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绿色资本主义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其现实性而言,乌尔里希·布兰德教授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即绿色资本主义已经是一种扩展中的事实,而不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但作为一个来自巴西的发展中国家学者,笔者想强调的是,绿色经济及其所支撑的绿色资本主义还是欧美世界维持霸权秩序或战略的一部分,很难说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在笔者看来,作为绿色经济核心概念的“气候友好”或“低碳”,其实都是服务于欧美国家的上述战略的。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围绕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气候谈判已经在世界环境政治话语和经济政治关系结构的层面上,构建了一种更多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利益或偏好的“架构”,即:欧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伦理道德层面上都被描述为一种“绿色先驱”或“绿色领导者”的形象,而包括中国、巴西在内的所谓新兴经济体国家,虽然也许实现了经济体量的迅速膨胀或崛起,但却存在着“高碳化”或“生态环境不友好”的结构性缺陷。也就是说,一旦采取“低碳”“循环”和“绿色”这样的新标准,新兴经济体实际上是缺乏竞争力或落后的。可以想见,无论是《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2005—2020”两个执行期,还是目前正在讨论谈判中的《巴黎议定书》所针对的“2020—2050”新阶段,它们都是处在上述框架之内的,也即是说,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长期是一种“追赶者”的角色。笔者并不否认全球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国际社会认真应对的必要性,而是想指出如下事实: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或节能减排(而不是其他生态环境问题)重要性的过分看重,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绿色经济”或“气候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显然更符合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利益。
  实际上,类似的话语或战略窘境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陌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西方国家不得不结束其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时,它们所采取的战略正是引入“发展”这样一个看起来很中性的概念。结果,本来是种族与经济社会剥夺意义上的殖民关系,在一夜之间被诠释成为一种发达与不发达的客观性关系。相应地,不仅原来存在着的欧美国家的很多殖民机构得以重新包装为对外援助机构,而且当初不平等的殖民关系被以一种同样不平等的发展依赖关系的形式得以保持延续。稍有不同的是,当年的殖民宗主国变成后来的所谓发达国家及其集团,殖民地则变成了后来的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但前者对后者的自然资源掠夺与社会破坏关系并未改变。也正因为如此,作为“绿色经济”及其“绿色资本主义”先声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事实上也是以欧美西方国家为中心的,或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歧视性的。因为,无论是发展还是不发展,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都是依据欧美国家的发展阶段或理念来确定的。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首要的问题不是解决发展程度的高低,而是能够主动选择一种替代性的发展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笔者在内的安第斯地区的“绿色左翼”学者,自2011年起成立了一个“超越发展”研究小组,目标就是探索不同于欧美国家主导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话语的新理念或模式。
  毫无疑问,绿色资本主义秩序与话语主导下的超越会是困难重重的。除了资本主义经济(“绿色经济”)及其运行逻辑本身力量的强大,最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如何造就一种全球性的绿色左翼或新左翼团结。在这方面,需要提及的是正在形成中的巴西或拉美与中国之间的新型关系。一方面,巴西或拉美的自然资源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中国的商品出口与投资需求之间,已经结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巴西或拉美左翼政府的上台执政,并尝试一些社会主义性质的公共政策;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其中的经济合作和自然资源开发项目或多或少是存在着损害自然生态系统或地方社区的负面效果的,因而时常引发部分民众或团体的不满与抗议。而笔者更关心的是,这方面的事实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我们重构一种南方之间的,进而全球性的社会生态转型政治的基础呢?
  [作者简介:卡米拉·莫雷诺(Camila Moreno),巴西里约热内卢农业发展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生态学和绿色左翼理论与政策研究,著有《中国制造的巴西:思考当代资本主义的重构》(2015)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太阳风暴》(Solar Storms)这部小说中,美国原住民作家灵达·霍根(Linda Hogan)运用生态印地安人形象,重新形塑高贵的野蛮人,并将之与有害的、精神沦丧的、剥削的白人社会并置,因而强化了部落文化道德优越的族群中心观念。然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指出她塑造的印地安人典型印象更为复杂,这是基于对原住民的认识,也是基于生态洞见。它提供了一种策略性的功能:是一种有意识的建构,旨
期刊
[摘 要]《析津志》作为最早的北京地方文献,保留了元大都人与自然互动关系诸面相的丰富记载,具备重要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元大都居民的地方生计,如衣、食、住、行等,与其周围的环境资源密切相关,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技术形态,风俗、岁纪的形成与表达则是基于当时条件下生态认知与实践的反映。  [关键词]《析津志》;元大都;环境史;地方志;史料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期刊
[摘 要]蒙培元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提出了“中国古代哲学是生态哲学”的命题。他不只是“照着讲”,揭示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而且是“接着讲”,表达了对现代生态哲学研究很有见地的观点,为建设中国生态哲学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蒙培元;中国古代哲学;生态哲学  蒙培元先生的《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一书,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是生态哲学”的命题,分析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生态观。他不只是“照着讲”,揭示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贝尔和阿什伍德在《环境社会学的邀请》中提出的“生态对话”观念出发,对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议题进行了检视和讨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最大可能意义上的群体”,核心关切是可持续性、环境正义和自然的权利与魅力,研究框架包括:物质层面——多位一体的跑步机,观念层面——环境意识与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性关联,实践层面——动员和管理“生态社会”。三个层面彼此联系,互动依存。这些思想对于正处在积极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实现农药减量施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江西省47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药减量施用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环境污染关心情况、农残超标危害认知情况、农产品质量关心情况、农业保险参加情况、市场责任追溯能力以及农产品种植类型,正向影响农户农药减量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蒙培元先生的“生态哲学”应运而生。蒙培元分析了生态危机背后的根源,运用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提出了解决方案,其核心就是要转变人类看待自然的方式,转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由西方传统的认识主体转变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性主体。此外,蒙培元还强调“仁爱”是人对待自然时所具有的“真情实感”,人类如果能够“
期刊
2015年10月25—26日,由国际美学学会、中国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BK21PLUS事业团联合主办的“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召开。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的主持下开幕,来自美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围绕着“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学”
期刊
[摘 要]中国正迈进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议题。虽然学界在此领域提出了一些研究假设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与政府大力倡导之势同步。为进一步丰富学界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发展要在三方面加强研究:一是增强“理论自觉”,丰富理论框架;二是形成“中国经验”,注重民间智慧;三是注重“底层视角”,深挖倒逼机制。以此推动生态文明在实践中获取成果。  [关键词]生态文
期刊
在国内方兴未艾的生态美学研究中,曾永成教授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出发的人本生态美学研究独树一帜,颇有影响。人本生态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为哲学基础,以独特的生命信息机制“节律感应”解释了审美活动的对象性特征亦即生态本性,较圆满地实现了人本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统一。2016年9月,笔者受《鄱阳湖学刊》委托,对曾永成教授进行了学术采访。  艾莲:20世纪80年代初,您一头扎进了美学研究中。1
期刊
[导 读]中国生态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兴起,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学者。一些学者对地方族群的传统生态知识有着详实而深入的考察,为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抢救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杨庭硕教授是国内最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从苗族的支系文化差异切入到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作了大量的传统生态知识与技术调查,挖掘了当地丰富的民族生态知识。之后他又立足全国视野,筹备进行中国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