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来感知音乐节奏,营造更加活跃的音乐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本文就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并提出了有效的运用对策,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全面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素质培养当成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实现静和动的有效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一、声势律动的内涵
声势律动可以从声势和律动这两个词语来理解,声势是指跟着声音来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拍手、跺脚等,用声音来表示音乐状态,律动是指让学生动起来,用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声势律动强调的是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来欣赏和感受音乐,对音乐表现出较强的听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上,指引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跟着音乐的节拍来摆动身体,借助肢体来发出声音,从而敏感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达成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教育价值。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学科一直以来都不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对音乐课不够重视,而学生、学校以及家长的不重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教学积极性[1]。當前初中音乐大部分都比较安静,教师注重乐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按照教材来讲解相关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并没有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来做好教学设计,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也不够重视。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播放音乐,讲解乐理,适当引导学生来练唱,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难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也不能体会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学生整体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2]。总的来说,由于各方对初中音乐观念上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过于陈旧和单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单纯地讲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学科缺乏兴趣。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提升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项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节奏感是其重要的表现载体,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感知。初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并且对音乐节奏感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对音乐的节奏进行训练,在身体摆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将身体当成简单的乐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做出对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来体味音乐的情感,介绍相关的音乐创作背景等,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初中生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比较敏感的反应,通过自身的协调性来灵活使用肢体语言,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因此,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对于《欢乐颂》这一曲目,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更加了解曲目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2.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乐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播放相关的音乐曲目之后会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知识兴趣不高,并且由于学生从小对音乐学习不够重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内容把握程度也不佳,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经常表现为听不懂,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退却,学生只有在教师教唱音乐曲目时才会有所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和环节中,这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指出教师要营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课堂,而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充满乐趣,学生会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声势律动的运用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和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渴望春天》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学唱《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在跟唱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将声势律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段歌曲的旋律,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节奏动起来,以此来感受节奏的强弱,不仅学生乐于参与,并且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曲目的节奏,在学唱时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习者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看重,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运用声势律动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感知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做出表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做出自己独特的肢体动作,只要符合音乐的节奏都可以。学生要根据音乐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和投入,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声势律动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开放,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以“动”代“静”,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而兴趣能够转化为内驱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虽然学生普遍喜欢上音乐课,但是真正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课只是因为音乐课上可以放松,很多学生在音乐课上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引入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声势律动来以“动”代“静”,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势律动强调的是学生身体的摆动,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要想让音乐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设计更多有趣的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美丽的山谷》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合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这首歌曲,让学生用和谐统一的歌声来演唱二声部合唱,并在歌曲的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山谷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呈现美丽的草原,通过图片和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并引导学生用手打拍子,用脚踏出节奏,给学生充满的空间来展现,这样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动”“静”结合,活跃氛围
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强节奏感的音乐曲目,通过强烈的节奏感来将学生的耳朵唤醒,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给学生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声势律动强调学生跟随节奏来自己表现,使用手和脚来发出声音或者是打出节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来打拍子或者摆动身体,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造,使用各种肢体动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声势律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构建动静结合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娱乐法来助力声势律动的运用,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4]。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节奏Solitaire的游戏,教师按照游戏规则来打出一段有节奏的游戏,学生跟随教师来融合或者模仿节拍,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音乐节奏Solitaire游戏具有非常丰富的变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求灵活使用。除了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声势伴奏法,通过固定类型的伴奏方法和声势伴奏方法来开展声势律动的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出声势律动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3.以“静”思“动”,引导欣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来感受音乐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灵活,学生只有感知和体会音乐的情感,才能通过音乐曲目来把握音乐的人文信息,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将音乐的情感直接告诉学生显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教师播放音乐曲目之后,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然后对节奏做出反应,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節奏,而学生在做出肢体动作时,就能够加深对音乐曲目情感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出各种肢体动作,同时还应该介绍音乐曲目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创设对应的情境和氛围,以静思动,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结语
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鼓励学生创造和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优化音乐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应该加强对音乐曲目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曲目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邴冠男.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9):101-101.
[2]马守伟.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科学咨询,2020,(13):124.
[3]胡涵恬.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北方音乐,2020,(2):155,159.
[4]索世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36):223-22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素质培养当成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实现静和动的有效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一、声势律动的内涵
声势律动可以从声势和律动这两个词语来理解,声势是指跟着声音来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拍手、跺脚等,用声音来表示音乐状态,律动是指让学生动起来,用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声势律动强调的是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来欣赏和感受音乐,对音乐表现出较强的听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上,指引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跟着音乐的节拍来摆动身体,借助肢体来发出声音,从而敏感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达成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教育价值。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学科一直以来都不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对音乐课不够重视,而学生、学校以及家长的不重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教学积极性[1]。當前初中音乐大部分都比较安静,教师注重乐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按照教材来讲解相关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并没有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来做好教学设计,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也不够重视。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播放音乐,讲解乐理,适当引导学生来练唱,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难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也不能体会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学生整体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2]。总的来说,由于各方对初中音乐观念上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过于陈旧和单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单纯地讲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学科缺乏兴趣。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提升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项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节奏感是其重要的表现载体,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感知。初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并且对音乐节奏感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对音乐的节奏进行训练,在身体摆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将身体当成简单的乐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做出对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来体味音乐的情感,介绍相关的音乐创作背景等,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初中生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比较敏感的反应,通过自身的协调性来灵活使用肢体语言,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因此,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对于《欢乐颂》这一曲目,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更加了解曲目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2.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乐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播放相关的音乐曲目之后会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知识兴趣不高,并且由于学生从小对音乐学习不够重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内容把握程度也不佳,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经常表现为听不懂,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退却,学生只有在教师教唱音乐曲目时才会有所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和环节中,这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指出教师要营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课堂,而将声势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充满乐趣,学生会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声势律动的运用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和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渴望春天》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学唱《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在跟唱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将声势律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段歌曲的旋律,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节奏动起来,以此来感受节奏的强弱,不仅学生乐于参与,并且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曲目的节奏,在学唱时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习者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看重,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运用声势律动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感知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做出表现,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做出自己独特的肢体动作,只要符合音乐的节奏都可以。学生要根据音乐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和投入,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声势律动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开放,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以“动”代“静”,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而兴趣能够转化为内驱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虽然学生普遍喜欢上音乐课,但是真正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课只是因为音乐课上可以放松,很多学生在音乐课上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引入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声势律动来以“动”代“静”,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势律动强调的是学生身体的摆动,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要想让音乐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设计更多有趣的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美丽的山谷》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合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这首歌曲,让学生用和谐统一的歌声来演唱二声部合唱,并在歌曲的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山谷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呈现美丽的草原,通过图片和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并引导学生用手打拍子,用脚踏出节奏,给学生充满的空间来展现,这样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动”“静”结合,活跃氛围
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强节奏感的音乐曲目,通过强烈的节奏感来将学生的耳朵唤醒,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给学生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声势律动强调学生跟随节奏来自己表现,使用手和脚来发出声音或者是打出节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来打拍子或者摆动身体,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造,使用各种肢体动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声势律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构建动静结合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娱乐法来助力声势律动的运用,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4]。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节奏Solitaire的游戏,教师按照游戏规则来打出一段有节奏的游戏,学生跟随教师来融合或者模仿节拍,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音乐节奏Solitaire游戏具有非常丰富的变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求灵活使用。除了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声势伴奏法,通过固定类型的伴奏方法和声势伴奏方法来开展声势律动的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出声势律动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3.以“静”思“动”,引导欣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来感受音乐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灵活,学生只有感知和体会音乐的情感,才能通过音乐曲目来把握音乐的人文信息,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将音乐的情感直接告诉学生显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教师播放音乐曲目之后,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然后对节奏做出反应,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節奏,而学生在做出肢体动作时,就能够加深对音乐曲目情感的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出各种肢体动作,同时还应该介绍音乐曲目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创设对应的情境和氛围,以静思动,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结语
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鼓励学生创造和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优化音乐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应该加强对音乐曲目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曲目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邴冠男.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9):101-101.
[2]马守伟.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科学咨询,2020,(13):124.
[3]胡涵恬.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北方音乐,2020,(2):155,159.
[4]索世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36):223-224.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三中学)