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被看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直接外显为作文能力。欲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宜以最经济之时间练成其最能切实应用之作文能力”的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作文训练需要有严格而科学的计划
为了克服作文训练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作文训练步入歧途,出现撞车、空白,使得学生形成一条完整而牢靠的作文链条,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训练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了计划,按计划训练,作为教学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展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当然,计划的制定必须紧扣教材特点,锁住学生实际,以利于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突出重难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以人为本,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计划的制定还必须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题目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做到“以吾手写吾心”,应鼓励自身写放胆文,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松绑”,以培养学生在自由中充分地展现自我,抒发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二、作文训练应正确对待分解与综合
教育学研究表明:单项分解训练是基础,是形成综合能力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施教者对综合训练较为重视,而忽视分解性单项训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记叙、议论、说明都不会,又怎么能写出一篇带有亮点的复杂的记叙文呢?学生连最基本的描写方法都不懂,又怎能利用多种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呢?不进行分解性选材训练,学生又怎能做到选材的真实、典型、新颖、生动且紧扣中心呢?因而作文训练不能好高骛远,揠苗助长,必须重视片断训练,必须反复进行分解训练,单项训练达到一定额的量,才能促成综合训练质的飞跃,学生写起作文来方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下笔如有神”。一味地搞综合训练,是与写作规律背道而驰的,必然事倍功半。
三、写作训练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的原则
考试指挥棒曾一度将写作引向歧途,使写作教学失去光彩,失去个性。不少施教者功利思想太重,忽视人才成长背景,眼睛始终盯着考试范围不放,作文训练范围狭窄,训练方法单一,概念化、程式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我们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变“应试作文”为“务实作文”,写作训练从形式到内容必须百花齐放,对学生要打松绑,让学生思想彻底获得自由,使他们敢于敞开心扉,抒写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展现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既要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常用文体训练,也要进行小说、诗歌、短剧、散文等文学色彩浓厚的文体训练,还应进行新闻、短评、日记、调查报告、读书笔记、演讲词、科技小论文、小品文等训练,特别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有的些同志认为:应用文考试不考,训练了对学生作文影响也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短视”的。其实,搞好应用文训练极为重要。应用文极为讲究语言的准确、简明、得体、连贯;讲究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统一性,讲究事例、数字的合乎实际,讲究款式的正确性,讲究观点、立意、思想的合乎政策性。因此,进行应用文体训练,一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朴实的作风,二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而扎实地训练学生选词、用字、造句、标点、行款等等基本的练习,从能力综合因素看,写应用文可以大大促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四、作文训练标准要适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魏书生老师也曾说:“我觉得中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作文了。”这些话颇值得推敲、研究。钱梦龙老师曾带过一个慢班,这个班的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差,钱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开始只提出这样三个要求:题目方在正中、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批改时凡符合三个要求的都打90分,以后慢慢提高要求,学生逐渐喜爱上作文,能力逐步提高。好多同志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每每提出较高的要求,生怕要求低了达不到训练效果,要求高了,清规戒律多了,弄得学生左右为难,写得费劲、差劲、没劲,时间久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提起作文就害怕就头痛,认为作文难写,作文之峰难攀,渐渐丧失了作文的热情、信心,对作文失去兴趣。显然,对学生作文提出较高的要求,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它直接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童趣。因而,进行作文训练标准要适度,要“初不欲求其高雅典丽,”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要求更不能太高,应使得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桃子”,每一个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大力褒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尝到成功的甜头,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创作信心,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口想吃个胖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墩尚中学)
一、作文训练需要有严格而科学的计划
为了克服作文训练的随意性、盲目性,避免作文训练步入歧途,出现撞车、空白,使得学生形成一条完整而牢靠的作文链条,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训练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了计划,按计划训练,作为教学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展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当然,计划的制定必须紧扣教材特点,锁住学生实际,以利于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突出重难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以人为本,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计划的制定还必须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题目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做到“以吾手写吾心”,应鼓励自身写放胆文,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松绑”,以培养学生在自由中充分地展现自我,抒发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二、作文训练应正确对待分解与综合
教育学研究表明:单项分解训练是基础,是形成综合能力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施教者对综合训练较为重视,而忽视分解性单项训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记叙、议论、说明都不会,又怎么能写出一篇带有亮点的复杂的记叙文呢?学生连最基本的描写方法都不懂,又怎能利用多种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呢?不进行分解性选材训练,学生又怎能做到选材的真实、典型、新颖、生动且紧扣中心呢?因而作文训练不能好高骛远,揠苗助长,必须重视片断训练,必须反复进行分解训练,单项训练达到一定额的量,才能促成综合训练质的飞跃,学生写起作文来方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下笔如有神”。一味地搞综合训练,是与写作规律背道而驰的,必然事倍功半。
三、写作训练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的原则
考试指挥棒曾一度将写作引向歧途,使写作教学失去光彩,失去个性。不少施教者功利思想太重,忽视人才成长背景,眼睛始终盯着考试范围不放,作文训练范围狭窄,训练方法单一,概念化、程式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我们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变“应试作文”为“务实作文”,写作训练从形式到内容必须百花齐放,对学生要打松绑,让学生思想彻底获得自由,使他们敢于敞开心扉,抒写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展现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既要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常用文体训练,也要进行小说、诗歌、短剧、散文等文学色彩浓厚的文体训练,还应进行新闻、短评、日记、调查报告、读书笔记、演讲词、科技小论文、小品文等训练,特别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有的些同志认为:应用文考试不考,训练了对学生作文影响也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短视”的。其实,搞好应用文训练极为重要。应用文极为讲究语言的准确、简明、得体、连贯;讲究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统一性,讲究事例、数字的合乎实际,讲究款式的正确性,讲究观点、立意、思想的合乎政策性。因此,进行应用文体训练,一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朴实的作风,二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而扎实地训练学生选词、用字、造句、标点、行款等等基本的练习,从能力综合因素看,写应用文可以大大促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四、作文训练标准要适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魏书生老师也曾说:“我觉得中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作文了。”这些话颇值得推敲、研究。钱梦龙老师曾带过一个慢班,这个班的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差,钱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开始只提出这样三个要求:题目方在正中、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批改时凡符合三个要求的都打90分,以后慢慢提高要求,学生逐渐喜爱上作文,能力逐步提高。好多同志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每每提出较高的要求,生怕要求低了达不到训练效果,要求高了,清规戒律多了,弄得学生左右为难,写得费劲、差劲、没劲,时间久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提起作文就害怕就头痛,认为作文难写,作文之峰难攀,渐渐丧失了作文的热情、信心,对作文失去兴趣。显然,对学生作文提出较高的要求,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它直接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童趣。因而,进行作文训练标准要适度,要“初不欲求其高雅典丽,”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要求更不能太高,应使得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桃子”,每一个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大力褒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尝到成功的甜头,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创作信心,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口想吃个胖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墩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