着进屋。无人回应。
期刊
如果您需要光  那么就跋山涉水给您送去  如果您需要水  那么就让河床里的水,为您倒流  如果您回家的道路不够平坦  那么就为您开山辟土修建大道  如果您的房屋风雨飘摇  那么就为您修建高楼大厦或是洋房小楼  是的,我们不惜一切  为了共同的愿望  如果您的孩子上不了学  不怕,有九年义务教育  如果您生病举手无措  不怕,有社会医疗保险  如果您无法就业  不怕,可以教您技术  您可以种养或进入
期刊
在山里农家晚饭,鱼头汤火候正好,几道时鲜清爽可人,不油不腻。嚼着新嫩的笋干,晚霞刚刚落下,村口山月升上树梢,主人家拿来柿子酒,没喝过,想尝一口,到底止了意念。饮酒之心退潮了,再也涨不上来。三十岁后开始喝酒,不过只在逢年过节亲友相聚时浅尝一点,并不能入诗肠添锦绣,更没有壮雄心气冲斗牛。  家族善饮者不少,父辈以上,无酒不欢,人人皆有酒量有酒胆。几个叔父辈,近年居家紧要事是自酿米酒,费时费事,不厌其烦
期刊
→ 唐 女 70后,桂林市全州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青年文学》《西湖》《广西文学》《时代文学》《广州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大字版和《海外文摘》转载。作品入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在高处》、散文集《云层里的居民》。中篇小说《行走的稻草人》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当你被清晨的鸟儿叫醒,你以为你看到的,那些米汤水一样鲜嫩的光就是刚刚诞生的婴儿光吗?这些隐
期刊
曾记糖水店其实并不是只卖糖水,还有炒田螺、米粉、卤鸭掌等,当然也有啤酒。糖水店只是一个店名,跟卖什么没多大关系。  老五叫了一扎漓泉。大家早就知道我不胜酒力,即便是啤酒,所以我照例声明,只喝一杯。余下的由他们分了。但其中一个留着小平头的哥们,决然地拿走了他面前的杯子,意思是一点儿都不喝。这人我不认识,也从没见过。老五右手拿着啤酒瓶,左手向他伸过去,提出合理化建议:“周末没事的。”那个人不容置疑地说
期刊
→ 孟爱堂 广西天峨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南方文学》《红豆》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篇,有散文被《散文选刊》转载和入选年度选本。  一  2016年3月,像一棵在季节深处猛然爆裂的花骨朵,在我的生命里,忽然爆出了五个家,五户贫困户,在纳合村的五个地方,像五片柔弱而苍白的花瓣,在温暖而潮润的春天里向我依次飘来。  第一个家,像一片柔弱的花瓣,让人心疼。这是我脱贫攻坚帮扶中最远
期刊
1  2019年7月1日,恰逢农历五月二十九。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这个日子,红水河两岸的瑶族同胞都要敲打铜鼓,唱歌跳舞,以独特的方式纪念瑶族创世始母密洛陀女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他们把这个节日称为“祝著节”。  这一天,对于弄陀屯的蓝正荣、蓝桂英两户人家来说,是一个意义超凡的特殊日子。  天刚蒙蒙亮,白色的雾气如蚕丝薄棉一般,轻轻地遮在弄陀屯的上空。薄雾之下,被青山簇拥着的两栋新建的水泥砖
期刊
2013年,我從凤山回到都安,立即被安排到蓝湾镇搞扶贫。镇书记问我,先去哪里?我说哪里穷去哪里。就这样,我踏上了“穷途末路”。蓝湾的山连绵起伏,无边无际,高耸入云。穿行在山谷里,越野车就像年久失修的摇篮,“嘎吱嘎吱”地挣扎着,仿佛随时都可以崩溃。谁都知道考验还在后头。果然,书记说,登香屯就在崖上云朵开花的地方。果儿头往上一抬,草帽便落到她脚后跟的草丛里。  车到山前没有路,没有路就上山。大山是我们
期刊
故乡有个习俗,清明节扫墓时,必须清除坟头上的杂草和清洁墓碑,就像一个人要剪发和洗脸一样,是家家户户上坟扫墓不可逾越的规定动作。这个习俗就像青青草木给春天带来风景一样,在清明节也给故乡带来风景。漫步在故乡土坡岭上,满目一座座干净坟墓和洁白墓碑,星罗棋布,如同满坡遍岭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字画展,从各个坟头上墓碑上清晰可见的字迹中,可以品读先人和后人的来路。  与往年一样,今年清明节,我们兄弟姐妹都一起回老
期刊
一  我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饭的时候,祖父步履蹒跚地回来了,怀里抱着一件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入他那收藏宝贝的木箱。  祖父八十多岁了,身子还算硬朗,没事总是喜欢在村里闲逛,碰到什么喜欢的东西,都顺手捡拾回来,当宝物收藏。大概是人越老就越恋旧,祖父收拾这些东西,多半是在收拾记忆,收拾正在流逝的时光。  每次捡拾这些宝物时,即使是一根被虫蛀了的门楣,祖父脸上总是显出喜滋滋的神情。可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