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趣是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之一。情趣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改革语文教学的切入口。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情趣 兴趣 多媒体
何谓情趣?情趣即是情感和兴趣。情趣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改革语文教学的切入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在为学生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而努力了。下面阐述几点创设语文情趣教学的有效做法。
一、善用教师语言,煽情激趣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于是去传递、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1. 善用抒情性语言。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在想象以及教师情感范型的感染之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
2. 巧用风趣性语言。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赢得学生轻松愉快的笑声,这不仅打破了课堂上的尴尬,还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一堂课上,教师请班里最胆小的一位女生读课文,女生涨红了脸小声地读完课文,教师风趣地说:谁说她读书像蚊子叫,老师站在这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如果再响点在门外都能听见。同学们都笑了,课堂有了轻松地学习氛围。
3. 妙用激疑性语言。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例如上《赤壁之战》一课时,初读后设疑为什么周瑜三万人马能胜曹操八十万大军?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便会有目的地阅读。
二、用心创造乐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上活
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看,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程式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得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取得的教学效果又最佳?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导致快乐,从而调动注意力、思考力、意志力,学起来便得到内在的满足。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上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在教《看云识天气》一课时,电视正在播放《三国演义》,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吧?”“诸葛亮究竟是靠什么借到十万支箭的呢?”学生回答:靠大雾天气。“那么他又是怎样知道当时会有大雾天气呢?”学生不能准确回答,但都很想知道。我解答说:“诸葛亮实际上是靠夜观天相得知有大雾天气的。而天空中的云也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看云识天气》。”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2. 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便活跃起来。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
3. 营造愉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幽默艺术创造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就会为实施愉快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4.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更能调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手段无法媲美的。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5. 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又有同学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但他仍不改初衷。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将语文课堂比作那半亩清堂,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则无疑是那“源头活水”。有了对语文学习的情趣,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机盎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将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等发生联动和共振,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在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和体验、感悟和享受,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学习》,2003.5
[2]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8-2009
[3] 马雪鸿,《对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和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2.5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情趣 兴趣 多媒体
何谓情趣?情趣即是情感和兴趣。情趣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改革语文教学的切入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在为学生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而努力了。下面阐述几点创设语文情趣教学的有效做法。
一、善用教师语言,煽情激趣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于是去传递、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1. 善用抒情性语言。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在想象以及教师情感范型的感染之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
2. 巧用风趣性语言。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赢得学生轻松愉快的笑声,这不仅打破了课堂上的尴尬,还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一堂课上,教师请班里最胆小的一位女生读课文,女生涨红了脸小声地读完课文,教师风趣地说:谁说她读书像蚊子叫,老师站在这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如果再响点在门外都能听见。同学们都笑了,课堂有了轻松地学习氛围。
3. 妙用激疑性语言。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例如上《赤壁之战》一课时,初读后设疑为什么周瑜三万人马能胜曹操八十万大军?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便会有目的地阅读。
二、用心创造乐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上活
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看,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程式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得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取得的教学效果又最佳?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导致快乐,从而调动注意力、思考力、意志力,学起来便得到内在的满足。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上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在教《看云识天气》一课时,电视正在播放《三国演义》,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吧?”“诸葛亮究竟是靠什么借到十万支箭的呢?”学生回答:靠大雾天气。“那么他又是怎样知道当时会有大雾天气呢?”学生不能准确回答,但都很想知道。我解答说:“诸葛亮实际上是靠夜观天相得知有大雾天气的。而天空中的云也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看云识天气》。”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2. 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便活跃起来。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
3. 营造愉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幽默艺术创造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就会为实施愉快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4.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更能调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手段无法媲美的。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5. 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又有同学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但他仍不改初衷。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将语文课堂比作那半亩清堂,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则无疑是那“源头活水”。有了对语文学习的情趣,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机盎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将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等发生联动和共振,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在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和体验、感悟和享受,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语文学习》,2003.5
[2]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8-2009
[3] 马雪鸿,《对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和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