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人口小县的突围战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收入13296万元,财政支出142013万元,其中机关工资福利、商品服务、资本性支出共计78728万元”,这是山西临汾市浮山县2020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透露的数据。
  三个数字折射浮山县进入山西人口小县改革试点名单的原因——行政成本畸高。2020年开始,山西省在忻州市河曲县、临汾市浮山县开展人口小县改革试点。《山西日报》刊文称,“(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县域行政成本大幅降低、治理效能大幅提升”,接下来,山西还将“机构精简……深化人口小县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 。
  梳理全国人口小县数据发现,这些地方人气不高、经济“低迷”,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反差巨大。为了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小县合并是一个选择,小县“大部制”是另一种选择,此外还有“小县大城”的案例。
  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强县“扩城”……人口小县出路何在?

财政孱弱的浮山县九成支出靠“输血”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全国户籍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共82个,人口规模5-10万的共108个,10-50万的共841个。
  这意味着,全国1700个县(县级市)中,人口不足50万的就有1031个。官方信息显示,河曲县、浮山县人口分别为14.7万、13万,从人口规模来讲,是“妥妥”的小县。
  为何这两地进入试点名单?山西省委编办官网信息显示,以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失衡这一突出现状为切入点,临汾市委编办对古县、安泽、浮山、吉县等9个人口小县开展调研,分析其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运行及财政供养情况。
“小县大城”,一是聚人,二是兴业,产业是城的根本,没有产业,城也将成无根之萍。

  临汾市委编办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原因等角度分析,并与全国和山西省机构编制、财政供养情况进行对比,感到普遍存在财政供养能力不足、财政供养人员比例相对较高、事业机构“小、散、弱”现象突出,这些问题从浮山县2020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中可以找到数据支撑。
  2020年,浮山县财政收入13296万元(税收收入3585万元,非税收入9711万元),财政支出142013万元,其中机关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以及资本性支出共计78728万元。2020年发放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3239.8万元,几乎相当于全部财政收入。可供参考的数据是,同年浮山县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804.7万元;城乡低保1170万元,特困补助911万元。
  官方信息显示,浮山县属省定贫困县,2019年5月整县脱贫摘帽。全县总人口约13万,其中乡村人口9万,城区居住人口4万。财政自给率不足10%的浮山县没有“破产”,全靠上级支持,2020年,中央和省、市对浮山县转移支付执行121786万元。
  由于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河曲县经济状况相对要好一些。不过,该县的财政供养压力依旧不小:2021年河曲财政预算收入106100万元,预算支出195187万元。县级可用财力安排的145566万元,用于财政供养人员支出67417万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社保、绩效支出57774万元,补贴离退人员支出9643万元。

改革試点河曲县行政机构数目减两成


  财政自给率低,行政成本畸高,小县机构改革要怎么改?
  自从2020年启动试点后,浮山县官方披露了多条相关动态:2020年12月,浮山县召开机构改革试点动员大会;2021年2月,浮山县召开政法委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运行动员会。动员会接连开,文件不停发,但先有实质动作的却并不是浮山,而是河曲。
  2020年4月,河曲被确定为试点县,年底,河曲县“全面部署推进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会议透露,(改革)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重实战、高效率原则……用3至5年时间,逐步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大幅下降,保持干部队伍体系新鲜血液和合理年龄结构。会议当天,新组建的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揭牌。
  此外,河曲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商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等多家新组建部门也相继揭牌。
  2020年3月,河曲县政府发布了最新的县级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同时2019年和2020年分两批发布的行政执法主体的公告作废。统计发现,最新行政执法主体共20个,比机构改革之前少了6个。
  机构改革最终效果尚待检验,不过从两地最近几年的预决算报告中已可窥得一二。
  2021年浮山县安排三公经费471万元,比2020年预算减少35万元,下降6.9%,与2019年的585万和2018年的761万相比,下降更多。河曲县2020年三公经费支出合计497万元,与上年497万基本持平;2021年全县预算汇总三公经费847万元,与2020年预算847万元持平。
  2018年、2019年浮山县财政对事业单位分别补助16989万元、23682万元,2021年预算支出为零。事业单位补助清零了,但是机关工资福利和商品服务支出预算上升了:从2018年的28157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56502万元。
  河曲县2019—2021年对于事业单位补助预算分别是206万元、1320万元、40912万元。事业单位补助多了,机关工资福利和商品服务支出预算降了:2019年为64619万元、2020年为70651万元、2021年锐减至42796万元。
其他文献
既定土地经营规模约束下,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改变了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及其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通过构建包含劳动努力的农业生产函数,将劳动努力对农业
农民进城买房,一般是在县城买房,因为县城住房便宜,且与农村家相距不远.rn县城具有一个家庭所需要的公共基础服务,却缺最重要的就业机会.当前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是通过
期刊
利用湖北省985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Poisson模型,阐释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均能有效推动农户投身于村域环境治理;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程度与文化程度、经济资本中的家庭总收入以及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显著促进了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发生,村庄归属感中的主人翁意识、对村庄的喜爱程度、对村庄事务的关心程度、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对村庄的依恋程度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可能性。村庄归属感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
村级组织行动伦理的内在逻辑是学界有待进一步解释的问题。以往研究集中从乡政村治的体制视角来阐释,强调结构性的“伦”,形成了“制度-利益”的单一逻辑,而忽视了价值性的“理”。以梳理制度规范、利益充实、责任复现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趋势为基础,聚焦于村级组织分门别类处理任务的实践过程,分析村级组织的行动如何实现“伦”“理”的多重结合。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将任务分类为刚性、弹性和惯性三种任务的机制,是由制度、利益与责任三者相互渗透与组合所塑造,形成了“制度-利益-责任”的多重行动逻辑,深刻体现了“伦”与“理”的结合。
孝子坊街,安庆市诸多老街中的一条。  乍一看,这里毫不起眼。年代久远的民宅、临街商铺的小贩、紧挨着的农贸市场,构筑出一幅处处可见的江城市井图。  然而,寻常之下,蕴藏着一段载入安徽史册的红色印记。老街上,有一座百年老宅,名曰“濮家老屋”。盡管在城市建设中,三进的老屋,仅保留下了最后一进,但它仍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1923年冬,柯庆施带着从上海燃起的“革命火种”逆流而上,来
乡村振兴绕不开空间维度。通过福建土楼修缮的个案分析,展现了物理空间的修复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参与和乡村再组织化,在解决地方问题的同时,赋予了空间新的文化活力。土楼修缮引起的连锁反应改变了乡村面貌,呈现了在空间形塑、主体实践、文化势能机制下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凸显了地方性、社会参与和文化活化的关键作用。
资本市场的“安徽板块”正加速形成。  “十三五”以来,安徽资本市场取得良好发展成效,全省共新增48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134家,位居中部第1、全国第9;截至2020年末,安徽辖区法人证券期货公司净资本、总资产分别为356亿元、1646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43%、43%;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由“十二五”末的153家增长到目前的226家,增长近50%;管理规模由37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025
在当今数字时代,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人工智能是生产工具,互联网、物联网是生产关系,这些技术共同构筑起数字化的购物、出行、社交、娱乐、制造、物流等生产力,让数字化浪潮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样,数字化也成为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契机。  当下,在浙江各地如火如荼展开的产业大脑建设,正是政府推进经济治理数字化的新方向和新抓手。其“一脑治经济,两端同赋能”的建设理念,标志着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博弈模型,研究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动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贷款成本是影响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关键因素,贷款利率对借贷双方贷款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供给金融公共产品能有效提高贷款供需方的借贷意愿。由此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贷款在线办理,压低贷款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适度向农地抵押贷款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等政策建议。
共同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全国重要增长极。  “中三角”的“第五极”地位,呼之欲出。  今年3月,全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此后不久,湖北省委书记、省长带队的党政代表团,就分别到江西、湖南“串门”,用三天时间共商长江中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