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对实验也相应地重视起来,但仍然存在实验教学低效或无效的行为。要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文章从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多练,反思实验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某些化学知识的形成和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实现和完成的。许多学生是因为能到实验室做实验才喜爱上化学课的。化学实验是连接知识与兴趣的桥梁,通过做实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巩固和验证知识,训练操作技能。但由于分组实验课堂管理的问题,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的问题,有时使得化学实验课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效率低下,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很失落。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预习实验
如果上课前,学生毫无准备,带着太多不懂的问题来上实验课,不知道实验方案,课堂上再去设计实验方案,那么结果就只能“听天书”或者“凑热鬧”了,而且还会占用课堂中的时间,导致任务完不成。本来一节课的时间就有限,这样一节课下来就更感觉毫无收获了。而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可以找出自己听课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目的明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上实验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或设计实验方案,或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基本知识,写好预习笔记。基于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不愿错过动手的机会这一心理,课前我会提前站在实验室门口,挨个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合格的不准进实验室,发现有相互抄袭的现象,抄的和被抄的学生都不准进实验室,以此来监督和督促学生认真预习,为上好实验课做好充分准备。
二、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课本习题中有编排家庭小实验,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独立或几个同学一起做家庭小实验。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把这个内容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三、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按照课本中的编排来进行教学,演示与分组区分得很清楚。课堂演示实验也一般以教师讲解、教师操作为主,学生只是观察,没有动手操作。由于条件所限,后面的学生大都看不清楚,根本不知道老师做了什么实验,出现了哪些现象,更不用说由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我自己亲身感受的启发和现行的新课程化学教学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的要求,我将课本中大多数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给了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上中学时,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时候,老师演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我很纳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怎么收集呢?直到去实验室亲自操作后才明白,也才知道怎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我的亲身经历也给了我启发:只有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才能明白实验原理,才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分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总是老师演示,然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样的结论比较牵强,只是把这一结论生硬地教给了学生,教学效果不好。现在,我采用了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再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虽然有些学生的实验并没有成功,但至少学生经过了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有效的实验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事实证明也是很有效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实验问题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结束,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大分析力度,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知识,让学生充分挖掘出实验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不至于导致性质及规律的得出较为生硬,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实验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五、设计实验习题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化学实验教学,不只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还应设计有价值的实验习题。通过对实验习题的分析,不仅能巩固基本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认识,还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实验不仅仅是验证实验结论,还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在习题练习时遇到了问题,思路不清晰,还可以再用实验加以辅助,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解决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这时根据题目创设的情境来进行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在计算题中出现得较多,我就给学生做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虽然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做过此实验,也进行了分析比较,但在此时再来做的话,对解决此类计算题有很大的帮助。我用了比较的方法,一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一个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学生观察得很清楚,再来理解题目就能使学生明白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很轻松地得到了解决题目的方法。
六、引导学生反思实验
在教学中,由于操作的原因、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实验用品不规范等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不成功,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能使实验教学效果更好。例如,我在讲授“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测定,打开弹簧夹后,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造成实验失败。这时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是因为集气瓶内的压力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呢?学生会想到温度的原因、装置的问题、药品的问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分析:如果集气瓶内的水进去了,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么改进实验装置才不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遇到问题,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找到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善于思考、善于反思,时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化学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不断地研究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涛.浅谈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03).
[2]王伟.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61-62.
[3]杨启业.中学化学实验课的实施[J].学习方法报·理论教研周刊,2012(06).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某些化学知识的形成和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实现和完成的。许多学生是因为能到实验室做实验才喜爱上化学课的。化学实验是连接知识与兴趣的桥梁,通过做实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巩固和验证知识,训练操作技能。但由于分组实验课堂管理的问题,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的问题,有时使得化学实验课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效率低下,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很失落。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预习实验
如果上课前,学生毫无准备,带着太多不懂的问题来上实验课,不知道实验方案,课堂上再去设计实验方案,那么结果就只能“听天书”或者“凑热鬧”了,而且还会占用课堂中的时间,导致任务完不成。本来一节课的时间就有限,这样一节课下来就更感觉毫无收获了。而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可以找出自己听课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目的明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上实验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或设计实验方案,或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基本知识,写好预习笔记。基于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不愿错过动手的机会这一心理,课前我会提前站在实验室门口,挨个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合格的不准进实验室,发现有相互抄袭的现象,抄的和被抄的学生都不准进实验室,以此来监督和督促学生认真预习,为上好实验课做好充分准备。
二、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课本习题中有编排家庭小实验,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独立或几个同学一起做家庭小实验。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把这个内容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三、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按照课本中的编排来进行教学,演示与分组区分得很清楚。课堂演示实验也一般以教师讲解、教师操作为主,学生只是观察,没有动手操作。由于条件所限,后面的学生大都看不清楚,根本不知道老师做了什么实验,出现了哪些现象,更不用说由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我自己亲身感受的启发和现行的新课程化学教学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的要求,我将课本中大多数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给了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上中学时,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时候,老师演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我很纳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怎么收集呢?直到去实验室亲自操作后才明白,也才知道怎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我的亲身经历也给了我启发:只有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才能明白实验原理,才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分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总是老师演示,然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样的结论比较牵强,只是把这一结论生硬地教给了学生,教学效果不好。现在,我采用了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再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虽然有些学生的实验并没有成功,但至少学生经过了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有效的实验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事实证明也是很有效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实验问题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结束,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大分析力度,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知识,让学生充分挖掘出实验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不至于导致性质及规律的得出较为生硬,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实验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五、设计实验习题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化学实验教学,不只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还应设计有价值的实验习题。通过对实验习题的分析,不仅能巩固基本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认识,还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实验不仅仅是验证实验结论,还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在习题练习时遇到了问题,思路不清晰,还可以再用实验加以辅助,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解决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困难,这时根据题目创设的情境来进行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在计算题中出现得较多,我就给学生做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虽然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做过此实验,也进行了分析比较,但在此时再来做的话,对解决此类计算题有很大的帮助。我用了比较的方法,一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一个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学生观察得很清楚,再来理解题目就能使学生明白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很轻松地得到了解决题目的方法。
六、引导学生反思实验
在教学中,由于操作的原因、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实验用品不规范等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不成功,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能使实验教学效果更好。例如,我在讲授“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测定,打开弹簧夹后,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造成实验失败。这时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是因为集气瓶内的压力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呢?学生会想到温度的原因、装置的问题、药品的问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分析:如果集气瓶内的水进去了,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么改进实验装置才不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遇到问题,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找到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善于思考、善于反思,时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化学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不断地研究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涛.浅谈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03).
[2]王伟.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61-62.
[3]杨启业.中学化学实验课的实施[J].学习方法报·理论教研周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